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科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成立于2018年9月,其前身为始建于1956年的基础医学部(生物学一级学科相关科室)。涵盖完整的生物学学科所属的教学和科研机构,下设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等4个学系及1个教育部暨国家卫健委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生理学和生物化学学科创建于1948年,细胞生物学和医学遗传学创建于1985年,神经生物学创建于2000年;1987年获批卫生部(现国家卫健委)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2009年获批教育部医学细胞生物学重点实验室。
学院下设8个教研室、3个研究室,包括生理学教研室(含听力研究室)、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医学遗传学教研室、神经生物学教研室、分子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发育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医学基因组学教研室、生物信息学教研室、染色质生物学研究室、表观遗传学研究室。
现有教职工138人,包括教授37人、副教授41人、讲师3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62人。国家级高层次青年人才1人、教育部跨(新)世纪人才1人、辽宁省特聘教授5人、辽宁省教学名师2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3人、国家模范教师1人、中华医学会专科分会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3人、辽宁省一级学会主任委员或理事长3人。
2005年获生物学一级学科博士授权点,并拥有博士后流动站。有3个辽宁省重点学科(细胞生物学为提升计划学科,医学遗传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为特色突出计划学科)。2010年生物学一级学科被评为辽宁省高等学校一流特色学科,2017年生物学科入选辽宁省一流学科建设。截至2018年底,学院相关的“生物学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等均进入国际ESI学科排名前1%。
陈誉华教授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
学院现有生物科学、生物医学和生物信息学三个本科专业。生物科学专业开办于2003年,2019年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物医学和生物信息学专业为2021年新增专业。
学院着力打造卓越研究生教育,提升研究生培养水平。年均发表研究生为第一作者的SCI论文36篇,其中影响因子大于5的论文年均15篇,最高影响因子大于8.0的论文年均2-3篇,连续五年获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
“十二五”以来,主编全国高等学校国家级规划教材4部;获省级优秀教学成果奖2项;指导本科生获全国大学生创新实验设计大赛和基础医学创新论坛一等奖3项;《细胞化学与生物学》入选国家一流课程。
学院致力于围绕“医学中的重大生物学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工作,形成了衰老的分子生物学、肿瘤生物学、神经退行性疾病生物学、心脑血管疾病生物学、生殖发育与出生缺陷的遗传学基础等5个稳定研究方向。近五年,生物学科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含青年基金项目)90项、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和50余项省部级课题;在《Nature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Cell Biology》《Nucleic Acids Research》《Autophagy》《Oncogene》等国际杂志上发表SCI论文213篇;获国家发明专利6项;获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
学院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著名大学实验室建立了合作与交流关系。近五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及港澳学者合作研究基金1项;派出28名教师出国进修,已有17名学成回国;聘任荣誉教授2名、客座教授11名;邀请境内外专家讲学57人次,其中邀请境外专家讲学47人次。
生命科学学院秉承“求新,求是,求发展”理念,追求“国际视野和国内一流水准”目标,以“人才强院”为抓手,以“一流学科建设”为中心,广纳贤才,力争通过“十四五”建设,在师资队伍、人才培养及科学研究等方面进入我国生物医学领域的第一方阵,为把学院建设成“国内一流并具有国际影响的生物医学重要基地”而努力奋斗。
编辑:党委宣传部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