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届全国高校“四史”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召开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艺考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2021-7-22 14:14:44 文/潘玥婷 图/邓宇

关注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盛夏时节,万物丰茂繁盛,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深入开展“四史”教育的研究活动,同时也为省内高校提供“四史”教育学术交流平台,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华诞,第一届全国高校“四史”教育学术研讨会于7月18日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召开。此次研讨会由辽宁省四史学习教育研究中心、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辽宁省思政课名师工作室、沈阳市四史教育研究中心主办,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会议采取线上方式进行,通过腾讯会议和哔哩哔哩双平台进行直播。

本次研讨会作为2021年辽宁省社会科学学术活动年会的组成部分,邀请了教育部“长江学者”、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影响力标兵人物、全国各高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方向、思想政治教育方向以及党史研究方向的优秀学者共襄盛会。专家学者、优秀教师和学生云集线上、碰撞智慧,为大家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四史”教育研讨会。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会议开幕式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曲洪波教授主持。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曲洪波院长在主持

沈阳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辽宁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纲要课分教指委主任委员杨乃坤教授,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党委常委、宣传统战部部长周驰分别为大会致辞。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杨乃坤教授和周驰部长致辞

此次研讨会分为主题报告和分论坛两个环节。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齐艳霞副院长主持主题报告环节

主题报告环节由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齐艳霞副教授主持,由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陈金龙教授,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南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纪亚光教授以及沈阳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曲洪波教授分别进行主题报告。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陈金龙教授在进行主题报告

陈金龙教授以《大历史观视域下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为题,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从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和主线、评价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视野、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三个方面进行了主题报告。陈教授认为,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应当有一个叙事的框架,从回顾以往中国共产党历史表述方式出发,陈教授引出了百年党史的主题和主线。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主题蕴含在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之中,即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而中国共产党为践行初心使命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不怕牺牲的历史,为民造福的历史,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而不断进行理论探索与创新的历史,以及为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加强党的自身建设的历史,是百年党史的主线。要评价百年党史,应当将其置于中华民族发展史、中国近现代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人类文明发展史中来看待。以大历史观着眼于百年党史,才能把握好其主题主线。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道路选择的正确性、中国共产党的精神支撑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底蕴六个方面的原因。学史明理、学史增慧,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波澜壮阔、多姿多彩、经验丰富,如何能够更好地从中汲取智慧、用于当下,陈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一场高屋建瓴、视野宽广、学理深厚、启人深思的报告。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纪亚光教授在进行主题报告

纪亚光教授以《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文明指向》为题,从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文明指向、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价值和观照人类命运的世界意义三个方面进行了主题报告。纪教授以丰富而又详实的史料,阐述了百年前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建党领袖人物选择马克思主义的原因,纪教授认为,原因并非仅仅是为了解决眼下的民族危机,而是有着宽阔的视野和深厚的人文情怀。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一种继承了人类文明一切优秀成果的先进文化形态,既是一种强有力的革命理论,也是充满活力的文明再造理论。这是历史和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的文明指向,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不断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的根本原因。而人民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是中国共产党为人类做出贡献的基础,以人民为中心的内在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的深厚源泉。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具有世界意义的政党,它不断地将中国优秀传统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为人类未来更加美好而努力。观照人类命运的话语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当中,既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与中国智慧,又蕴含着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因此,历史和现实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华民族的复兴,不仅造福中国人民,还造福世界人民。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曲洪波教授在进行主题报告

曲洪波教授的报告主题为《以“四史”教育讲好“马克思主义行”》。曲教授从如何以“四史”教育讲好马克思主义“行”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和如何以“四史”教育讲好马克思主义“行”两个方面进行讲授。从历史逻辑来看,百年以来,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相结合,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接力发展,中国共产党百年光辉历程、新中国70多年的发展史、改革开放40多年高速发展的历史以及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程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从理论逻辑来看,彻底唯物的哲学原则、人民至上的政治立场、实事求是的科学本质、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都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真理性和影响力。从实践逻辑来看,正如习总书记所说,马克思主义永葆生机活力的奥妙就在于关注和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课题。对于如何以“四史”教育来讲好马克思主义“行”,曲教授认为,要坚持“四史”的关联性和整体性,突出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并且以“四史”教育推进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学史明理即首先要弄明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的基本道理,学史增信就是要增强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信念、信心,学史崇德就是要努力践行共产主义道德,学史力行就是要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三位教授的报告内容紧扣“四史教育”主题,同时又紧密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逻辑严密、理论深厚、视野开阔、发人深省,既有政治性和学理性,又具指导性和启发性。

下午的分论坛研讨分为三个会场,分别围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四史教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四史教育”、“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与四史教育”三个主题进行研讨。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四史教育”分论坛由沈航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旭主持。来自西南财经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山东大学、四川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东北大学和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老师和学生聚焦如何推进高校“四史”教育工作、青年学生“四史”学习问题、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澎湃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以及“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等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中国政法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宣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李志强教授和沈航马克思主义学院形势与政策教研室主任、硕士生导师聂鑫副教授进行点评。李教授对前四位发言者进行了不同程度的肯定,或选题恰当、值得深入挖掘,或文献丰富、梳理规范,且李教授也对每一篇论文给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李教授认为,文章论述的观点要有充分的理论依据,不能凭空论述,引文也应恰当而合适,概念不宜过多。针对分论坛的主题,李教授认为,高校“四史”教育需要常态化,应该有一种专门的教育形式,把四史放到具体的教学内容当中,比单独开一门课会有更好的效果。聂老师对后三位发言者进行了点评,除了肯定选题新颖等优点外,聂老师也建议加强文章的针对性,使之产生更好的效果,并结合新时代新要求,深入挖掘论题的意义。对于“四史”教育融入概论课教学的发言,聂老师在表达认同的同时,也提出,还需要进一步挖掘“四史”中的元素,将其融入概论课,以增强概论课的鲜活度、加强概论课理论的说服力。还可以挖掘“四史”元素,使之与“概论”课的理论相结合,形成特定专题,增强“四史”教育的理论性,创新概论课教学形式。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李志强教授正在点评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聂鑫副教授正在点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四史教育”分论坛由沈航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王琳琳主持。来自大连财经学院、牡丹江师范学院、陕西师范大学、重庆工商大学、西北大学、锦州医科大学和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就高校对“四史”学习教育的推进工作和“四史”资源如何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等问题进行了阐述。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硕士生导师屈宏副教授和沈航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姜爱华副教授进行点评。屈老师对前四位发言者的论文进行了点评。几篇文章选题合理、结构完整、内容丰富,个别文章分析方法科学新颖,但是在文章的深度上,在论述的站位上,在一些术语的使用规范和准确性上还有待提高。屈老师同时对每篇论文都提出了诸多中肯的建议。结合相关论文,屈老师认为,高校将思政课的实践单独辟作一门课程的改革已经在一些重点马院展开,以加强大学生的实践教学来加深对“四史”的学习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姜老师对后三位发言进行了点评。在肯定论文论述颇有深度、逻辑鲜明、意义深刻的同时,姜老师也建议,论文叙述抓住一条主线会更有说服力,标题凝练应更加恰当等。结合点评论文,姜老师阐述了自己有关“四史”教育和学习的看法。她认为,我们在看待和学习“四史”时,要把“发展”的观点融入进去,因为历史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发展的历程,发展就是矛盾的产生和解决的过程,将“发展”的观点融入进去,才能看到,新中国的历史实际上就是我们党不断解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现实无法满足需要之间的矛盾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正是在满足人民独立的需要、温饱的需要、美好生活需要的过程中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推动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走向强起来。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屈宏副教授正在点评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姜爱华副教授正在点评

“中国共产党百年发展历程与四史教育”分论坛由沈航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韩冬雪主持。来自重庆理工大学、山东大学、新疆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的老师和学生分别就党史重要人物与党史及党史学习的相关问题、党史教育的发展、党的作风建设和劳模精神等问题进行了探讨。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于之伟和沈航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金梦兰副教授进行点评。于之伟研究员表示,论文选题各有侧重、视角不同,能够关联党史学习的主题,整体论述和框架都不错。同时,于老师也针对每篇文章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比如评价领导人不能随意,语言要严谨、科学,史实要经得起推敲,要做好学术史的梳理等。于老师认为,百年党史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密切相关,纲要课既是一门历史课,也带有政治属性。要讲好这门课,既要照顾到中国近代历史的学科属性,同时也要注重其政治属性。金老师从总体上肯定了发言者的论文和内容,文章无论是从选题立意、逻辑结构还是文献资料的准备等方面,都显示出比较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娴熟的写作技巧。然而,一些文章对党史学习教育现状的分析还不足,也可以深入扩展党史教育研究的时代价值以及启示意义,部分术语的表达还需更加严谨和规范。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于之伟研究员和金梦兰副教授正在点评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此次研讨会历时一天,会议期间,主题报告和分论坛均得到了广大师生、学者的热烈支持。时值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际,会议充分结合了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探讨了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教育如何在高校展开,如何推进高校教书育人各方面工作的问题。以史为鉴、开创未来,让我们讲好中国共产党的故事,推动“四史”教育和学习走向深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精品阅读


文字丨肖丽

图片丨肖丽 王旭 王琳琳 韩冬雪

排版丨贾宁

校核丨李朔 刘梦阳

编辑丨李朔

责编丨周永亮

小航家邀您一起为沈航助力三连击: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点分享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点个赞

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点在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辽宁本科院校-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微高校-院校号-沈阳航空航天大学-第一届全国高校“四史”教育学术研讨会在沈阳航空航天大学召开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