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大全国人大代表冯玉萍教授畅谈:评剧艺术里的“中国梦”

沈阳大学,艺考

沈阳大学

2021-3-29 14:08:22 文/阎泽天 图/马超

关注

沈阳大学

沈阳大学

2021年两会期间,我校唯一的全国人大代表、评剧艺术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冯玉萍教授作为辽宁省唯一的文化艺术界代表、评剧艺术非物质文化传承人提出倡议,建议国家大型艺术基金向高等院校倾斜。这一倡议背后,是一位从艺48载的老艺术家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殷殷期盼。

一条倡议里藏着大格局

沈阳大学

据冯玉萍介绍,国家艺术基金自2013年12月30日成立以来,对中国的文化建设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做到了真正用项目拉动,进而创作出不少精品和佳作。“但高校在国家艺术基金大型艺术创作这块,却没有发挥应该发挥的作用。因为这里边有个硬性规定——必须有演出执照。高校是公益性而不是经营性的单位,无法获得演出资质,而打造文化强国,高校力量是不可忽视、不可替代的,因此我提出了这个建议。”

2019年,冯玉萍来到沈阳大学。她发现,高校里的国家艺术基金申请的特别少,而且全国高校的情况几乎都是如此。她觉得自己必须为高校艺术人才培养、为评剧艺术的传承再多做些什么。

“2019年全国大型艺术基金项目有127项,却只有7项是高校的,比例特别悬殊。我们的‘十四五’规划中提到,2035年要建设文化强国,高校更应该发挥积极作用。现在却被一个许可证约束和限定了,这不单单是基金项目涉及的资金的问题,而是一个平台,国家基金项目代表着国家水准,高校特别需要这样一个平台。到了2035年,高校里的这些学生们正是国家的中坚力量,他们是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主力军,对他们的滋养和培根铸魂是当务之急、迫在眉睫的。”

让人才在阳光雨露里生长

沈阳大学

聊到评剧文化艺术的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冯玉萍难以掩饰自己的一丝忧虑。“目前,全省没有一所真正的专业评剧艺术院校。现在国家有政策,招收的地方戏学员国家免费支持,但是办学机构仍然招生困难。作为从事评剧这么多年的艺术家,我觉得自己很汗颜。今年两会期间,我也向咱们省委书记和省长作了汇报:‘在咱们辽宁,老祖宗留下了这么丰厚的精神文化遗产,但没有传承下去,我们有责任,但这个责任就像种子一样,需要生根、开花、结果,它需要阳光雨露,国家重视,但怎样才能落实好,需要一番思考。’”

在辽宁代表团会议上,冯玉萍发自内心地表达了很多感慨。“为什么留不住人,不光是体制机制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待遇和平台,我们培养一个人才,需要给他平台,让他实现自己的价值。”她动情地讲到自己为什么没有选择退休,为何婉拒了深圳大学的橄榄枝,而选择留在沈阳,来到沈阳大学。“是因为沈阳市领导对人才的重视,我们的市委书记亲自督办,成立艺术研究中心。沈阳对人才的重视,体现在不光是留住你,而是让你真正发挥作用。来到大学后,我们的市委书记亲自到大学调研,看是否水土不服,是否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非常务实。这让我感觉得到自己特别有干事的热情,特别有干劲,忙得恨不得把自己劈成两半。”

在沈阳大学这两年时间里,校领导对人才的尊重和爱护,也让冯玉萍特别感动。“我们在阜新演出的时候,文捷书记、彦志校长都来看我们演出,这让我觉得特别有尊严,我唯有更加潜心地去搞创作,来担当我身上的责任,回馈大家的厚爱。”

用艺术“镌刻”那些历史节点

沈阳大学

对于未来,沈阳大学评剧艺术研究中心有很多规划和愿景——一部剧,一个硕士点,一个国家基金项目,一座评剧博物馆。

其中,民族音乐剧《镌刻》已经着手创作了,这个名字是冯玉萍经过反复斟酌推敲亲自取的。作为今年7月份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岁献礼,整部剧用鲜活的小事件、接地气的小人物,生动再现我党100年风雨历程,用艺术的形式展现每个铿锵而难忘的历史节点,通过重大事件里共产党人的担当,去诠释什么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

对剧本的整体把控和细节打磨,冯玉萍都是严格把关,除了剧名亲自审定,主题歌也是她亲自演唱。在坚守传统文化传承的同时,冯玉萍还善于创新,她第一个提出了评腔音乐剧的概念,评剧中融合了音乐剧的元素,流动的节奏,现在的演绎,富有时代气息。

“作为传统艺术的评剧,它已有百年历史,如何让今天年轻的观众喜欢,又记录今天我们身边发生的事,在创作中我们牢牢地守住评剧的母体,大胆启用音乐剧的元素,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实践证明,得到了年轻观众的喜爱。作为当代的艺术家,要为这个伟大的时代画像,要不忘初心,要守正创新。”

而对于未来要建成的评剧博物馆,冯玉萍同样满怀期待。“将评剧艺术固化在沈阳,固化在沈阳大学,这将是沈阳的一座文化地标。”

沈阳大学

冯玉萍

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当代中国评剧领军人,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大奖获得者,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评剧代表性传承人,国务院政府津贴获得者,辽宁省文史馆馆员。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个人、中国当代杰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奖励资助2019年度人物、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现为沈阳大学评剧艺术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冯玉萍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师承一代宗师评剧“花派”创始人花淑兰。2010年荣获全国首评中国文化艺术政府奖——文华表演奖,三次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2013年问鼎第二十六届中国戏剧表演最高奖——梅花大奖,成为中国戏剧界获此殊荣的第七人、中国评剧界第一人,三次荣获国际演剧节金奖及学术论文金奖等多项国际国内大奖。

她从艺48年,塑造了众多鲜活的舞台艺术形象,逐步形成了自已独特的演唱风格和表演特色。其首创领衔主演的代表剧作东北女人三部曲——现代评剧《风流寡妇》《疙瘩屯》《我那呼兰河》,花派传统代表剧作《谢瑶环》《牧羊国》《半把剪刀》等在中国剧坛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她导演的作品有评剧《孝庄长歌》,晋剧《孝庄长歌》,评腔音乐剧《牵·纤手》。其门下有评剧、辽剧、吉剧、晋剧、粤剧16名弟子。

冯玉萍是第十二届、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九届、十届、十一届辽宁省政协常委,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文史馆馆员、辽宁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辽宁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沈阳市人大常委会特聘咨询专家。中国电视艺术家电视戏曲委员会副会长、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理事、辽宁省党外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

沈阳大学

图片来源:评剧艺术研究中心

文字:特约编辑 王丽君

编辑:党委宣传部 王秋颖 张浩(实习)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辽宁本科院校-沈阳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沈阳大学-沈大全国人大代表冯玉萍教授畅谈:评剧艺术里的“中国梦”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