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期
春天故事,南海诗篇
1992年1月17日,一列火车从北京开出,向着南方奔驰而去,这是一趟没有编排车次的专列。
车轮滚滚。专列穿过中原大地,过黄河,跨长江,1月19日上午9时,抵达深圳火车站。车停稳后,身穿深灰色夹克、黑色西裤的邓小平健步走出车门,在车站静候多时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谢非、中共深圳市委书记李灏、深圳市人民政府市长郑良玉等立即迎上前去,邓小平亲切地和大家一一握手。深圳人民盼望邓小平8年之久,今天他终于来了!
出站后,邓小平同省市负责人一起登上一辆中巴,前往他8年前住过的深圳迎宾馆桂园。经过装修后的桂园天顶比原来矮了些,工作人员担心邓小平不习惯,邓小平却说:房子还是小点的好,一句话消除了大家的担忧。稍微休息了一下,邓小平就走出来,说要出去看看。省委书记谢非考虑他毕竟是88岁高龄,旅途又这么劳累,就劝他说,您还是先休息一下吧。邓小平却毫无倦意,兴奋地说:“到了深圳,我坐不住啊,想到处去看看。”听了这句话,谢非顿时心头一热,这位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创办经济特区的倡导者和决策者,对特区的探索实践,对广东的建设发展,心里是多么惦念啊!于是,他一边叫工作人员准备车辆,一边陪着邓小平在院子里散步。散步时,邓小平的二女儿邓楠提起1984年爸爸为深圳特区题词的事,邓小平一字不漏、一字不错地将8年前的题词念了出来:“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在场的人无不为他惊人的记忆力所折服。
车准备好了,谢非等人陪同邓小平乘车游览市容。车窗外,景色一一掠过,街宽路阔,楼高耸入云端,到处充满现代化的气息。而8年前,这里有些地方还是一汪水田、鱼塘、羊肠小路和低矮的房舍,对此,他记忆犹新。目睹眼前繁荣兴旺、生机勃勃的景象,邓小平十分高兴。
在听取汇报时,邓小平明确说:“对办特区,从一开始就有不同意见,担心是不是搞资本主义。深圳的建设成就,明确回答了那些有这样那样担心的人,特区姓‘社’不姓‘资’。”
这时,车行至火车站前,这个火车站规模宏大,现代化水平很高,是深圳市的标志性建筑。大女儿邓林指着火车站大楼上那苍劲有力的“深圳”两个大字对父亲说:“您看,这是您的题字,人们都说写得好。”邓楠在一旁说:“这是您的专利,也属知识产权问题。”说得邓小平开心地笑了起来。
接着,邓小平对谢非说,亚洲“四小龙”发展很快,你们发展也很快,广东要力争用20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停了一会,他补充说:“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建设都要超过他们,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这一天晚饭后,邓小平照例散步半小时左右,他一边散步,一边同市负责人交谈。当散完步往回走时,市领导建议从原来的路上走回去,邓小平却坚持走另一条路,并风趣地说:“我不走回头路!”
从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并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通称南方谈话。讲话针对人们思想中普遍存在的疑虑,重申了深化改革、加速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从中国实际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深刻地总结了10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教训,在一系列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上有了重大新突破,为中国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以此为契机,中国又掀起了一轮改革开放的热潮。
(整理人:马克思主义学院何荣卉)
扫码关注我们
辽东学院官方微信
微信号 : ldxywxpt
投稿信箱:ldxyxcb@163.com
辽东学院青媒中心制作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