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国考行测常识判断之区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及年号

考研综合信息,艺考

考研综合信息

2022-2-14 15:05:57 文/裴雨婷

关注

很多同学提到国考中的常识判断题型,就觉得好难。其实仔细分析,并不是常识判断题型难,而是内容太多。正如一句话所说的,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广的是常识。不过不用担心,在大家奋战备考的旅途中,帮助大家熟练掌握常识。今天为大家带来的是常识判断之区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及年号。

庙号

庙号是中国君主死后在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

一般君王死后会建筑专属的家庙祭祀,对国家有大功、值得子孙永世祭祀的先王,就会特别追上庙号,以示永远立庙祭祀之意。庙号最初非常严格,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标准,开国君主一般是祖,继嗣君主有治国才能者为宗。

例子:汉高祖刘邦、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清太祖努尔哈赤等;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清太宗皇太极等。

谥号

谥号是指人死之后,朝廷会依据其生前所作所为,从而给出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这就是通常意义的谥号。谥号有褒扬性的美谥、怜惜性的平谥、贬义性的恶谥三种。

1.美谥,如:庄、武、文、宣、襄、明、睿、康、景、懿。例如北魏孝文帝,谥号孝文。

2.中谥:如:怀、悼、哀、闵、思、殇,有点同情的意味。例如唐殇帝,谥号殇。

3.恶谥,如:炀、厉、灵,都含有否定的意思。例如隋炀帝,谥号炀。

年号

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亦可以作为表示年份)。一般由皇帝发起。历代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

例子:唐太宗李世民,年号贞观;清圣祖玄烨,年号康熙。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考研-考研综合信息-2022国考行测常识判断之区分古代帝王的庙号、谥号及年号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