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12日-7月16日
我校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2018级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师生
前往大连墨盘珉琚生态旅游度假区
开展了为期3天的实习项目
——“生态学大实验”
图 | 2018级海洋资源与环境师生合照(抵达目的地)
生态学大实验是我校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的一门必修实习课,通过到户外实习基地进行实地调查,领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并将多门课的知识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本次实习由张萌、马桥、王经伟和杭晓明四位老师带队。事先将同学们分为动物组、植物组、水生动物组和生态群落组,7人为一组,每组分别负责各自部分实习内容,对其进行统筹教学并向全班分配任务,如动物组负责统领昆虫的采集和昆虫标本的制作以及鼠的捕捉。每个组还有组长、安全员和记录员等职位分工,通过分工合作,共同完成对植物和昆虫的认知、采集和标本制作,对微生物的取样,对小型哺乳动物和水生动物的认知和捕捉,对生态群落的认识和掌握等教学任务。
图 | 各小组实习前期报告截图
除了培养同学们把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本次实习的亮点就是以学习为主导,按照教学内容,给予学生们自主设计课程最大的空间,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收获快乐。通过将实习的统筹安排、人员分工、物资准备等工作交由学生完成,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领导与协调能力、教学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切实培养具有坚实的数理化和生物学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理论实践结合的科研人员。
“把各项工作交给学生来做,是我们实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因为实习就是让同学们了解实际情况,不再是带着大家去上课,而是把大家所学的东西,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实践。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加以修正;做得好的地方,我们加以鼓励,最大程度地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张萌老师如是说到。
图 | 墨盘珉琚地图
亲近自然,寓教于乐
图 | 植物采集过程
同学们驻足观察
这里的一草一木
一花一树
植物刨根时要小心一些
采集后立刻放进标本夹里
在与植物的亲密接触中
他们用心感受着那或是扎根于土壤之下
或是流淌于茎脉之中的
顽强的生命力
图 | 植物识别参考用书《辽宁植物志》
在用植物志进行快速检索后
同学们发现
在采集到的植物中
蔷薇目蔷薇科占到绝大多数
图 | 植物标本制作
从植物的处理到压制标本
再到标本干燥、装订和保存
每一个步骤
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图 | 植物标本成果展示(部分)
图 | 王经伟老师正在讲解捕鱼注意事项
图 | 捕鱼及成果展示
第一次实操标志重捕法估计池塘鱼类数量
比起课本的几句话操作和公式
实际情况要复杂得多
渔网放置了一天
最后颗粒无收
但令人惊喜的是
吸引来了一窝的蝌蚪
好在后来功夫不负有心人
捕鱼工作顺利进行
并获得了较为可观的数据
图 | 昆虫的捕捉
从刚开始的畏手畏脚
到后来徒手捕捉也不在话下
甚至因为捕捉到了独一无二的昆虫
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蜻蜓、蝴蝶、飞蛾
像是大自然的气氛制造者
扑动着翅膀
在绿色主导的世界里
自由穿梭
图 | 昆虫标本的制作
用昆虫针刺入中胸背板中央内
插入展翅板槽内
然后用针轻轻挑动前翅的前缘脉展开前翅
再用同样的方法展开后翅
最后用蜡纸和昆虫针固定好虫翅
即为展翅法制作昆虫标本
由动物组的同学指导大家进行操作
是乃“教学相长也”
同学们动手操作
则是“绝知此事要躬行”
图 | 部分成果展示
图 | 生态群落调查
为进行生态群落调查
同学们扛着物资和器械徒步上山
拉样方的时候
忽然下起了瓢泼大雨
调查进度受阻
同学们紧紧地抱在一起躲雨
那时候
没有人因为衣服被淋湿而抱怨
没有人因为迟迟不停的暴雨而哀叹
大家只是静静等待着
或者说“享受着”
这令人终身难忘的经历
一群大学生团结在一起克服困难
回归自然、回归淳朴
图 | 土壤微生物取样
来到空地上
一片豁然开朗
雾气笼罩在草地上
仿佛古早电视剧里的仙境
同学们分工合作
一起对土壤微生物进行取样
图 | 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植物认知考试的复习准备
实习的最后
是植物认知考试
把名签遮住
同学们要准确地说出标本的界门纲目科属种
尽管经历了植物采集和植物标本制作
记忆完整名称还是花了一些时间
不同于试卷答题
直接辨认实物对同学们的能力要求更高
但大家还是圆满地完成了考试
团队,可以依靠的臂膀
图 | 大家启程去采集植物、捕捉昆虫
协同工作
解决问题
最后达到共同目标
从组内分工
每个人各司其职
到组间合作
每个小组密切沟通
在提升个人效率的同时
促成了团队效率的提高
图 | 2018级海洋资源与环境师生合照(山上)
登山过程的相互搀扶
大雨倾倒时的互相遮挡
敞开心扉的彼此倾诉
信任的纽带拉近了团队成员间的距离
篝火晚会上
同学们久违地说出了心里话
不那么熟识的同学也破冰般地交流了
自由的灵魂发生了碰撞
彼此心里想着
“原来,你也挺有趣的嘛”
他们手拉着手
围着篝火转起圈来
火光把每个人的脸庞照得清清楚楚的
那是近三年来都没好好端详过的脸庞呀
燃烧得猛烈的篝火,绽放得绚丽的烟花
还有肉眼可见的快乐的人们
多想将这般场景永远定格
图 | 篝火晚会和烟花
他们,有话想说
@韩依婕:通过这次实习,我学会了动植物的辨认及查询方法、样方法做生态群落调查的基本操作等。体会很深的一点就是看书本的时候觉得很简单,实际操作起来却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我们小组在生态群落调查这一部分负责的是测量树冠的冠幅和树木的高度,乔木特别高,激光尺在白天又无法发挥作用,所以测得的数据误差较大。因而在以后的实习中要准备得更充分一些,考虑可能出现的情况。
@李嘉辰:我学会了动植物标本制作的方法,实际操作了标志重捕法并取得了较可观的成果。在这里非常感谢老师们和同学们,感谢学校提供给我们海资专业户外实习的机会,也希望实习能在海资作为一种传统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有机会参与进来。
@陈兴贵:在这次实习中,我作为植物组的组长,为植物组的同学们制定了详细的工作计划,也作为班长给大家准备了物资。不足之处是有的任务布置得不太合理导致效率低下,物资也没有准备充分,很感谢同学们的信任、包容与配合,我们得以把实习工作顺利推进。
@范怡文:我在这次生态学大实验中作为编外人员加入了植物组,主要负责昆虫的捕捉和昆虫标本的制作。我在去之前其实很忐忑,担心自己不能融入这个集体,但到了之后学长学姐们都很照顾我,在植物组的经历真的很愉快。记得在最后的篝火晚会上,我和学长学姐们敞开心扉,互相倾诉,烟花绽放的那一刻,我莫名地红了眼眶。真的很感谢这个团结而包容的集体,给了我一次美好而终身难忘的实习经历,给了我满满的归属感。
@王一迪:说到实习,我之前想象的画面是金工实习的同学们穿着蓝色工作服在车间里忙碌,或者是穿着正装的员工在公司里跑腿。但这次生态学大实验给了我一次很不一样的实习经历,记得实习第二天我们启程去山上做生态群落调查,久违地和大自然亲密接触,我可以用手感受每一株植物,用鼻呼吸新鲜空气,用眼看到最美的景象,还可以以标本的形式把一部分美带回来,分享给更多的人。
@李霏:在这次实习中,我代表同学们联系老师、对接景区工作人员,真的很感谢大家都非常信任我、包容我,是我们大家共同的努力才创造了这次难忘的实习体验。这次实习带给我的远不止是生态学知识水平的提升,还让我有了更清晰的自我认知,更加坚定了自己要走的路。
@张萌老师:希望同学们通过实习对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有更深刻的体会,把以后的工作都当成是实习,以充沛的热情对待工作。即使是遇到理论性或机械性的事物,也要像实习时一样充满热情、寻根问底,困难才能迎刃而解。
留住美好
推荐阅读
重磅 | 交通运输部全面支持大连海事大学建设世界一流海事大学
重磅 | 大连海事大学获批成为“双一流”建设高校!
献礼海大 告白祖国 | 海大人振奋唱响《我和我的祖国》
“海事”山盟 义结“连理”|七秩弦歌砥砺奋进,理工生日快乐
盛世华诞 | 我在海大为祖国点赞!
国际化 | 剑指一流的海大斯里兰卡校区
重磅 | 大连海事大学再添海外新校区
百十华诞·献礼 | 《百十海大》校史纪录片燃情上映!这就是海大!我在海大等你来
重磅 | 大连海事大学获批无人船舶系统及设备关键技术交通运输行业重点实验室
校庆云告白 | 海大,生日快乐!
海大官微 | 20210730期 总第2673期
内容来源| 党委宣传部图片来源 | 2018级海洋资源与环境师生
综合采编 |罗敏莹 李霏
责任编辑 | 王文伟
*融媒体中心新媒体中心制作,转载请后台联系!
Copyright
2014 - 2021DMU Integrated Media Center.
All Rights Reserved.
给海大点赞和“在看”!↓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