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专业名称:方剂学 专业代码:100504 门类/类别:医学 学科/类别:中医学
专业介绍
安徽中医药大学为例:方剂学科是中医基础通向临床的桥梁学科,1998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安徽省B类重点学科。现为安徽省重中之重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中医学学科的主干二级学科。《方剂学》课程2007年被遴选为省级精品课程。学科目前拥有教授2人、副教授3人,讲师6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3人,硕士学位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安徽省高校拔尖人才1人,安徽省高校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1人,形成了结构合理的教学与科研梯队。
学科围绕方剂的文献与组方理论研究、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方剂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客观化研究、方剂的疗效机制及新药研究等研究方向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工作,并取得丰硕成果。先后承担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安徽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1项、一般项目3项,安徽省高等学校青年教师科研资助计划自然科学项目2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省(部)级、厅(局)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取得省级科技成果3项,在国家、省级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的学术论文100余篇。学科先后承担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项,主编、副主编或参编《方剂学》、《中医英语》、《医学英语》等国家级规划、统编教材及学术专著20余部,发表教学研究论文10余篇。已培养出具有坚实的方剂基础理论、较强的科学研究能力和临床诊疗技能的硕士研究生近40名,分布在省内外的教学、科研、临床工作岗位,成为学科带头人或业务骨干。
主要研究方向:1.方剂的文献与组方理论研究;2.方剂的配伍规律研究;3.方剂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客观化研究;4.方剂的方效机制及新药研究
专业点分布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天津中医药大学河北中医学院河北医科大学山西中医药大学内蒙古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长春中医药大学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 安徽中医药大学 福建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山东中医药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湖南中医药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 贵阳中医学院 云南中医学院 陕西中医药大学甘肃中医药大学新疆医科大学
专业学院排名
1005中医学
本一级学科中,全国具有“博士授权”的高校共 20 所,本次参评20 所;部分具有“硕士授权”的高校 也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 37 所(注:评估结果相同的高校排序不分先后,按学校代码排列)
序号 | 学校代码 | 学校名称 | 评选结果 |
1 | 10026 | 北京中医药大学 | A+ |
2 | 10268 | 上海中医药大学 | A+ |
3 | 10315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A- |
4 | 10063 | 天津中医药大学 | B+ |
5 | 10228 |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 B+ |
6 | 10572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B+ |
7 | 10633 | 成都中医药大学 | B+ |
8 | 10162 | 辽宁中医药大学 | B |
9 | 10344 | 浙江中医药大学 | B |
10 | 10441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B |
11 | 10541 | 湖南中医药大学 | B |
12 | 10199 | 长春中医药大学 | B- |
13 | 10369 | 安徽中医药大学 | B- |
14 | 10393 | 福建中医药大学 | B- |
15 | 10025 | 首都医科大学 | C+ |
16 | 10412 | 江西中医药大学 | C+ |
17 | 10471 | 河南中医药大学 | C+ |
18 | 10507 | 湖北中医药大学 | C+ |
19 | 10600 | 广西中医药大学 | C+ |
20 | 10662 | 贵阳中医学院 | C |
21 | 10716 | 陕西中医药大学 | C |
22 | 10735 | 甘肃中医药大学 | C |
23 | 10384 | 厦门大学 | C- |
24 | 10680 | 云南中医学院 | C- |
25 | 14432 | 河北中医学院 | C- |
相关专题推荐:
点击进入》〉》考研院校排名专题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