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范围大致东至马滴达三道沟和雪岱山,西抵密江流域,南达荒沟岭、北到磨盘山脉一直延伸到汪清县境内,面积1000多平方公里。根据地内现有北一学校遗址、荒区苏维埃政府遗址、十三烈士殉难地遗址、头道岭别动队遗址、中共珲春县委成立遗址、北沟村苏维埃政府遗址、兵工厂遗址、被服厂和医院遗址。
1930年10月,中共东满特委成立。不久中共珲春县委在清水洞正式成立。从此珲春人民的革命斗争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大荒沟各级党组织在县委的领导下,深入群众,进行抗日救国的宣传和发动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抗日斗争。日本侵略者对大荒沟蓬勃发展的抗日力量实行残酷的镇压和血腥的“讨伐”,很多村落被烧毁,许多无辜群众惨遭杀害。为了保护和发展革命力量,更好地打击和消灭敌人,1932年开始,中共珲春县委按照上级党组织的指示,领导大荒沟人民群众创建了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
1932年冬,县委领导大荒沟人民在根据地内建立起苏维埃政府,还组织了半军事性武装队伍——赤卫队和少先队。苏维埃政府为了保证供给游击队军需品,还在槟榔沟、杨木桥子建立了兵工厂和被服厂,给游击队修造枪械和缝补衣服。此外还设立了医院给伤病员和群众医治伤病。
1933年1月,以岭南、岭北游击队为基本力量,成立了珲春抗日游击总队,1933年初,日本侵略军出动大量兵力,向大荒沟抗日游击地进行大规模的“讨伐”。英雄的大荒沟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同敌人展开了英勇的战斗。从1月到5月,抗日游击队与敌人交战二十余次,取得了反“讨伐”斗争的胜利。
1933年12月,日本帝国主义在根据地周围修建集团部落,实行保甲制度,严密封锁抗日游击根据地,同时还纠集兵力大举进攻根据地,这次“讨伐”延续到1934年春。根据地遭到严重的破坏。由于斗争形势的变化,中共珲春县委为了保存革命力量,坚持斗争,于1934年夏,转移到汪清县金仓地区,开辟了新的抗日游击区。大荒沟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斗争历时一年零十个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大荒沟人民前仆后继、流血牺牲,为驱逐和消灭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在东满的抗日游击斗争史上谱写了壮丽的战歌。
来源:红色延边
学院地址:延吉市朝阳川西部新城
招生电话:0433-325161****1616
微信平台:ybvtc2013
学院网址:http://www.ybvtc.com
电子邮箱:867828759@qq.com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