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医科大学重点学科名单
学校设有国家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河北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支持学科1个,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12个,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学科4个,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8个,省工程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1个,省发改委工程中心3个,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4个,省级人文社科基地4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3个,省级企业重点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研究平台(省科技厅)1个。
河北医科大学重点学科
学科级别 | 学科名称 |
国家级重点学科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国家级重点培育学科 | |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河北省国家重点学科培育项目支持学科 | |
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 |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
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 | 药学(药理学) |
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 | 内科学(学科群) |
河北省强势特色学科 | 肿瘤学 |
河北省重点学科 | 病理学 |
河北省重点学科 | 外科学(骨科) |
河北省重点学科 | 生理学 |
河北省重点学科 |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河北省重点学科 | |
河北省重点学科 | 法医学 |
河北省重点学科 | 中西医结合 |
河北省重点学科 | 外科学 |
河北省重点学科 | 口腔临床医学 |
河北省重点学科 |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 |
河北省重点学科 | 病理生理学 |
河北省重点学科 | 免疫学 |
河北省世界一流建设学科 | |
河北省国家一流建设学科 | 法医学 |
河北省国家一流建设学科 | |
河北省国家一流建设学科 | 中西医结合基础 |
河北医科大学目前共有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即中西医结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我校中西医结合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是河北省省属高校第一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该站是1999年2月经国家人事部、全国博士后管委会批准设立的,二级学科中的中西医结合基础招收博士后。
2001年3月批准设立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和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内含6个二级学科,其中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免疫学、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法医学、医学教育学(自设学科)5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后。
临床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内含我校5所直属附属医院,其中内科学、神经病学、外科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妇产科学、眼科学、耳鼻咽喉科学、肿瘤学、麻醉学、临床营养学(自设学科)10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后。
2003年10年批准设立生物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内含11个二级学科。其中生理学、神经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4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后。
以下是河北医科大学第四轮学科评估结果排名情况,也是最新评估结果。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一级学科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89 | 河北医科大学 | 基础医学 | B- |
2 | 10089 | 河北医科大学 | 临床医学 | B- |
3 | 10089 | 河北医科大学 | 中西医结合 | B- |
4 | 10089 | 河北医科大学 | 药学 | B- |
5 | 10089 | 河北医科大学 | 生物学 | C+ |
6 | 10089 | 河北医科大学 | 口腔医学 | C- |
7 | 10089 | 河北医科大学 |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 C- |
河北医科大学(Hebei Medical University),简称“河北医大”,位于河北省省会石家庄市,由河北省人民政府、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和教育部三方共建,入选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特色重点学科项目”建设高校,是河北省重点骨干大学,北京卓越医学人才培养高校联盟牵头单位;现已成为集教学、科研、医疗为一体的综合性医科大学。
学校初名北洋医学堂,1894年由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于天津创办,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官办西医院校。辛亥革命后,1913年北洋医学堂更名直隶公立医学专门学校,并开始招收本科学生。1915年学校迁至保定。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学校被迫停办。1946年1月复校招生。1949年4月更名为河北医学院。1958年学校由保定迁至石家庄。1995年,原河北医学院、河北中医学院、石家庄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三校合并,改称河北医科大学。2013年河北中医学院恢复独立建制。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