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
贺
!
日前,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发布2020年度科学技术奖励公报,我校4项主持研究的成果、2项协作研究的成果获奖。其中,2项主持研究的成果获科技进步一等奖。
贺
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土地与环境学院汪景宽教授主持研究的成果“长期覆盖条件下旱田土壤肥力演变规律及其提升关键技术创制与应用”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本项目开始于80年代中期,在我校北山科研基地棕壤上建立长期地膜覆盖与土壤肥力恢复试验田,并且一直坚持至今。该试验已成为世界上连续地膜覆盖时间最长的试验地,受到世界土壤同行广泛关注和一致认可。
该试验获得大量的监测数据,阐明了长期地膜和秸秆覆盖条件下土壤肥力演变规律,揭示了土壤有机质演变、营养元素盈缺和水热特征,明确了秸秆在土壤中腐解转化过程及其微生物作用机制,阐明了土壤团聚体形成过程、固碳规律以及特征团聚体的组成,提出高肥力土壤特征团聚体适宜比例可以作为土壤培肥目标;通过技术创制、提炼和集成,提出了土壤肥力恢复和提升技术模式。
该项目基于研究成果发表论文30余篇,研究建立的土壤肥力恢复和提升模式,已在辽宁及东北地区得到广泛应用与推广,近三年累计推广2777万亩,增产粮食177.3万吨,节约肥料7.6万吨,新增纯收益22.1亿元。
林学院陆秀君教授主持研究的成果“东北地区耐寒景观树种引进培育与扩繁技术及其应用”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本项目针对东北地区绿化生产中树种品种少、色调单一、景观效果差及野生珍稀资源开发应用的瓶颈,从国内外引进挖掘驯化筛选耐寒优良景观树种,开展了系统、深入地研究,创建了东北地区首个集引进、驯化、选育及扩繁于一体的景观树种资源圃;筛选、培育出已通过省级审定的多用途景观乔木良种‘沈阳文香柏’、耐寒能力强的美国红枫和美洲稠李;挖掘、驯化出野生珍稀木本花卉‘天女木兰’和多个用于景观绿化的乡土彩叶灌木树种;创建了适宜于东北地区耐寒景观树种高效繁殖技术体系。创新木本植物芽苗播种方法;攻克了嫩枝扦插生根技术,美国红枫扦插生根率达95%;建立了卫矛高效组培快繁技术,不定芽诱导率达70.67%;研发出彩叶景观树种高效培育技术。
该成果获授权发明专利3件,制定地方标准7项,发表论文45篇,推广育苗面积6500余亩,绿化面积310万平方米,新增产值91760万元,增加利润15789万元,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贺
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土地与环境学院黄玉茜副教授主持研究的成果“花生连作障碍发生机制及绿色治理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植物保护学院杨雪清教授主持研究的成果“重大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苹果蠹蛾防控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荣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植物保护学院董辉教授、畜牧兽医学院白文林教授参与研究的成果分别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推荐阅读:
呐~沈农上新了!
23395个岗位,签!
BIOCHAR!沈农第一个SCI收录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的春日限定#这是属于我们的风景
图文来自沈农新闻网
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
党委宣传部新闻宣传中心 制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