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九秩芳华,奋楫图强。中国医科大学已历90载春秋。法医学院也经历了百年沧桑,她的前身为1911年创建的南满医学堂,1948年并入中国医科大学病理学系法医学组,自此与中国医科大学血脉相连,荣辱与共,见证、经历着“红医摇篮”的发展壮大。
一路同行 桃李芬芳
1979年,我校成为全国首批招收法医学专业本科生的院校之一;1982年、1986年,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成为首批法医学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权学科;1985年,经国家教育指导委员会批准,建立法医学系;2000年5月,成立中国医科大学法医学院。2014年,法医学院随学校搬迁至蒲河南岸,自此迎来了崭新的篇章。截至2021年,已培养法医学专业本科生1534人、硕士研究生295人、博士研究生103人、在职法医学人才782人,毕业生已经成为法医或相关行业中的中流砥柱。
法医学子参加首届法医病理技能大赛荣获一等奖
栉风沐雨 教泽绵长
自陈东启、贾静涛、李德祥等我校法医学专业奠基人开始,百年来,我们栉风沐雨,共铸华章。首部法医学专业教材和世界法医学史专著、首个地方性法医学学术团体、首次主办国际法医学研讨会等等,是法医人最亮的底色。
1987年承办国际法医学研讨会
跨入21世纪,法医学院在王保捷、官大威等学科带头人的带领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如今已经在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首批一流本科示范专业等6个省级平台称号基础上成长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百年来,法医学院坚持为学生提供最优的教育资源,拥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数字化课程1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门、教育部“学堂在线”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1门、虚拟仿真课程2门。现有教师54人,博士、硕士学历占比96%,其中辽宁省教学名师、辽宁省特聘教授等省级以上人才称号15人。作为主编、副主编和参加编写的法医学著作13部、法医学专业国家级规划教材11部,参加编写其他各类教材和著作20余部。
黾勉同心 协同发展
跨入21世纪,法医学院上下黾勉同心,坚持教学、科研、司法鉴定“三位一体”协同发展,实现了学院与学科的跨越式前进。
学院下设七个教研室,建立了一批现代化教学与科研实验室,为法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国内多个省份建立了22个法医学教学实习基地,分布于东北三省、江苏省、河南省及广东省。
围绕国家战略发展需求和法医学科前沿,学院构建了集法医病理学、法医临床学、法医毒物分析学、法医物证学、法医法学等5大分支学科为一体的研发平台。先后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45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33项、部省级及市级课题93项,获得科研经费2100余万元,在国际及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00余篇。
学院依托“中国医科大学司法鉴定中心”,面向社会提供司法鉴定服务,承担和参加了国内多起疑难、复杂案件的法医学鉴定或专家论证工作,鉴定中心年均受理法医类鉴定案件近4000例,荣获2019年“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集体”,官大威教授被司法部、新华社评为全国“最美法律服务人”,在司法鉴定行业及法医学专业领域享有极高的声誉。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俗语有言:“大树底下好乘凉!”法医学院只有在“红医摇篮”中国医科大学的领导和支持下才能阔步向前!全体法医人,更是“红医人”,在中国医科大学建校九十周年之际,砥砺前行,再创辉煌!
编辑:党委宣传部
排版:李月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