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历史治水名人,你们都认识吗?

关注

水文化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化,河流江海无论在任何时候,都是文人墨客创作的灵感源泉。自古至今,数以万计的文学著作和脍炙人口的诗词,无不打上了水的印记。水与人类永远都是相依相伴的存在,水给了人类衣食之源,也给了人类洪荒之祸。一部浩浩荡荡的治水史,反映出的正是整个中华民族历史的历史进程!

近期,水利部文明网发布了12位“历史治水名人”,这些治水名人,你们都认识吗?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吧!

01

大禹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简介:

禹(约公元前21世纪),“为夏后而别氏,姓姒氏”,名文命,字密,又称夏禹、大禹、神禹,原始社会末期的部落联盟领袖,夏王朝的奠基者,也是中华民族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治水英雄。

治水名事:

相传在4000多年前的尧舜时期,中华大地连续出现特大洪水,给生活在黄河中下游的华夏部族人民带来重大灾难。部落联盟首领会议决定,由素有治水传统的夏后氏部落的首领鲧治水。鲧采用“水来土挡”的办法,但由于洪水太大,治水多年没有成功,被尧的继任者舜流放并杀死于羽山。接着,部落联盟会议又推举鲧的儿子禹来治水。禹吸取了前辈治水失败的教训,以水为师,根据水往低处流的自然规律,采取以疏为主、疏堵结合的治水方略,通过疏通河道,排洪入海。在治水过程中,禹还发明和使用了不少先进的治水工具,如用“准绳”、“规矩”等勘测河势地形,作为疏川导滞的依据。经过多年艰苦卓绝的奋斗,终于平定了经年不息的洪水。禹平定洪水后,又带领人民“尽力乎沟洫”——开挖沟渠,排除田间涝水,发展农业生产。

为了治水,禹常年在外奔波劳碌,“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敢入”,“身执耒臿,以为民先”,“沐甚雨,栉疾风”。禹这种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和为民造福的奉献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02

孙叔敖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简介:

孙叔敖(约公元前630年—前593年),芈姓,蔿氏,名敖,字孙叔,期思(今河南淮滨)人,春秋时楚国令尹(宰相),著名政治家、水利家,一生政绩卓著,而尤以治水最为世人所称道。主持修建了期思陂、芍陂等大型灌溉工程;又在今江汉平原一带开发水利,促进了楚国的繁荣富强。

治水名事:

大约在楚庄王九年(公元前605年),孙叔敖主持兴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引水灌溉工程——期思陂,史称“决期思之水,而灌雩娄之野”(《淮南子·人间训》),即在今河南固始县境内开渠引水,形成渠陂结合、“长藤结瓜式”的灌区。汉代以后称“期思~雩娄灌区”,又被美誉为“百里不求天灌区”。孙叔敖任楚国令尹(相当于宰相)后,又发动民众“于楚之境内,下膏泽,兴水利”,在楚庄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左右,主持创建了我国最早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芍陂(今称安丰塘)。芍陂位于今安徽寿县南、大别山北麓岗丘与平原的过渡带上,建设者巧妙利用西、南、东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的形势,筑堤束水,“周百二十里”。芍陂建成后,达到“灌田万顷”的规模。

另据有关史料载,孙叔敖还在江汉平原一带兴修水利,如“激沮水作云梦大泽之池也”,即修筑堰坝工程拦截沮水,将其引入陂池,用于灌溉和济运;开凿了“通渠汉水、云梦之野”的云梦通渠(运河)。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03

西门豹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简介:

西门豹(生卒年不详),战国初期魏国安邑(今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安邑一带)人,著名政治家、军事家、水利家。魏文侯时为邺令,率民凿引漳十二渠(又称引漳渠、西门渠),开我国历史上多首制大型引水灌溉工程的先河。

治水名事:

西门豹初到邺县(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邺镇),经过明察暗访,发现邺地“河伯娶妇”的迷信盛行,特别是当地的巫祝、三老、廷掾等相勾结,趁机搜刮民脂民膏,致使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于是,他以大智大勇“投邪巫于河,以除邺人之害”,既惩治了黑恶势力,又教育了群众,破除了“河伯娶妇”的陋习。接着,又发动群众凿引漳十二渠,即在邺西的漳河南岸开12处引水口、修12条引水渠,以溉农田。开渠过程中,由于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百姓劳役较重,颇有怨言,但西门豹不为所动,意志如铁,终于毕其功于一役。由于漳河浑浊,含有丰富有机肥料,既溉且粪,使得邺南大片瘠薄的盐碱地成为“膏壤”,亩收一钟(相当于今250斤),亩产提高八倍以上。

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西门豹还实行“寓兵于农、藏粮于民”的政策,使邺地民富兵强。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04

李冰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简介:

李冰(约公元前302年—前235年),号陆海,一说为今山西运城人,战国晚期著名政治家、水利家。秦昭王末年为蜀郡守,主持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惠及后世,被川渝一带民众奉为水神,尊为“川主”。

治水名事:

李冰主政蜀郡时,发现蜀地(今四川)岷江流域水旱灾害十分严重。治蜀先治水,于是李冰在蜀地大兴水利。最令人称道的壮举是“凿离堆,避沫水之害,穿二江于成都之中”,即按照师法自然的原则,利用山势、地势与水势,因地制宜地修建了都江堰工程。都江堰古称湔堋、都安堰、金堤、楗尾堰等,渠首工程位于今岷江中游成都平原的顶部灌县(今都江堰市)玉垒山处,由分水鱼嘴、飞沙堰和宝瓶口三大主体工程构成,规模宏大,位置适宜,布局合理,兼有防洪、灌溉、航运三种功能,使旱涝无常的成都平原,一跃成为水旱从人、“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

据载,李冰还主持兴建了其他水利工程。如:在南安(今乐山市)沫水上“凿平溷崖,通正水道”;疏通汶井江(即文井江,今崇庆县西河)、白木江(今邛崃县南河)、洛水(今石亭江)、绵水(今绵远河)等河道,发展航运和灌溉;穿凿广都(今双流县)盐井和修筑陂池,收盐矿和农田灌溉之利。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05

王景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简介:

王景(约20—90年),字仲通,原籍琅玡不其(今山东即墨西南),出生于乐浪(今朝鲜平壤西北)。曾任侍御史、河堤谒者、徐州刺史、庐江太守等职,是东汉最著名的治河专家。主持规模宏大的治河、理汴工程,开创黄河800多年基本安流的局面,有“王景治河,千载无患”的盛誉。

治水名事:

年轻时,王景曾辅助将作谒者王吴修治浚仪渠(今荥阳至开封段的古汴渠),创“墕流法”,即在渠侧修筑滚水坝,水大时溢出,以保证渠堤安全。西汉末,黄河决口改道,泛滥达60年。东汉永平十二年(公元69年)夏,王景与王吴率卒数十万,治河理汴,通过“筑堤,理渠,绝水,立门”等技法,修筑了“自荥阳至千乘海口千余里”的黄河大堤,整治了汴渠,新建了汴渠水门,使“河、汴分流”,各安其流。自东汉王景治河后,历经魏、晋、南北朝、隋、唐乃至五代,虽然也有河患的记载,但总体而言,这800多年黄河是安流的,没有发生一次重大的改道。后人誉之为“功成历晋、唐、五代,千年无恙”,对于以善淤善徙善决的黄河而言,不啻是个了不起的奇迹。

王景任庐江郡(今安徽庐江县西南)太守期间,率民修复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首创的芍陂,并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立碑示禁;又推广牛耕,使大片土地得到开垦,物阜民丰。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06

马臻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简介:

马臻(88—141年),字叔荐,扶凤茂陵(今陕西兴平)人。东汉顺帝永和(140年)任会稽(今浙江绍兴)太守,创建了东汉时期江南最大的蓄水灌溉工程——鉴湖(又称镜湖、长湖等),大大促进了绍兴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后人尊其为“鉴湖之父”和江南水利的奠基人。

治水名事:

马臻任会稽太守后,针对虞绍平原北临沧海,南傍群山,内多沼泽,又常受海水倒灌,洪旱灾害及盐碱问题严重的问题,发动民众在会稽山北麓,以会稽郡城中心,东到曹娥江、西抵钱清江之间,修筑了一座狭长型大型蓄水陂塘——鉴湖。它集三十六源水于一身,加上斗门、闸、堰与涵道等一整套设施,上蓄洪水,下拒咸潮,“若水少则泄湖灌田,如水多则闭湖泄田中水入海”,形成了科学的排灌体系,使山会平原9000余顷农田成为旱涝无虞,“膏腴之地,亩直一金”(《宋书·孔令符传》)。与此同时,由于鉴湖形成了一条东西长的带状水域,成为连接绍兴城乡的主要水道,平添舟楫之利。从东汉至南宋,鉴湖工程效益至少持续8个世纪。

但马臻因筑鉴湖,淹及部分田园坟冢,为豪强所诬,蒙冤被杀。越人思其功,将其遗骸从洛阳迁回山阴,安葬于鉴湖之畔,并立庙祀之。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07

姜师度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简介:

姜师度(653—723年),魏州魏人(今河北魏县人),明经科举人,历任易州、沧州、蒲州、陕州、同州等地刺史和大理卿、司农卿、将作大匠等职,是唐代杰出的治水名臣、水利专家。由他主持兴建的水利工程,有据可考的就达13项之多,工程类型有防洪、排涝、灌溉、航运和军事水障等。

治水名事:

神龙二年(706年),姜师度出任河北道监察兼支度营田使。为抵挡北方游牧民族奚人和契丹铁骑的长驱直入,姜师度在蓟门之北(今居庸关一带)拦蓄水流,“涨水为沟,以备奚、契丹之寇”。这项工程既是一项国防工程,也兼有灌溉之利。为了解决北部边地的军粮运输问题,又循当年曹操开渠旧迹,“傍海穿漕”,开成平虏渠。又在清池县(今沧州市东南)、棣州(今山东惠民东南)、贝州经城(今河北威县北经镇)等地浚河开渠,以排泄永济渠沿线洪涝水并溉田。开元元年(713年),姜师度任陕州(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州区)刺史,在华阴一带开通敷水渠,在郑县(今陕西华县,现为渭南市华州区华州街)一带疏导利俗渠、罗文渠,既避水害,又便利农田灌溉。开元七年(719年),姜师度转任同州(今陕西大荔)刺史,见同州朝邑县(今陕西大荔东)北有一片叫通灵陂的洼地,长期废置,便组织人力对通灵陂进行浚治和拓展,同时修渠引洛水(今北洛河)和黄河水入陂,在周边广种水稻“凡二千余顷,内置屯十余所,收获万计”。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08

苏轼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简介:

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一代文豪。他不仅在文学、书法、绘画等方面有很深的造诣,而且在水利方面也颇有建树。苏轼在徐州、杭州、颍州等地任地方官时,多次主持兴修水利,既是一位治水实干家,又是一位水利理论家,撰有《熙宁防河录》《禹之所以通水之法》《钱塘六井记》等水利著述。

治水名事:

苏轼任徐州太守时,正值黄河决口,水困徐州,“彭门城下,水二丈八尺”。他临危不惧,组织民众筑堤抢险,本人也亲荷畚锸,布衣草屦,“庐于城上,过家不入”,与民众一道抢救城池,终于使徐州城转危为安。在杭州太守任上,主持修缮“六井”,解决杭州居民用水问题;同时率领军民大力疏浚年久失修的西湖,并将挖出来的葑根、淤泥直线堆于湖中,筑成一条贯穿西湖南北的长堤,营造堤岸景观,后人称之为“苏堤”。在颍州(今安徽阜阳)太守任上,他叫停了劳民伤财的八丈沟工程,同时浚治清河和颍州西湖等,使颍州西南一带大获水利之益。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09

郭守敬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简介:

郭守敬(1231—1316年),字若思,顺德邢台(今河北邢台市信都区)人,历任都水少监、都水监、太史令、知太史院事等职。元代杰出的科学家,在天文、历法、水利、数学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

治水名事:

郭守敬在水利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比如,他主持修浚西夏(今甘肃东部、宁夏、内蒙古西部一带)境内的秦渠、汉渠、唐徕、汉延等多条古渠,“因旧谋新,更立闸堰”,“渠皆通利”,使万余顷土地得到灌溉;重开大都(今北京)金口河,引浑河(今永定河)水漕运、溉田;勘察汶(今大汶河)、泗(今泗河)、御(今卫河)等河流的形势,规划出沟通汶、泗、御诸河的运河路径,从而为会通河(今京杭运河山东段)的开凿奠定了基础。

郭守敬水利生涯最得意之笔是开凿了今北京至通州间的漕路——通惠河。在上游开白浮瓮山河60余里,引白浮泉及西山诸泉,汇入瓮山泊(今北京颐和园昆明湖前身),从而解决了运河水源的问题。扩建瓮山泊和积水潭(今北京什刹海、后海、前海一带),以瓮山泊为济运水库,以积水潭为京杭运河最终的停泊港;同时浚治二者之间的长河水道,建节制闸5座。循金代旧闸河故道,重开大都至通州间运道,并建闸24座,以“节水行舟”。从而实现了京杭运河的全线贯通,南来的漕船可直接驶入大都积水潭。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10

潘季驯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简介:

潘季驯(1521—1595年),字时良,号印川,浙江乌程(今浙江湖州市吴兴区)人,明代杰出的治河专家。4次出任总理河道,官至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主持治理黄河、淮河、运河达10年之久。创造性地提出“以河治河、束水攻沙”等治河方略并付诸实践,取得显著成就,并对后世治河产生了深远影响。

治水名事: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至万历二十年(1592年),潘季驯先后受命主持治河,主要贡献有:针对黄河多沙特点,提出“开导上源、疏浚下流”“以河治河,束水攻沙”等治河思路,实现了治河从分水到束水、从单纯治水到沙水合治的历史性转变。实行治河与治沙相结合的三法,即“束水攻沙”“蓄清刷黄”“淤滩固堤”。构建完善的堤防体系和严格的修守制度,把黄河堤防工程分为遥堤、缕堤、格堤、月堤4种;制定并实行了“四防二守”制度(“四防”即风防、雨防、昼防、夜防,“二守”即官守、民守)。通过多措并举,扭转了黄河下游河道长期分流乱流的局面,使河道稳定200多年。

潘季驯还根据治河经验,反复研考,撰写了《宸断大工录》(《四库全书》辑录改名《两河经略》)《两河管见》《河防一览》等著作,提出了不少富有见地的治河思想,为后世治河提供了重要借鉴。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11

林则徐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简介:

林则徐(1785—1850年),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福建侯官(今福州)人,清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历任东河河道总督、江苏巡抚、湖广总督、两广总督等职。他不但以禁烟抗英的爱国壮举彪炳史册,同时还是一位功勋卓著的治水名臣,并撰有《北直隶水利书》、《畿辅水利议》等水利著作。

治水名事:

林则徐近40年历官13省,从北方的海河、黄河到南方的长江、太湖、珠江等流域,再到西北的新疆,都留下他治水的足迹。他对治黄贡献很大,几次受命堵塞黄河决口。特别是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因坚持销禁鸦片被革职发配新疆伊犁戍边期间,恰逢初夏黄河在河南祥符三十里铺(今河南开封北张家湾一带)决口,洪水滔滔,围困开封,泛滥河南、安徽二省五府二十三县。朝廷命他“折回东河效力赎罪”,协助大学士、钦差大臣王鼎堵口。在堵口工地,他不顾戴罪之身和病魔缠身,日夜操劳,“每日五鼓赴工督理,三更始旋寓所”,直至半年后大功告成。

谪戍新疆期间,他提出了开发水利、大兴屯田的主张。为了垦复阿齐乌苏地亩工程,在伊犁将军布彦泰的支持下,主持开挖阿奇乌苏渠(即“皇渠”,今称伊犁人民渠,也称“林公渠”),带着捐资工程款,收到巨大的水利效益。又奔赴南疆屯田,“周历南八城,浚水源,辟沟渠”,开垦荒田数万顷。还在吐鲁番大力推广兴修坎儿井,制定《经久章程》,使大片沙漠荒地变成沃壤绿洲。当地群众把坎儿井称作“林公井”,赞誉他是“吾乡之伟大人物”。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12

李仪祉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简介:

李仪祉(1882—1938年),原名协,字宜之,陕西蒲城人。早年两次留学德国,归国后投身水利教育,之后倾力水利事业,足迹遍布中国大江大河。历任陕西水利局长、建设厅长,导淮委员会总工程师,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等职。学贯中西,精研水利,是桃李满天下的水利教育家,是兴办“关中八惠”、治黄导淮的实干家,是承前启后的水利科学家,被誉为“中国近现代水利奠基人”。

治水名事:

李仪祉筹划了“关中八惠”(泾惠、渭惠、洛惠、梅惠、黑惠、涝惠、沣惠、泔惠),至1938年逝世前,泾渭洛梅四渠已初具规模,溉田180万亩。他倾力治理黄河,1933—1935年担任黄河水利委员会首任委员长兼总工程师,撰写了《黄河概况及治本探讨》《导治黄河宜注意上游》等论文与报告,提出黄河治理要上、中、下游并重和防洪、航运、灌溉和水力发电兼顾的指导思想,改变了几千年来单纯着眼于黄河下游的治水思路;推行“科学治河”之法,组织力量对黄河流域进行测量;委托德国著名水工专家恩格斯做黄河水工模型实验。他还先后任华北水利委员会委员长、导淮委员会工务处长兼总工程师、国民政府救济水灾委员会委员和总工程师、扬子江水利委员会顾问,对永定河、淮河、长江等大江大河的治理提出不少建设性主张。

李仪祉毕生致力于水利教育事业,参与创办了三秦公学、河海工程专门学校、陕西省水利道路工程专门学校(后改为西北大学工科)、陕西水利专修班(后改为西北农林学院水利系)。1915年参与创办了我国第一所水利专业学校——南京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河海大学前身),培养了一大批水利精英人才。

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

排版 | 安信禹

责编、审核 | 李思静

图文 |部分源于水利文明网

来源 | 党委宣传部

邮箱 jlsdxy@126.com

温馨提示:在浏览“这些历史治水名人,你们都认识吗?”的时候,遇到了一点问题, 该内容由用户上传,目前的状态为内容正在审核中。

ai审核.png

对本文进行反馈,可以加快审核进度或“点击这里”前往其他网站查看。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吉林专科院校-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微高校-院校号-吉林水利电力职业学院-这些历史治水名人,你们都认识吗?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