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秩风华,妙笔献礼】我心中的东软色彩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艺考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2020-12-09 21:45:29 文/沈静宜 图/高远航

关注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编者按

20年风雨兼程,20年甘苦与共,20年创新发展。从一片荒芜到巍巍学府、从艰难创业到昂首阔步,从2000年奠基至今,学校已经走过了20年的奋斗历程。今夕回首,凝望学校成长发展的每一个足迹,都凝聚着我们共同珍藏的美好记忆。在学校成立20周年之际,每一个亲历者都希望用笔墨、影像把这20年的珍贵记忆记录下来,以纪念曾经的共同奋斗、以激励今后的砥砺前行。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建校20周年文集》精选文章已陆续在学校媒体平台刊发,今日刊发的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李婷婷副教授撰文《我心中的东软色彩》。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我心中的东软色彩

(本文已被收录到《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建校20周年文集》中)

作者:李婷婷

大东软芳华20岁,我陪伴她也有19年了。我成了老员工,可东软在我心里,依然还是从前那个少年,没有一丝丝改变。我心里的东软是有色彩的,她时而是深邃厚重的黑色,时而是温暖炫目的金色,时而是清澈明快的蓝色,时而是炙热浓烈的红色。多种颜色交织在一起,组成了我心中的东软色彩。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我心中的东软色彩

●深邃黑:举步维艰创业难●

2001年3月,我初到东软,办公地点就在现在的B8楼。一楼进门右侧的几个办公室,加上二楼的几个小房间,基本就是全校员工的办公室区域了。整个区域最体面的房间是咨询室,因为那里是接待家长和考生来访的地方。几张玻璃的小圆桌,我们还特意在每张桌子上布置了小花瓶。我所在的部门叫教育推广部,一共13个人,负责学校的招生工作。当时我们制定了标准的接待流程:家长和学生进门后,要主动将其迎到接待桌前,之后要用带着东软LOGO的纸杯接一杯水,并双手递上我们的招生简章,营造一个专业、温馨的咨询氛围。当然,这样的画面并没有持续多久。随着学校招生宣传力度加大,咨询室里经常坐满了人,咨询电话也是此起彼伏,所有人忙得根本无法一对一细声慢语地解答问题。我们不得不把几组来访者汇集到一起共同答疑,语速也都变得特别快,因为我们知道,多接待一个人,多接听一个电话,可能就会多一名学生入学。

那时候温涛校长常说,没有学生就没有学校的发展,他鼓励大家说,“没有办不成的事儿,只有办不成事儿的人!”部门全体成员全情投入,全力以赴。招生最忙的时候,我们每个人每天要接打200多个电话,方便面成了大家最常吃的正餐。温涛校长也经常来我们咨询室接水泡面,因为这唯一的一台饮水机是在咨询室里供考生和家长使用的。最终,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当年的招生任务,我们就是那群满怀赤诚,能办成事儿的人!

东软的董事长刘积仁老师常说,东软是成长在北方的企业,所以更耐得住寒冬。学校的发展也是如此,在创业者们的带领下,我们一步步从深邃的黑夜里走出,不断地奔向光明。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2001年3月15日,忙碌的招生咨询室

●绚烂金:明媚温暖家文化●

入职东软,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团队的家文化。我刚上班还叫不出大家名字的时候,就听到所有人都管部门里的一个高个子男士叫“四哥”。我心想着,这可能是按年龄排了序,可过了几天我特别纳闷儿,怎么从来没有出现过“大哥”“二哥”和“三哥”呢?我把疑惑悄悄问了旁边的同事,为啥他是四哥?前面还有谁啊?这个问题引发了同事们的哄堂大笑,原来,被称为“四哥”的老师名字叫“司岩”,因为入校时间长,也相对年长,所以大家都习惯尊称他为“司哥”,说快了,就像数字“4”一样了。司岩老师是2000年入职学校的资深老员工,从教育推广部的普通员工,到招生办主任,再到现在的招生就业工作部部长,职务一直在变化,但他永远是我心里的“四哥”。

这就是东软的家文化。工作中我们互相补位,行动时我们互相协作,生活中我们互相关心,困难时我们互相鼓励……在这个团队里,没有人是孤立存在的,我们一起拼搏奋斗,一起高效执行,一起攻坚克难,一起举杯相庆。在学校这个大家庭中,我们一起感受金黄灿烂的阳光,明媚而温暖。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2002年12月30日,学校年终晚会

●东软蓝:团队齐心正青春●

在东软,每个人最熟悉的颜色应该就是蓝色,我们习惯叫它“东软蓝”。我理解的东软蓝,既不像天蓝色那么扎眼,也不像藏蓝色那么暗淡,它是东软的专属蓝色,代表着东软人的智慧和青春,预示着东软发展的持久性和创新力。

在东软蓝色大旗的指挥下,我们众志成城,创造了很多壮举。尤其是12年前的那次“异地复课”,现在回想起当时的画面,仍然会让我热泪盈眶。2008年5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汶川特大地震,在四川省10个极重受灾地区中,成都东软学院所在的都江堰市赫然在列。一段珍贵的影像记录了当时的情景,天摇地动,日月无光,成都学院老师快速组织学生转移到安全的地方。可教学楼出现了裂痕,教学设施出现了损毁,未来学生们的课怎么上?此时,东软教育的战略布局发挥了优势,经过董事长刘积仁老师和温涛校长的缜密研究,东软做出了一个中国教育界从未有过的举措——让成都东软学院的学生到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和广东东软信息学院异地复课!2008年6月28日,3000名成都东软学院的师生辗转千里来到大连,正式复课!忘不了火车站上一排排大客车齐唰唰地等候着接送来自成都学院的师生;忘不了大连学院夹道欢迎的队伍绵延近千米;忘不了原本陌生的人因为都有一个叫“东软”的名字而紧紧相拥;忘不了大连师生高举着“欢迎回家”的条幅,热情地挥舞。操场上,满眼皆是蓝色的带着“Neusoft”标志的旗帜迎风飘扬,这一刻,是只属于东软人的骄傲和自豪。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2008年6月28日,3000名成都东软学子

在大连东软信息学院举行复课典礼

●炙热红:赤诚之心向未来●

在20年的办学历程中,东软从荒无人烟到钟灵毓秀,从一个人、几个人发展到上万人;从默默无闻的民办高校,到国家、省、市各级领导人前来视察指导的特色大学,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在发展过程中从不缺少奇迹。

刚开始,我跟别人说我在东软工作时总要解释半天,我们是一所民办大学,教育部认可的正规高校,教计算机的,我们的地点在软件园……介绍结束的时候,对方通常会半信半疑、一脸茫然,然后以一句“啊?没听说过!”作为结束。可现在,无论是出差公务还是私人旅行,当我介绍自己是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的老师时,对方都会说,“东软啊,我知道,你们学校专业好、就业好,办的很有特色,未来很有发展。”

这样的认知变化是靠每一名东软人炙热的奋斗之心换来的。学校不断深化TOPCARES教育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方面不懈努力,成绩斐然。在2019年教育部办公厅公布的国家级和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名单中,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共有9个专业入选。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3个专业为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外,网络工程等6个专业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0年11月24日,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公布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通知》,我校《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I》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下一流课程)。我校也成为辽宁省唯一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民办高校。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即将落成的大学科技园二期项目

东软人从未停下发展的脚步,位于校园东侧的大学科技园二期工程,将为东软学子增加7万平的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实习实践平台;位于旅顺南路的学校新校区也已经破土动工,项目建成后将提供8000人的学习空间。教育创造学生价值,东软人会用更加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更加勤奋的行动付出,打造东软教育红日初升,其道大光的未来。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旅顺南路新校区规划图

其实在我心中的东软色彩远不止这些,还有代表着东软学子青春勃发的青葱绿,代表着东软教育研发不断深入的文化灰,代表着东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活力橙……随着东软教育科技集团的资源整合和发展,大东软的未来必将更加色彩纷呈,熠熠生辉!

作者简介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李婷婷,副教授,2001年3月入职大连东软信息学院,现任继续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主持和参与省级以上思想政治教育类科研项目8项,发表研究论文22篇,编写著作3部。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双秩风华,妙笔献礼】往期推荐

创新发展——唱响东软时空的主旋律

大东软——梦开始的地方

芳华——写在校庆二十周年

大东软“启示录”

青春最美的遇见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供稿 SOURCE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建校20周年文集》编委会

编辑EDITOR

邵金頔

版权 COPYRIGHT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微信公众平台

如需转载,请与工作人员取得联系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点分享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点收藏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点点赞

大连东软信息学院

点在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辽宁本科院校-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大连东软信息学院-【双秩风华,妙笔献礼】我心中的东软色彩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