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吉林市教育”关注我们
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也有人说,教师是蜡烛,是春蚕,奉献了自己,成就了别人。
全国第36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们走近我市部分“优秀党员教师”,一起了解他们在平凡的岗位上,立德树人、奋进担当的故事。
感恩老师
教师节快乐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每天都和汉字打交道。在日复一日的零距离接触中,马迎春老师感受到了每一个汉字的蕴藉、厚重、生动和力量,便与语文教学产生了不解情缘。说起这段缘分,正应了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三种境界。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记得那是在20年前,马老师刚参加工作,在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担任一名三年级语文教师,当时学校组队参加吉林市字理知识竞赛,她有幸入选,并进入赛前准备。她和其他两位教师,从汉字的六书开始学习,研究汉字的造字规律。日复一日,每天与《说文解字》《字源字典》等晦涩难懂的汉字书籍打交道,让她觉得非常枯燥。甚至整个寒假里,看着同学同事走亲访友,度假旅游,而她只能闭门读书,内心是不安分的,觉得天天研究汉字的造字有什么意义?正当她快要坚持不住的时候,开学后的一节语文课,给了她意想不到的触动。一个学生问她,老师,名列前茅的“茅”为什么是草字头,而不是矛盾的“矛”呢?她便信手拈来:古代行军打仗,多则数月,如果旗子破了,要用茅草扎旗,举茅的人走在队伍最前面。所以 “名列前茅”就表示名次列在前面。学生们听了一下子记住了这个字,也更深刻地理解了成语的意思。这件事让她一下子体会到了汉字教学的快乐,她想,如果把汉字学知识与实际教学恰当融合,一定能让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于是当她讲到汉字“家”时,“宝盖儿头”表示房屋,“豕”古时表野猪。上古的祖先过着游猎生活,当捕获的猎物够吃且有剩余时,便可以把猪养起来,居有定所,家便形成了。而“国”字的本字是“國”,或又可以分成口,一,戈,表示在围成的地域内人拿着兵器保卫土地和人民。没有国就没有家,没有安定和温饱也不称其为家。这不就是家国情怀吗?这不正是立德树人的使命?唐代著名思想家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语文教师只能简单地传授知识和技能,那充其量只是一名合格教师,而让学生亲近母语,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了解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积淀的汉字文化,从而激发学习汉字的兴趣,引发对祖国的崇敬与热爱,那才是语文教师的神圣使命啊!于是,她似乎找到了汉字教学的方向和意义。她和她的学生一起沉浸在汉字的学习中,学方方正正中国字,做堂堂正正中国人!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钻研汉字,不知熬过多少个不眠之夜;追本溯源,不知送走了多少个寒暑春秋……马老师的桌案床头永远都有一本汉字典籍,睡眼朦胧间想到哪个字自己不明白,便马上坐起来翻书查阅,弄清楚了才能入睡。有的时候学习任务没完成便困得睁不开眼睛,她就走到窗前,遥望明月,似乎又充满了无穷的力量。闲暇时,别人追剧看小说,她在看《甲骨文编》;别人出门箱子里装的是花裙子和护肤品,她的箱子总有一本《字源字典》。
女儿小的时候,睡前总是找妈妈,她就一边哄她入睡,一手翻阅资料撰写笔记。记得有一次,女儿看到书中有个“寸”字便好奇地问她:“妈妈,‘寸’是什么意思呀?”她告诉女儿:中医切脉时,称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还没等她说完,女儿就伸出胖乎乎小手告诉她:“妈妈,我的寸坏了。”看着女儿破了点皮的手腕,她瞬间笑翻了。然而,更多的时候,还是忙于学习时,对女儿的忽视和愧疚……家人都说她是研究汉字中了毒,上了瘾,她只是一笑置之。十多年来,她翻阅晦涩难懂的典籍2千余万字,摘抄笔记一尺多高,自制汉字动画课件300余件,就是凭这样的苦功夫, 现在3500常用汉字的来龙去脉我张口就来,大家都叫她“活字典”。
汉字的学习,也丰满了她的人生阅历。学汉字,让她知道了“百善孝为先”,更在生活中坚持做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2015年父亲罹患癌症住院治疗,她理应侍奉于父亲床前,然而,她在学校是教导处主任,还兼任一个班的语文课。全校的教学工作不能耽误,她的班级学生也不能耽误。于是白天忙碌于学校的教学管理、听课指导、上课批改。晚上再去病床前陪护。连续的疲劳让她心力憔悴,身体已经吃不消,有时坐在椅子上都能睡着,可晚上父亲要输液,她不能误了正事。怎么办呢?她就想到了人生知音——汉字学书籍。于是,每晚她都捧着一本字源字典,越看越精神,以至于整个护理期间都没有误事。
在爸爸弥留之际,她接到北华大学的通知,为小语国培班作一次关于识字教学的培训,因为是在几个月前预约的课程,理应前往。然而面对已经几度进入昏迷的父亲,她真的寸步难舍。偶尔清醒过来的父亲对她说,人最重要的就是重信守诺,你去吧,爸爸支持你!然而当她在讲台之上为吉林省农村骨干教师讲授汉字学知识的时候,父亲却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他走得是那样安详,那样平静,因为父亲知道,女儿能读懂他所有的嘱托。
第三境界:“梦里寻她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运用汉字学知识,进行字理教学,也为马老师铺砌了一条特色教学之路。2012年,她的字理识字教学经验得到了省内外的广泛认可,开始应邀到北京、河南漯河、广西桂林等多地交流展示,得到普遍赞誉。著名汉字学家广西师大周瑞宣教授评价她的字理识字教学课是小学识字教学的样板,值得全国推广。国家省市各级媒体纷纷报导,“省五一劳动奖章”“省学科带着人”“省科研型名师”“功勋教师”等殊荣纷至沓来。全国各地教师加她的工作坊和微信,一时间使她充满了作为人民教师的幸福感和收获感。
2017年,她有幸被选为吉林市援藏教育专家组成员赴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吉隆县进行教育交流。初到高原,她感慨于西藏的天高云淡、一尘不染,家家悬挂五星红旗,人人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连戈壁上都刻着尊师重教的标语。然而更让她感动的是简陋的教室、简朴的衣着、简单的饭食背后,那一双双明净的眼睛、淳朴的笑容,和无条件的信赖……当她站在海拔4300米的讲台之上,她在想,这次与她以往送课培训不同,跋涉万里来到这里,应该给他们上一节怎样终生难忘的语文课呢?
于是,她为二年级孩子讲什么是语文,讲简单的象形文字,从他们绽放的笑容中,她感受到了他们对汉字的喜爱;她为西藏的教师讲授汉字学知识,讲授汉字六书,讲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从他们欣喜的目光中,她读到了我们心灵的距离!全程站立几个小时,她竟全然忘了高原反应所带来的不适。因为汉字就是我的精神支撑!汉字是掌握在中华民族掌心里的纹路,循着它的象形指事,可以触摸到所有观念由来的秘密;汉字也是笔尖下流淌的乡土,横平竖直皆风骨,撇捺飞扬即血脉。同为中华民族的子孙,同有一颗爱国之心,文化共融,才能让我们的心贴得更近。培训之后,西藏教师纷纷加她微信希望有更多的交流,于是大家建立了微信群,直到现在,她还坚持每天与他们分享分习。吉林吉隆两地的情谊,也在一串串美丽汉字和一条条洁白哈达的牵绕中走向深远。
多年来,受她的熏染,学生们也对汉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汉字的学习中找到了自信,收获了快乐。她教过好几轮学生,班级成绩全都在整个年级“名列前茅”。王莹莹同学的如梦令在校园传唱,郝一鸽同学的网络小说读者从多。学生上了中学更展现出语文学习的优势,无论是阅读,写作,还是古诗文学习都非常轻松,通过他们的努力,很多学生考取了全国知名大学,改写了人生轨迹。
2017年9月,她所工作的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迎来了百年华诞,喜迎海内外校友。当一个身高1米80多的大男孩,来到校园看她的时候,马老师都快叫不出他的名字了,他拿出了一本已经泛黄了的字理书时,让马老师瞬间热泪两行。曾经的往事历历在目,曾经的那个全年级出名的“熊孩子”,现在已经是一位小有名气的记者了,不知道曾经在毕业时随手送给他的汉字学书籍为他的人生改变了什么,他没有说,马老师也没有问,只有一个大大的拥抱,就像坚守的约定,一切尽在不言中。马老师为他欣慰,同时为自己庆幸,她觉得自己真的从事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不经意间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语重心长的话,都可能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而她更庆幸的是,虽然多年来她在研究汉字的路上蹒跚走来,但她执著的,正与习总书记的号召的传承和发展优秀传统文化相契合,与党的教育方针相契合,与新时代如何做好教师的使命相契合!这是多么幸福的事啊!静静地做教师,默默地做教育,让小小的汉字,传承博大的中华文化,让汉字之根,在每一个学生心中驻扎,马老师与语文教学的美丽遇见,注定是一场不解之缘!
责编 | 王泽
制作 | 孙世屹
审核 | 钱红雨
请为吉林市教育点亮在看↓↓↓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