【致敬建党百年】“讲党史故事,传精神血脉”作品展播——(第八辑)以身殉志

辽宁警察学院,艺考

辽宁警察学院

2021-5-23 01:16:10 文/施天瑞 图/史梓涵

关注

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更臻醇厚;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历久弥新。百年征程波澜壮阔,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人,用热忱与信仰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用鲜血和生命汇成一首首正气凛然的英雄壮歌。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党史故事的主人公方志敏,感受他坚如磐石的革命信仰,聆听他碧血丹心的爱国情怀。

辽宁警察学院

党史人物:方志敏

撰稿:王灏(侦查系)

讲述:曲平泽(管理系)

辽宁警察学院

方志敏,1899年8月出生在江西省弋阳县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早在青少年时期,他便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参加反帝反封建斗争,探索救国之路。1922年8月,方志敏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并誓言“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之后,他全身心地投入到农民运动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1928年1月,方志敏参与领导弋横起义,创建了赣东北苏区,领导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他从革命斗争的需要出发,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根据地实际相结合,创造了一整套建党、建军和建立红色政权的经验,被毛泽东称为“方志敏式”根据地。

辽宁警察学院

(方志敏自诉手稿图)

1934年11月初,方志敏奉命率红军抗日先遣队北上,至皖南被7倍于己的敌军围困。他对来劝降的士兵说“真正的革命者只有被敌人残杀,而没有投降敌人的”。他带领先头部队奋战脱险,但为接应后续部队复入重围,于1935年1月在江西玉山被俘。被捕时,两个国民党士兵搜遍其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

辽宁警察学院

(方志敏被捕入狱图)

入狱后,一边是肺病的折磨,一边是严刑的审讯,七个月里方志敏先后写下16篇共约13万字的文稿和信件,其中有能够公开出版的革命诗篇,也有用米汤密写的蝇头小楷,总结了过往革命中的经验与教训。前来劝降的国民党元老胡逸民被他的铮铮铁骨深深打动,他决定帮方志敏把文稿传送出去。这些写在敌人屠刀下的生死之书,没有软弱的气息,没有沉郁的语调,句句洋溢着热忱,处处流淌着希望。

辽宁警察学院

(《可爱的中国》、《清贫》手稿图片)

青山埋忠骨,碧血照汗青。1935年8月6日,年仅36岁的方志敏在南昌被秘密处决。就义前,他慷慨陈词“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以身殉职,不亦伟乎”的人民英雄,叶剑英同志把他喻为古代英雄文天祥之后的又一位民族英雄。

86年前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里留下预言成为了今天的证言。“到那时,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这时,我们民族就可以无愧色的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的携手了。”

今日之中国已如方志敏烈士所愿,然而无数的“方志敏”早已在青春之年永远缺席了。一个民族的图存、崛起、强盛,离不开一代代儿女的奋斗与牺牲,那些为理想信念而奋斗的人,是值得世界人民永远怀念的。没有你们的英勇献身,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你们的英名永垂不朽,你们的精神万古长青!向你们致敬!向你们学习!

辽宁警察学院

【本期创作团队】

辽宁警察学院

策划:马克思主义学院

指导:张红梅 时劲雨 林颖

音频:王艺蒙 李幸泽 刘校岑

图片:李俊阳 耿启轩 李齐

文字:时劲雨 赵祉翔 王灏

编辑:刘博

审核:曹洪富 张红梅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辽宁本科院校-辽宁警察学院-微高校-院校号-辽宁警察学院-【致敬建党百年】“讲党史故事,传精神血脉”作品展播——(第八辑)以身殉志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