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水汤汤,历史浩浩。1952年~2021年的岁月征程,沈航前进的每一步,都在赓续航空报国的红色基因,传承着心系祖国的精神血脉。
弦歌不辍、薪火相传。明年沈航将迎来建校70周年。70年初心不改!沈航始终秉承“德能并进,勇毅翔远”的校训,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传承航空航天精神和优良办学传统,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大学为己任,主动对接国家航空航天行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了一批又一批高水平应用型人才。70年精神传承!一代代沈航人赓续红色基因,以红色文化激励人,用空天报国优良传统感染人、教育人。为了讲好沈航红色故事、挖掘好红色资源,让红色精神润泽人心!本周起小航家推出“深挖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专栏,与大家一起走进“沈航红色故事”,让我们在一段段红色故事的讲述中,汲取前行的智慧与力量!
沈航·首飞
1949年新中国刚刚成立,中央就下决心成立空军。1954年,我国第一批飞机及其发动机试制成功。1956年,我国首次成功研制了歼5喷气机,成为当时世界上少数几个能够生产喷气飞机的国家之一。
1958年,在党的总路线、“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指导下,在“七一”前后,沈阳市科学研究机关和大专学校纷纷以科学研究成果向党献礼,这件事对学校有很大启发,经学校多次讨论,于7月15日决定研制“沈航一号”飞机。目标是1958年10月1日上天。
从学校决定研制飞机开始。韩志华副校长负责组织,并选定了苏制“雅克12”飞机为原型样机。同时派黄国才老师到长春航校调资料,仅取回的两本使用维护说明书和部分图纸,不能满足生产要求,必须进行在现场样机上的测绘和补充设计。
1958年7月25日按学校通知,飞机专业应届毕业生完成了在112厂毕业设计实习后返校,并停止原计划的毕业设计,立即投入到“沈航一号”飞机的研制工作中。以苏制的“雅克12”飞机为参照样机,当时设计组还到沈阳东塔机场对"雅克12"飞机进行实物测绘。1958年10月7日下午2时40分,在沈空指派的质量检查组检查认可后,由首席试飞员方新林中尉驾驶,飞机在沈阳滑翔机厂上空飞行15分钟,顺利完成了“沈航一号”飞机首飞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沈航一号”飞机于1958年10月13日乘专用火车运往北京,参加在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举办的全国“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展览会”。当时由温玉莹同学担任解说员,同时由曲家贵同学负责“沈航一号”飞机维护。“沈航一号”运抵北京后,由曲家贵、陈久臻、魏宝先、张执中装配重新喷漆,展览会两个月共接待104万人参观。“沈航一号”飞机研制成功并飞上了蓝天,是六十年前发生在中国﹑辽宁﹑沈阳具有伟大时代影响的事件,是沈航人敢想敢干﹑艰苦奋斗﹑智慧和劳动的结晶。
建校近70年来,沈航人遵循严格施教、刻苦求学、团结实干、敬业奉献的精神,为国家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了各类毕业生10万余人,其中万余人就职于航空航天等国防科技企事业单位,千余人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百余人担任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等高层管理职务,为国防现代化和国民经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进入新时代,党的第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将通用航空产业定为国家“十二五”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国通用航空事业发展迎来了春天。2011年1月19日,辽宁省编制委员会正式批复,依托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组建省属事业单位——辽宁通用航空研究院。
沈航人庚续了“沈航一号”红色基因,将敢想敢干的求实作风传承。十年来,从世界**氢燃料电池动力的新能源飞机“雷鸟LN”,到国内**新能源电动载人飞机、世界**获得民航当局颁发适航证的“锐翔RX1E”,到世界范围内**续航时间超过150分钟、**加装整机降落伞的“锐翔RX1E-A”,再到国内**电动水上试验飞机——“锐翔RX1E-S”……实现了通用航空卡脖子关键技术的突破,创造了电动飞机研发领域的多项“第一”。
“沈航一号”在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留下了特殊的影响,并载入航空工业发展史册。“沈航一号”抒发了一代又一代沈航师生航空报国的壮志情怀。它体现了沈航人严格施教、刻苦求学、团结实干、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今天,传承“沈航一号”的红色精神,追求卓越的精神内涵,必将为沈航的改革发展注入新的精神力量。
精品阅读
作者丨王旭
朗读丨许锦文
排版丨杨子凌
校核丨隋长虹 崔鑫
编辑丨隋长虹
责编丨周永亮
小航家邀您一起为沈航助力三连击:
点分享
点个赞
点在看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