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 | 中国历史9大阶段特征(下)

大外本科招生,艺考

大外本科招生

2021-11-21 09:40:26 文/齐浩然 图/卢晓东

关注

大外本科招生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新阶段

新民主主义革命。从五四运动到新中国的成立(1919~1949年)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及其代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了反帝反封建斗争的胜利。

1、政治上: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到逐渐走向成熟,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的革命道路,取得了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务。国共两党的关系影响了中国的政局。

2、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继续曲折发展,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遭到了摧残。

3、思想上:孙中山将三民主义发展到新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4、生活上:在国民政府统治初期,物质生活、交通通讯事业、影视事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时期发展迟缓。

民国时期中国的时代特征

民国时期作为中国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一个特殊时期,无论是社会结构,还是社会运行机制(包括社会生活等)都在急剧地发展、变化着,是这段历史的总态势和总特点。诚然,由于民国时期中国所处的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国社会在其转型过程中,呈现了如下几个特征。

第一,社会的“沉沦”与社会的“进步”共生。

民国时期,中国社会始终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中国社会这种性质,决定了中国社会“沉沦”与“进步”共生的发展态势。1911年的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君主专制王朝,但并没有结束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民国成立后的38年中,从某种程度上看,中国在“半殖民地”的泥潭里越陷越深。日本帝国主义武装入侵后,中国已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地位。一部民国史,实在是一部中国社会的沉沦史。然而,帝国主义的侵略并没有能完全阻止中国社会向现代转型的步伐。在与帝国主义抗争的过程中,中国开始走向世界。封闭型的中国封建社会开始被打破,中国被迫开始了痛苦的现代化历程。在中国逐渐融合于世界的过程中,封建的自然经济开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民国成立后的38年,中国资本主义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封建势力遭到严重的冲击,中国在一步步走向半封建性或半资本主义性社会。一部民国史又实在是一部封建势力的削弱史和一部资本主义的成长史。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社会在一步步沉沦;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力抗争,中国社会在一步步转向现代,“沉沦”与“进步”共生,是民国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大特征。

第二,“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并存。

民国时期,是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时期。这一特点反映在社会层面上,则致使中国民众的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出现了“新”“旧”并存的局面。一方面是具有现代化气息的城市在不断涌现,另一方面是广大的农村,依然保持着传统的风貌。在衣着上,既有西服革履者,也不乏长袍马褂者。在饮食上,当一些新派人物在品尝西点西糕时,更多的人仍不懂面包为何物。在居室上,当西式洋房矗立在城市的街头巷尾时,更多的民居仍是传统的青砖黛瓦。“传统”与“现代”两种生活方式并存,是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另一特征。

第三,多重统治区域的分立,使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呈现了多形式、多线条的发展姿态。

民国时期,中国政局多变。无论是北洋军阀统治,还是国民党统治,中国实际上都未真正统一过。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各军阀拥兵自重。在其各自所辖范围内,军阀们往往以自己的意志影响着辖区的发展。在国民党统治时期,社会发展的态势更为复杂。由于当时特殊的社会背景,中国出现了互相分立的三个区域,即中国国民党统治区、中国共产党开辟的革命根据地和日本侵略者占领区。这是三种完全不同性质的区域:在国统区,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日本占领区,完全是殖民地社会;在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则具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由于统治区域性质的差异,各统治区域社会发展也呈现了不同的状态。在国统区,由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迫,社会发展极其缓慢;在日本占领区,由于尖锐的民族矛盾,社会在变态发展;在各革命根据地,由于共产党实行反帝反封建政策,社会发生了飞速的发展。中国社会在多重统治区域内,呈现了多种发展态势,这是民国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又一特征。

社会主义的曲折探索

改革开放前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有成就,也有教训。

1、政治上:建国初期,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体系。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民主法制遭到破坏,人权遭到践踏。

2、经济上: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3、文化上:与军事和农业相关的科技发展较快,文化建设受到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教训巨大。

4、生活上: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交通网,社会生活受政治运动影响较大,服装体现了强烈的时代色彩。

改革开放新阶段

改革开放后中国社会的沧桑巨变。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1978~至今)是中国全面改革开放时期,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最突出的时期。

1、政治上: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得到恢复和发展,“一国两制”促进了祖国统一大业的发展。外交领域成就突出,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2、经济上: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对外开放从范围上不断扩大,从层次上不断深化,逐渐形成了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格局。

3、思想上: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思想指南。

4、文化上:科技、教育、文艺等全面繁荣,生活时尚、思想开放成为新时期人们精神面貌的主要特色。

转载自 | 高中历史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辽宁本科院校-大连外国语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大外本科招生-高考 | 中国历史9大阶段特征(下)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