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CETV1)《读懂中国》
日前,由教育部关工委主办的2021年“读懂中国”活动优秀作品展播征文讲述类节目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CETV1)播放。由我校离退休工作处(校关工委)、日本语学院关工委、党委宣传部、团委等联合推出的征文作品《不忘党恩跟党走,治学育人遍地花》作为辽宁省唯一一篇征文作品,获评教育部关工委2021年“读懂中国”活动最佳征文。根据我校征文主角——日本语学院退休教师罗兴典教授的事迹制作拍摄的视频在中国教育电视台一套(CETV1)播出,我校也荣获此次活动的优秀组织奖。
2021年,教育部关工委以“讲好入党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在全国高校全面开展“读懂中国”活动,旨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要事指示精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充分发挥“五老”亲历者、见证者、实践者的优势,扎实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教育,更好助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
为参加此次活动,我校在党委书记、关工委主任王伟辰的亲自部署和指导下,在日本语学院、俄语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等二级关工委的积极支持参与下,在罗兴典、赵顺仁、贺明玮等三位“五老”退休教师的帮助配合下,在党委宣传部、团委等相关部门的大力协作下,向辽宁省教育厅关工委选送了2个征文作品和1个短视频作品,经过评审,其中征文作品《不忘党恩跟党走 治学育人遍地花 》脱颖而出,获此殊荣。
向下可滑动查看征文全文↓
不忘党恩跟党走 治学育人遍地花
——记大连外国语大学退休教师党员罗兴典教授
罗兴典教授从小渴望读书,13岁考上了县立中学,却因家计艰难,只得辍学去当放牛娃。生活可以拮据,但精神不能贫穷。平日,他尤爱读诗集和英雄故事,从中不断汲取精神食粮,立志要做一个对祖国有用的人。
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1951年,罗教授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用手中的笔杆子,记录下军中的感人事迹。次年,他被选派为狼牙山五壮士之一——葛振林的通讯员。葛营长对他说:“祖国不可侵犯!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闻后,罗教授血液中的爱国主义情愫不断沸腾,毅然随军赴朝作战。
可谁知,他入朝后收到的第一封家书,竟是母亲亡故的噩耗!想到母亲含泪送他参军的情景,这位铁骨铮铮的男儿泣不成声。当时,所在驻军正在朝鲜半岛准备抗击敌人从两岸登陆。号角声起,他忙擦干眼泪,面朝家乡方向深鞠一躬,脑子里只装着一个念头——向前冲!随时准备为祖国献身!
1954年,罗教授回到祖国,不久后光荣入党。1960年,团党委把每个军仅一个名额的深造机会给了他。接到日文深造的命令后,他激动得彻夜难眠——“感谢党,我心心念念的大学梦,实现了!”
1974年,罗教授转业到辽宁外语专科学校(大连外国语大学前身)日文系任教。当他站上讲台,看到一双双渴求的眸子,他下定决心:绝不辜负党的栽培,要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外语人才!为让学生们学好日语,他多次赴日访学,主编全国首部《简明日汉翻译教程》和省刊《日语知识》,把自己的翻译心得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大家。
近50年来,他扎根日本诗歌与翻译研究,硕果盈枝,退休至今仍笔耕不辍。著作《日本战后名诗百家集》被时任国家文化部副部长刘德有评为“填补了国内日本文学研究的空白”;著作《日本诗史》二十年磨一剑,开创了我国研究日本新诗的先河;著作《日本诗歌与翻译艺术》于古稀之年问世,凝结了他毕生的研究心血……更让他骄傲的是,他的许多学生也活跃在外交外事和日语教育一线,投身到了促进中日交流的事业接力中。
穷当益坚,老当益壮。从一名穷山沟出身的苦孩子,成长为大学教授,罗兴典教授始终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永远跟党走,矢志报党恩”的人生信条,用拳拳之心描绘着“行路不止,奋斗不息”的人生写照!
撰稿人:毕凤泽
指导教师:董泓每 讲述人:刘晓露
转载自 | 大连外国语大学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