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原社会科学部基础上,于2010年10月成立,是独立设置的教学、科研二级组织机构,下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国近现代史、思想政治教育、形势与政策5个教研室。现有专职教师40人、行政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17人、助教5人;博士学位10人、硕士学位28人。
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先后获批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辽宁省本科一流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线下)和《医学史——实践育人的红医传承》(社会实践)课;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工作室1个;辽宁省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青年人才1人、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1人、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骨干教师2人。荣获辽宁省第九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大赛优秀组织奖、中国医科大学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3人、中国医科大学青年英才培育计划1人。为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单位。
CERTIFICATE
科学研究不断提升
先后出版“高素质创新人才”系列丛书7部,并获教育部人事科研成果一等奖;获批各级各类课题100余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话语体系构建研究”;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第二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1项——“文化育人——红医精神理论研究”;主持、参编教材(专著)10余部,其中《党的纯洁性建设研究》专著1部,主编《红色卫生文化概论》教材1部。荣获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成果二等奖1项、第十七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红色专项活动二等奖1项。发表核心及以上期刊学术论文200多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作品
学科建设稳中有进
马学科建设正在有力推进,现已形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思想政治教育三个学科方向,每个学科方向均有学科带头人,教师队伍老中青结合。
思政开放课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文化传承特色鲜明
多年来,学院教师依托理论宣讲团,通过讲座、解读、辅导等形式,在校内外将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递到社会群体和广大师生之中。学院秉承“政治坚定、技术优良”的校训,通过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建设,发扬“政治坚定、技术优良、救死扶伤、生命至上”的红医精神,弘扬“用红医精神培养白衣天使”的办学特色,为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医科强校贡献力量。
青年教师许博扶贫期间获评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黑沟乡大川村荣誉村民
蔡志刚副教授在辽宁省葫芦岛市巴什罕乡天增隆村扶贫期间获辽宁省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
党总支组织全体党员开展“致敬生命,奉献教育”——参观学校生命科学馆主题党日活动
编辑:党委宣传部
排版:孙思琦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