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
一个高尚的人
一个纯粹的人
一个有道德的人
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
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毛主席会见白求恩同志》
许荣初、赵大钧、袁耀锷
1975年合作完成
布面油画
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赵大钧先生作为鲁艺精神的传人,在鲁迅美术学院油画系的发展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赵大钧先生回忆说:在创作这幅油画的过程中,他们近距离感受到了一个国际友人来到中国,在太行山这个最艰苦的地方,冒着生命危险,抢救伤员,最后在抗战前方因感染而牺牲。当年,他们接到这个任务时,被白求恩的精神深深感动着。他们来到太行山,寻着白求恩的足迹,身临其境地感受着当时那种艰苦卓绝的环境,不仅体验白求恩的生活,自身的思想也得到了改造和提高。
点击边框调出视频工具条
这是一幅现实主义题材的油画作品。画家通过“黄金分割律”构图方式,对人物塑造和把握真实准确,成功地体现画面的每一个细节,画面中心突出,人物神态刻画细致入微。在没有陈设的房间里,毛泽东同志与白求恩相对而坐。主席从容不迫的神态,亲切和蔼的笑容,平易近人,谈笑风生;白求恩身体前倾,投足间流露出对伟人崇拜的神情。
这幅作品曾参加全国《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三十五周年作品展》,深受各界好评。
贰
诺尔曼·白求恩(Norman Bethune),加拿大共产党员,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著名胸外科医师。
1890年3月3日生于加拿大安达略省格雷文赫斯特镇一个牧师家庭。青年时代,当过轮船侍者、伐木工、小学教员、记者。1916年毕业于多伦多大学医学院,获学士学位。曾在欧美一些国家观摩、实习,在英国和加拿大担任过上尉军医、外科主任。他的胸外科医术在加拿大、英国和美国医学界享有盛名。
1936年,德意志法西斯侵犯西班牙时,他曾经亲赴前线为反法西斯的西班牙人民服务。
1937年中国抗日战争爆发,他率领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于1938年1月来到中国,3月底到达延安,后赴晋察冀边区,在那里工作了一年多。
1939年10月29日,白求恩在抗日前线涞源摩天岭抢救伤员时受感染。
1939年11月12日清晨5时20分,诺尔曼·白求恩同志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世界反法西斯的正义斗争,献出了他宝贵的生命。
1939年6月,白求恩为即将正式成立的晋察冀军区卫生学校拟订教育方针。
白求恩骑着聂荣臻司令员赠送的白马,踏遍了晋东、晋西山区和冀中平原。
白求恩在模范医院给学员做示范手术
叁
毛主席会见白求恩同志小稿 油画
毛主席会见白求恩同志 宣传画
毛主席会见白求恩同志 油画
肆
“画画就是要纯粹,当目的纯粹了以后,无论什么画种、无论什么技巧都不会妨碍这幅画成为一幅好的作品。”
——赵大钧
赵大钧先生是生长、扎根于鲁迅美术学院的艺术教育家、油画家,他将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美术教育和艺术创作事业。著有《力士》《女画家》《九·一八》《大沈阳》等代表作品。从教一生,从艺一生,启发了无数学子,培养了无数人才,也创作出无数令人赞赏的经典作品。
“源于客观、主动把握、成像于心”
“探求造型的本质,开拓视觉境遇”
赵大钧先生的艺术创作是多样化的。所看、所感、所想、所画始终是他的坚持,无论是最开始的具象写实,还是后来的意象书写,艺术本真的理想一直都在他的心中。
对造型的偏爱,对油画的迷恋,是赵大钧沉醉艺术创作的表层现象,更深的则是他对精神世界“内游”式的不断探索,它是一种“心游”。先生通过书写调动心智,把心、物、景整合为一,把自己的文人性情、表达手段、故事题材都“隐密”在画面之中。我们只有潜入画面,才能真正体会他的现实世界,从而发现其真实参照,理解画家“内游”所达到的精神内涵。
赵大钧先生的手稿
赵大钧先生的艺术是从心而出的,所欲达到的境界也是艺术生命和自然生命的融合,他以客观物质世界为观照,以自我精神性的高度纯化为征途,以艺术表现语言的深度探索为载体,在“日常”的不断沉思中完成了其作品“理、识、形”的互在性存在。
伍
白求恩患病后,由于病情没能好转,医生林金亮只好建议截掉左臂。白求恩摇摇头,平静地说:“没必要了,我是相信你们的,但我已经不单是胳膊里的问题了,我的血液被病毒感染,得了脓毒败血症,没有办法了……请转告毛主席,感谢他和中国共产党对我的教育。我相信,中国人民一定会获得解放,遗憾的是我不能亲眼看到新中国诞生了……”
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
从白求恩精神到今天的伟大抗疫精神,不同的时代造就不同的精神,却有着同样伟大的力量......
文字 I 陈雪
图片 I 曹明 耿萌萌
编辑 I 邢瑛 陈雪
审核 I 邢瑛 张佳宇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