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送里格红军
介支个下了山
秋风里格细雨
介支个缠绵绵
山上里格野鹿
声声哀号
树树里格梧桐
叶呀叶落完
问一声亲人红军啊
几时里格人马
介支个再回山
……
半个多世纪来,一首《十送红军》唱响中国。这**喻户晓的歌曲,凭借着优美流畅的旋律、情真意切的歌词,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十送红军》如泣如诉地再现了红军长征前与苏区人民分别的历史画面。
红军长征是20世纪最能影响世界前途的重要事件之一,是充满理想和献身精神、用意志和勇气谱写的人类史诗。长征迸发出的激荡人心的强大力量,跨越时空,跨越民族,是人类为追求真理和光明而不懈努力的伟大史诗。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牺牲的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期间,红军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
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会宁地区。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万里长征的胜利结束。
长征对于部队中的将士来说,意味着离别保卫多年的革命根据地,也意味着与家乡父老的诀别。
闻讯而来的百姓,纷纷赶到村头、河边和大道旁,送别踏上征程的红军。
他们一边送一边唱,一边唱一边流泪,他们中有红军战士的父母姐妹,有新婚不久的妻子,也有年幼无知的孩子……
十送红军
许勇
2008年
纸本水墨 1000X200cm
大型中国画作品《十送红军》,采用传统中国画笔墨的艺术表现形式,画面恢宏壮观,整体人物塑造疏密有序。
画家许勇先生用严谨的造型再现了十送红军这一历史瞬间感人、生动的场面。
整幅画面大篇幅的暗调,衬托出军民分别时的痛苦情感,既饱含百姓与红军的鱼水之情,也表达了人民对于党的深厚感情和革命必胜的决心。
十送红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长征是一次唤醒民众的伟大远征。红军打胜仗,人民是靠山。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十送红军》正是表现出那段艰苦卓绝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的心心相印、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生动诠释了“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
红军即将离开生活、战斗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人民对红军的依依不舍和血浓于水的军民情感,在茫茫夜色下,在飘落的叶子中,构成了严肃而壮烈的一幕。
红军的坚定、亲人的不舍、女人的悲泣,这支由千万苏区青年组成的红军队伍将跋涉千山万水,历经血火的洗礼,付出巨大的牺牲,心向着革命的胜利,而他们的母亲、妻子就是这样以巨大的无私送红军北上……
年轻的红军女战士,
依偎在大娘的怀中,
母女般的深情,难舍难分。
远处三个姑娘,
悲戚伤怀,掩面低吟。
孩子忧郁的神情,
战士悲怆的面容,
整幅画面,
扣人心弦。
甚至,
漫天飞舞的落叶,
四处飘零无处话凄凉,
更加衬托出离别的无奈与惆怅 ......
最让画家感动的,
画面右下角,
一个不引人注意的年轻战士,
迟迟吾行,依依不舍。
回眸的一瞬间,
牵肠挂肚,
感人肺腑,
催人泪下......
画家许勇先生,2020年作为鲁迅美术学院首批推介艺术家,艺术是一种信仰,他撑起了这信仰的时代。
他1933年出生于山东青岛,1956年毕业于东北美术专科学校并留校任教。
许勇先生运用图真、意象和诗韵,试着赋予笔、墨、色以生命,在宣纸上镂刻下自己的事迹。
他以鲁艺人的信念和情怀去实践民族历史和现实中有关“生、死、爱”以及“意志、勇气、信念”的表达,完成了《金田起义》《郑成功收复台湾》《戚继光平倭图》《李自成》《十送红军》《南京大屠杀》等重大历史主题画的创作。
他组织创作的连环画作品《白求恩在中国》《嘎达梅林》分别获全国连环画创作评比一等奖及“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
许勇先生对自然和人有着无限的爱,他用真诚的情感和生动的笔墨讴歌着生命之光与美,并以坚强的意志、忘我的劳动去追求和创造着美的艺术。
他对教学工作无尽的热爱,将培养优秀的美术人才作为自己的第一责任。他在教书育人上投入的大量精力与时间,见证了他为鲁美的国画教学事业付出的心血,更见证了一位卓越的艺术家的一片丹心。
十送(里格)红军
(介支个)望月亭
望月(里格)亭上
(介支个)搭高台
台高(里格)十丈
白玉柱
雕龙(里格)画凤
放呀放光彩,
朝也盼来晚也想
红军啊
这台(里格)名叫(介支个)望红台
文字 I 邢瑛 李娇
图片 I 李娇
编辑 I 邢瑛 陈雪
审核 I 邢瑛 姚苏静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