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为喜迎党的百年华诞,重温党的辉煌历程,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全面提高师生的思想政治觉悟,马克思主义学院、校工会、校图书馆联合举办了以庆祝建党百年为主题的师生征文比赛比赛,提高了全体师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获奖作品选登:
1.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邢晓丹:《马克思改变了我》
马克思改变了我
马克思主义学院 邢晓丹
我们一直在路上,总是路过某事某人某地,但我们并不是冷静的旁观者,总是切实参与其中。每个人成长的历程都不是简单的向前的直线,总是同形形色色的人交互着、影响着,或许是那些陌生而难以辨认的面孔;或许是那些身边熟识,时时刻刻陪伴在身边的人;或许是那些引领时代,改变世界的人,或彼此相交于某一个时间的片段;或相互影响,同向而行;甚至即便不曾相逢,各自生活于不同的时空,依旧可以彼此影响,在这之中,总有一位与众不同之人,他在无形之中将自身投射到我的人格深处,改变了我,更是改变了世界。对我而言,那一位便是卡尔·马克思。
在我的心里他是那个须发皆白,目光深邃,永远面带微笑,炯炯有神的目光,直视远方,仿佛向人们传递着他内心的伟大抱负的马克思。也许这幅习以为常的画像是最初是挂在学生时代走廊中的遇见,也许是在因为考试的压力而被无数次翻阅教科书上的熟悉,它就是刻印在我们每个人心中马克思的印象,悄无声息的走进我们每个人心里。这样的印象固然深刻,但可能他对每个人的意义不尽相同,对我而言,马克思不仅是教科书中的一个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更是深深影响我,改变我的精神导师,他传奇的历程和不朽的思想总是伴随着我成长的各个阶段,从稚嫩的童年、迷茫的青年直到今天,我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在自己的生活中践行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平凡和坚守,在自己的一方讲台之上,为未来播撒着马克思主义的火种,矢志不渝。
在我的生命历程中,初始马克思,是在一部厚厚的百科全书中,书上不吝赞美之词,为我描绘了一个极致科学、充满智慧的主义——马克思主义。书上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科学,是洞悉宇宙奥秘的哲学。这对于一个充满好奇心,向往科学奥秘的孩童而言,无疑是充满魅力的。那时的我带着一知半解,却怀着无尽的兴趣去阅读和理解,对“矛盾”、“辩证”这样日常中鲜少出现的词汇感到无比欢喜,似乎这就是极致的真理,是智慧的奥义,让我总能用不同的视角去看待世界。就这样,我怀揣着仿佛已经窥探世界奥秘的优越感度过了童年,在别人不知的角落里思考着“物质——意识”、“主要——次要”之类的浅显哲学问题,虽然依然充满了一知半解的困惑,但却乐此不疲。
随着自己的成长,大学阶段学校开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这一课程,我在政治课本上重新认识了马克思主义,通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学习,我深深的感受到了哲学的魅力 ,以及思维灵动所带来智慧的火花,让人生经历并不丰富的我,能够在思维方式,思考问题等方面迅速的成长起来 。其中马克思主义思想对我世界观的影响尤为突出,使我树立起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维方法,办事想事既能从实际出发、尊重实践,又敢想敢闯具有创新意识。这对我今后一生的事业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无论从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还是马克思的个人经历都对我影响深远。我记得17岁的马克思在中学一次作文考试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从那时起,就意识要为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这是他一生的志愿。也正是他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一直感染着我,鼓励着我,让迷茫的我也找到了人生的目标。我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出自己的青春年华。我立志做一名合格的党员,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我的时候鞠躬尽瘁。我立志做一名无私的志愿者,在疫情来临之时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学习的道路上我一直以马克思作为榜样,不断的追求更好的自己,考上硕士,进修博士。我看见了更加广阔的世界,我在学习中遇见了许多的像马克思那样伟大的哲学家。我认识了巴门尼德的“存在”,认识了柏拉图的“洞穴”,认识了亚里士多德“最高实体”,认识了斯多亚学派的“神秘”,认识了经院哲学的“调和”,认识了笛卡尔的“怀疑”,认识了康德的“星空”,认识了黑格尔的“大一统”……打开了我心中哲学的新世界,人类文明浩淼长河,沉淀下许多经典,这些都是经过漫长时间淘汰遗留下的遗产。但在我的心里马克思主义永远都是最经典的财富。就像是小时候心里认定的经典版《西游记》,无论怎么翻拍和复制都无法超越最初的那份坚守。柏拉图、康德、马克思、尼采都好比是人类文明万神殿里的一尊尊神像,可以不喜欢他们,反对他们,甚至绕过他们,但绝对不可能无视他们。这些都是我人生路上的最美的风景,造就了我心中哲学世界的炫彩画卷。
经历了学习和沉淀,今日我如约走上教师的工作岗位,在讲授和学习的过程中,豁然为我打开了一扇全然不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也许是这门课程实在精辟,也许是在古典哲学中长久的浸润,也许是现实生活不断累积的困惑、思考还有不断的经验,我真正明白,自己的哲学之旅究竟追求着什么,究竟什么才能回答我心中始终存在的困惑。人的价值何其伟大,其伟大何以实现,何以使人真正成为人,这一切的实现这所以可能,为何要实现共产主义,便是马克思主义划时代的意义,是实践观点的树立,是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而实践,绝非是课本上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它的含义绝不是概念,不是形而上学的思辨,只有马克思,用他的一生才真正诠释了它的深意。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马克思毕生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解放而奋斗。为了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马克思毕生忘我工作,经常每天工作16个小时。即使在多病的晚年,马克思仍然不断迈向新的科学领域和目标,写下了数量庞大的历史学、人类学、数学等学科笔记。
正是这样的马克思和马克思主义才是真正的在追求人生意义的道路上的指路明灯,让我成为了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让我真正明白什么是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如何去实现作为平凡人的伟大,让我可以坦然面对现实生活中所面对的各种困难,让我明白自身所处的时代,以及在这个时代中,即便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大学教师,我已然有自己的价值和自己的不可替代、不可推卸的使命,让我对于自己和世界都有了更加清晰明确的认识,这改变了我,这种改变是深入灵魂,更新思想的再造,让我成为了今天的自己,而我也将用自己的所思、所学以及毕生精力去影响和改变别人——去传播马克思主义,传播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贡献自身的力量。
2.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徐瑞:《百年》
百年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徐瑞
辛亥革命结束,
中华民族走向共和,
但并未使落后的中国走向富强。
民初动乱,
我见过,广大青年对祖国强盛的渴望,
我也见过,仁人志士在讨论如何治理中国中迷失方向,
我忘不了,军阀混战,无数贫苦百姓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我也忘不了,各国列强想要瓜分、吞并中国那令人作呕的欲望。
我迷茫,我惆怅,
伟大的民族何时能在世界面前将自信的头颅高昂,
我彷徨,我苦想,
古老的赤县几时能在列强面前展现保卫自己的力量。
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这满目疮痍的大地上绽放,
1921年南湖的游船上,
中国共产党在破碎的山河中扎根生长。
那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锤子和镰刀凝聚在一起,拾起了刀枪,
在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中愈挫愈勇,坚定了自己的立场。
事实证明,救中国靠的只能是中国共产党:
遵义会议后,毛泽东思想在闪烁光芒,
1949年,五星红旗在神州大地上飘扬,
党和国家领导人实现了民族独立,确立社会制度,使中国重新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被众口传扬,
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发展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带领人民共奔小康;
党的十八代以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各族人民心中涤荡,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谱写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新篇章。
近代以来,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使每一个中华儿女成为民族栋梁,
也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带领积弱的中国走向富强,
回顾百年党史,
我们毕生追求马列主义的高贵信仰,
无不让人精神鼓舞,血脉喷张;
自由和博爱之精神,始终被世人传唱;
科学和民主之旗帜,永远为我们指引方向。
党,
是驱走黑暗的朝阳,
让我们得以在光明下茁壮成长,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
要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
要争做“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民族脊梁;
要树立“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远大理想。
要不负党的寄托,承载着梦想和希望继续远航;
要让全体中国人民在实现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营理新媒体中心
编辑:史艳丽
审核:王恩石
修德悟道 致知力行
营口理工学院与您携手未来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