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磨剑试锋芒
百花丛中显芬芳
又是一年招生季
又是一年逢君时
这里有最广阔的蓝色舞台
这里有最激情的青春梦想
这里是大连海事大学
选择海大,就是选择了最具影响力的孕育世界航运精英的摇篮;选择海大,就是选择了机遇与挑战并存的青春未来。
大连海事大学本科招生办公室将陆续刊发学院巡礼,为你介绍学院特色、专业设置、优秀师长和学习生活,让你云端知悉海大,打开梦想之门。今天我们带您走进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院长寄语
“拥有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是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内容。每个人都是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实现绿色发展繁荣,推进生态环境保护,解决突出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问题,需要有志者追求科学治理精神,积极携手合作,齐心协力应对。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致力于绿色航运和环境保护,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本,切实履行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的职能,形成了成效显著的理论基础扎实、创新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培养模式,学院的教育教学与科研水平居国内同类专业前列。
面对新时代新征程,学院全体师生秉传大连海事大学的蓝色基因,向海而生、因海图强,崇尚科学、追求真理,聚力书写着发展国家海洋与环境教育事业的“环境故事”。学院真诚期望所有关心和热爱环境与生态文明的同学加入我们学院,为建设一个美好、和谐、安全的人类生存环境而携手共进。
院长简介
徐丹,博士、教授,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环境毒理学、表观遗传学、环境与健康效应,讲授“细胞生物学技术”、“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生理学实验”等课程。
学院历史沿革
大连海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其前身为1995年成立的海洋环境学院(挂靠在轮机工程学院),2000年更名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成为独立运行的学校二级单位。
专业设置
学院设有环境工程、海洋科学和海洋资源与环境三个本科专业(2021年起纳入环境科学与工程类招生),拥有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生物物理学三个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资源与环境专业学位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是辽宁省一流学科,在全国第四轮评估中位次为B。
环境工程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扎实的环境工程学科的理论基础,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科技开发基本能力,掌握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等基本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环境监测与分析、环境规划和管理能力,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复杂环境工程问题,成为具有技术开发与组织管理能力的高级环境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始建于1995年,是大连海事大学重点发展的品牌专业之一,辽宁省重点建设学科专业,支持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和环境科学与工程一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本专业为学校特色专业。
本专业在海洋环境污染治理与环境规划管理领域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居国内高校同类专业领先水平。本专业人才的培养适应社会环境的发展需求,是海洋与交通环境污染控制及环境生态修复、环境保护、环境规划与管理领域专业高级科技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在环境保护、环境污染治理、水运港口及船舶污染控制与管理等行业及相关的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有较大影响。本专业目前与美国休斯顿大学建立2+2、3+1、3+1+1等项目合作培养办学,与中国海洋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建立全日制本科生境内交流学习项目。
本专业拥有雄厚的教学师资队伍,教授比例占30%,拥有博士学位的比例为97%,专业拥有完备的实验实践教学条件,达到国内同类专业的先进水平。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有机化学、环境化学、环境工程原理、水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工程、环境工程设计、船舶与港口防污染技术、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影响评价等。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具有良好的环境监测及污染控制技术、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业务能力和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深受环境相关企事业单位的好评,多年来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状态。毕业生就业主要面向政府管理部门、环境保护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部门及其它相关设计单位、科研院所、高校等。
海洋科学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备海洋科学领域所需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实验和实践基本技能,掌握海洋调查、监测、海洋开发利用与管理、海洋环境保护等方面基本技能的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是学校重点发展的特色基础专业之一。坚持立足港航,重点培养学生在海洋污染监测与分析、航运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海洋环境管理与规划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和技能,为海洋行业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为振兴国家沿海产业基地服务。
本专业拥有雄厚的师资队伍,成员结构合理,专业教师全部具有博士学位。经过多年的建设,该专业已拥有完备的实验教学条件。同时,实践教学特色明显,利用国内外一流的海洋调查仪器和设备,保障本专业学生到学校专用的教学实习船“育鲲”轮上做实践实习。
主要课程:海洋科学导论、流体力学、物理海洋学、化学海洋学、海洋地质学、海洋生物学、海洋水文气象、海洋遥感技术、海洋管理概论、海洋技术、船舶与港口工程、航道测量学、海洋要素调查等。
就业前景:随着对海洋资源的重视及我国海洋科学事业的发展,社会对海洋科学技术人才的需求与日俱增,海洋科学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本专业毕业生主要面向政府管理部门、海洋规划部门、海洋环保部门及其它相关设计单位、科研院所、学校从事规划、管理、技术开发、教育和研究等方面工作。
海洋资源与环境专业
培养目标: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坚实的海洋生态学、环境毒理学和现代生物学分析技术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实践和创新能力,具备海洋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海洋生物技术与资源开发等基本技能,在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本专业始建于2010年,是根据国内外海洋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最新发展特点,满足国家日益增长的海洋产业发展和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对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结合学校办学特色而建设的本科专业。本专业旨在培养适应于海洋生态评估、环境毒理学分析及实时现场检测等管理、研究和开发及应用现代生物学技术实现对海洋生物基因资源的获取和利用等研究和技术开发人才。目前本专业在全国范围内仅有十几所院校开设,排名位于前列。课程设置涉及海洋生物学、环境毒理学、数量生态学、海洋科学、环境规划与管理等多方面内容,为学生提供宽口径就业空间。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资源丰富,专业实验室建设规模和水平达到了国内大学同类专业的先进行列。
主要课程:大学化学及实验、有机化学及实验、生物化学及实验、海洋生物学、基础生态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及实验、生物信息学、生物统计建模、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海洋技术、环境毒理学、海洋管理概论、数量生态学、分子标志物和分子诊断技术、环境规划与管理,海洋资源与经济等。
就业前景:本专业毕业生可在海洋、水产、环保等相关政府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单位等从事与海洋、水产、生物资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相关的规划、管理、检测、教育和研究等方面的工作。
师资力量与培养条件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71名专任教师,其中70人具有博士学位,30人系海外归国人员,具有国外教育经历教师达到70%。专任教师中现有教授17人、副教授34人,博士生导师13人,硕士生导师41人。另聘有共享院士2人,美国、澳大利亚等多名国际知名学者担任讲座教授15人、客座教授2人、心海教授1人。
学院以“学科立院、科研强院、人才兴院”为发展理念,重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为开拓师生学术科研视野,学院每年组织各类高水平国际国内学术会议20多场,定期组织开展节能环保科技创新技能大赛,对提升学术氛围、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学术合作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2019-2020年3人获得“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和“辽宁省优秀硕士论文”。
学院承担着学校“双一流”学科重要建设任务,依托国家国际科技合作研究基地、省专业技术创新中心(辽宁省船舶节能环保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省技术工程研究中心(辽宁省船舶污染监测信息化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省重点实验室(辽宁省船舶污染监测技术重点实验室、环境系统生物重点实验室)等,综合实力居国内同类专业前列。
学院主动对接国家海洋强国、航运强国建设需求,瞄准关键技术,发挥学科优势,在航运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海洋污染治理监测与检测、海洋环境管理与规划、环境生态与健康风险评估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基础和应用研究。近5年来,学院先后承担并完成了近300项国家、省部、市级科研项目,包括国家科技计划“973”和“863”项目、工业与信息化部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航天部科技项目、省市重点科技项目,综合水平居于国内同类专业的先进行列。累计发表高水平论文超过200篇,获批国家和国外发明专利42项,公开出版学术编著、专著19部,编写教材7本。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等成果奖励,科技成果转化取得显著成效,在我国船舶与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及环境健康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生就业情况
就业概况:近几年,随着国家对环保的力度不断加大,对环境类人才的需求也在逐年提升,学生近三年的就业率达98%以上,保研学生占比约10%,出国学生占比约6%,升学学生占比约44%,就业同学占比约40%。
就业去向:就业领域:环保企业、加工制造业的环保部门、环保局或海事局、环境研究所等。就业单位性质:教育、环境、生物、航运、建筑、信息等相关行业。就业区域:大连、北京、上海、深圳等地。
就业单位:主要环保、海洋、水产等政府管理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部门、相关设计单位、科研院所、高校及中交、中建等相关企业。
在校生说
海洋资源与环境2017级学生李沛然:
在我眼中,大连海事大学是一艘百年航行的巨轮,她历久弥新,风华不减,既有深厚的海洋交通底蕴,又焕发着新时代的青春活力。“学汇百川,德济四海”的校训是一代代海大人的初心,也指引着青年学子们砥砺学习,奋发向上,牢记使命,胸怀天下。海事大学直属于交通运输部,但专业设置丰富齐全,为海大学子提供了全方面发展的优质平台。学校科研氛围浓厚,许多本科生积极组队进入实验室跟着老师参与科研工作,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节能减排大赛、挑战杯、创青春等各类科研比赛极大的激发了同学们的科研热情。学术科研之外,学校设有200多个学生社团组织,全学年举办各类文体活动,助力青年学子兴趣爱好培养。此外,学校广泛开展暑假社会实践、社区共建等诸多工作实践活动,给了每位海大人进入社会、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的良好机会,让大学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我正是通过科研实验、实践活动不断历练自己,找到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一次次的活动中,不仅收获了履历和奖项,更多的收获了能力的提升,交到了真心的朋友。四年的学习生活,让我感受到海大人是温暖的,是团结的。老师的关心和同学的互帮互助更让我在的四年学习生活中不断成长,不再迷茫。感谢海大,让我在最美好的年华有这样一段宝贵的经历!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