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跳丸,光阴脱兔
时间的齿轮不曾停止转动
辽科大也在岁月变迁中
走过了七十余年
汽笛声开始盘旋在耳侧
欢迎你乘坐这辆
承载学校历史的时光列车
走进辽科大的校史馆
感受这七十多年来的风雨兼程
校史馆简介
辽宁科技大学校史馆隶属辽宁科技大学党政办。坐落于美丽的辽宁科技大学校园明德楼,始建于2012年,2018年完成了第二次重修改造,现其总占地面积千余平方米,在展史实物百余件。
展馆参观群体主要面向我校教职工,在校生,毕业校友,各单位来校外宾,年平均接访量近5000人次。如今,校史馆已经成为了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和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为学校历史的记载和文化的宣传发挥着难以估量的作用。
列车等候区:青铜浮雕
浮雕|起点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青铜浮雕墙,其用“鞍山钢铁公司厂房,鞍山钢铁学院,辽宁科技大学图书馆”等元素,生动地展现了辽宁科技大学蓬勃辉煌的办学史;“航空母舰使用的海工钢、高铁使用的钢轨、嫦娥五号卫星使用的薄膜” 等元素,形象地展现了辽宁科技大学硕果累累的育人史。
第一站:序厅
序厅|总领概括
序厅部分,以“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为主题铸造的刻有科大发展史的“时光柱”巧夺观赏者目光。
这一部分主要展现了我校历史发展概括,历届党政领导风采以及我校办学指导思想、办学定位、办学目标、校训、校风。
第二站:校史回顾
校史回顾|峥嵘岁月
校史回顾部分,也是展馆的主展厅,通过不同时期学校的发展变化,将校史按照时间节点分为了5大部分。
1948年到1958年为奠基与整合期,1958年到1977年为建院与文革时期,1977年到1998年为改革与建设时期,1998年到2008年为跨越与发展时期, 2008年到2018年为提升与前行时期,通过实物与图文并茂,将历史的画卷缓缓地舒展开来。
第三站: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共兴共荣
校企合作部分,介绍了辽科大依托满足鞍钢生产和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的这一“天然”的行业背景,逐渐形成的“校企融合,共兴共荣”的理念下的校企合作机制与成果。
学校在充分发挥冶金特色、服务钢铁行业的同时,也与省、市、县等建立了合作关系,积极服务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与鞍山、岫岩、海城签订合作协议。还与许多企业公司签订合作协议。
第四站: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
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贯彻方针
学校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新时期学校党委深入学校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全面提高学校党的建设质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的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部分,着重介绍了学校党委牢牢抓住的政治建设、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先锋模范作用和党风廉政建设五大重点工作。
第五站:校园风采
校园风采|多元展示
校园风采部分采用图片,VR技术等方式,全方位展现了科大新老校区教学楼,操场,礼堂等基本设施。对比之中,色彩鲜艳的新校区照片彰显着校园的独具活力,而略发暗淡的老照片依旧散发出它迷人的钢院气息,让观赏者身临其境般的感受到科大70年的巨变。
这里有学校曾经用过的老校牌。学校从1949年的鞍山工业专门学校,到1958年的鞍山钢铁学院,1969年更名为鞍山钢铁大学,1977年再次更名为鞍山钢铁学院,1994年鞍山大学并入鞍山钢铁学院,1999年三个中专学校并入鞍山钢铁学院。2002年更名为鞍山科技大学,最后到2006年至今为我校现在的名称辽宁科技大学。
终站:人物
人物|坚强后盾
人物篇章,着重介绍了科大的名师与校友风采,他们象征着科大培养人才最坚实的后盾和服务社会最有力的源泉。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正是因为有他们的无私奉献,才让科大变得如此优秀。
发展的列车永远不会停止
辽科大在历史更迭中不断前进
时代在号召
我们作为辽科大人
深知自己的职责与身份
回顾校史,展望未来
在历史中感叹学校的成就与艰辛
这是我们的时代
我们要为辽科大贡献出自己的力量
策划 | 大学生通讯社
图片 | 张鹏 赵龙 辽宁科技大学校史馆
文字| 辽宁科技大学校史馆
编辑 | 李超凡
责编 | 殷玮凡 刘美麟 王少娜
欢迎关注@辽宁科技大学
投稿邮箱:lnkjdxdxstxs@126.com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