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讴歌党的光辉历程和丰功伟绩,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中国精神,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的热情,扎实开展以党史教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学生工作处开展了“青春向党·百名党员讲百年活动”,全体辅导员与学生党员组成的百人宣讲团为广大师生带来一场学习百年党史、汲取奋进力量的视听盛宴。通过宣讲党史故事,引导学生从党的百年伟大奋斗历程中汲取继续前进的智慧和力量,做到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一百周年,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青春向党·百名党员讲百年——国歌的诞生
护理学院辅导员李晓雷
《义勇军进行曲》是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歌曲,是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被称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号角,自1935年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诞生以来,对激励中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起了巨大的作用,后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今年是义勇军进行曲发表的第86周年,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国歌的诞生及背后鲜为人知的故事。
1931年“九·一八”事变,拉开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序幕,“不作亡国奴”的吼声唤起了全国人民高昂的爱国热忱。先后于1932年和1933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田汉、聂耳,全身心地投入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救亡运动中。
1934年秋,田汉为电影《风云儿女》写了一首长诗,其中最后一节诗稿被选为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的歌词,歌词写完后不久,田汉被国民党当局逮捕入狱 。1935年2月,当聂耳得知电影《风云儿女》有首主题歌要写,主动要求为歌曲谱曲。当他读到歌词“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起来!起来!起来!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他仿佛听到了母亲的呻吟、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战士的怒吼,爱国激情在胸中奔涌,雄壮、激昂的旋律从心中油然而生,很快就完成了曲谱初稿。后来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的颠沛流离中完成了曲谱定稿。一首表现中华民族的刚强性格,显示祖国尊严、充满同仇敌忾、团结御敌豪迈气概的革命战歌就这样诞生了。
《义勇军进行曲》诞生后,立即就像插上了翅膀,在祖国的大地上传唱开来。伴随着“一二·九”运动的学潮,救亡运动的巨浪,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甚至享誉海外,在全世界传播。第二次世界大战即将结束之际,在盟军胜利凯旋的曲目中,《义勇军进行曲》赫然名列其中。
当新中国像一轮红日在东方的地平线上喷薄欲出时,也就呼唤新国歌的诞生。1949年9月25日,毛主席和周总理在中南海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上,许多委员都赞成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但因原歌词有“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历史性的词句,郭沫若、田汉等建议将歌词修改一下。但是,张奚若、梁思成、黄炎培认为这首歌曲是历史性的产物,而且已经获得了国内外人民一致颂扬,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影响,为保持其完整性,词曲最好不作修改。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也赞同和支持歌词不改,认为原歌词中体现的“安不忘危”的思想恰恰可以时时唤起人民回想祖国创造过程中的艰难忧患,鼓舞人民发扬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爱国热情,把革命进行到底。
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开国大典上,伴随五星红旗冉冉上升,《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北京天安门广场响起。
对于中国人来说,《义勇军进行曲》最能唤起内心的强烈共鸣。它会让每一个华夏儿女永远铭记那段屈辱的历史,居安思危。只有这样,一个民族才不会懈怠,历史才不会重演,我们才会在国歌的不断激励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
END
排版:冯羽麒
校对:大学生新闻中心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