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我校党委深化落实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质量标准体系,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全校基层党组织对标争先计划,积极参与新时代全国、全省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2019年,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入选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管理科学与信息工程学院党委入选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建设单位,国际交流学院教工党支部、公共管理学院本科生党支部入选首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2020年,法学院教工一支部入选第二批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建设单位。
发挥标杆作用 展现支部担当作为
——法学院教工一支部
创建全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综述
法学院教工一支部在学校党委和法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有效提升支部党员队伍的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严格对标看齐,扎实推进培育创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工作成效。
一、支部基本情况
法学院教工一支部现有党员14名,占教师总数的42.4%。其中,有高级职称的党员5名,博士9名,双师型党员教师4人。总体来看,党支部是一个结构合理、充满活力、业务出色的队伍。
二、党建工作体制机制
1.突出支部政治功能,组织制度执行到位,教育党员有力
法学院教工一支部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教育党员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2.重视党员激励关怀帮扶,党员领导干部引领示范到位,管理党员有力
法学院教工一支部积极团结凝聚高层次人才、优秀青年教师。支部坚持党员发展标准,注重政治合格,严把“质量关”。
3.严肃认真开展民主评议党员,谈心谈话开展到位,监督党员有力
法学院教工一支部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规范党员行为,教育引导党员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践行学术道德。支部认真落实谈心谈话制度,及时掌握党员思想动态。
4.实施“谈读践考” 工程,党员教师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到位,组织党员有力
法学院教工一支部将基层党建与学院学科建设统筹布局,实施“谈读践考”工程,即:法学学术前沿一席谈项目、净月读书会项目、实践教学项目、法律职业资格考试项目,团结带领广大教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5.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选树身边典型人物到位,宣传师生有力
法学院教工一支部教育引导教师在课堂教学、论坛讲座等活动中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同时,立起先进标尺、树立先锋形象,强化支部同志岗位建功的意识和能力。
6.构建“三全育人”工作体系,充分发挥“课程思政”育人功能,凝聚党员有力
法学院教工一支部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推进知识传授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推动党建工作与法学一流专业建设融合共进。
7.常态化了解师生诉求,倾听师生意见建议,服务师生有力
法学院教工一支部积极搭建交流平台,定期开展旨在构建新型师生关系的“五个一”活动,即要求党员教师在担任本科生导师期间,应“参加一次学生社团活动”“和学生一起徒步”“走访一次学生寝室”“指导学生撰写一篇学术论文(调查报告)”和“为学生职业规划提供一套方案”,让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有效发挥。
三、工作举措与成效
1.党建思政方面
自2008年起,坚持开展普法公益活动。党员教师带领学生走入首地首城幼儿园和长春市第二实验小学净月分校,举办“幼小学生模拟法庭”等特色普法活动20余次,累计60余位党员、800余位法学本科生参加活动,帮助青少年树立法律意识,培养法治理念。
自2019年起,法学院教工一支部携手长春市卫星社区“红驿舫”党群服务站,由7名党员律师带队,共同开展了“援法进社区”活动。目前,已经开展普法宣传3次,法律法规专场解读3次,为40余位社区居民提供关于社会保险、子女教育、房屋租赁买卖等方面的义务法律咨询,直接受益群众累计200余人次。
在扶贫攻坚过程中,法学院教工一支部党员捐款6100元支持帮扶对象;同时,发挥教工党员的专业优势,编辑《农村扶贫相关法规汇编》,汇集关于扶贫开发的地方性法规、关于土地承包流转等法律法规,为帮扶村村民脱贫提供指引。2020年伊始,新冠疫情袭来,法学院教工一支部党员编制防疫法律法规汇编,针对师生居家期间应了解的法律法规规定、学校职能部门在采取防控措施过程中应注意的法律问题,给出了及时的解答。
2.学科建设方面
2016—2019年,法学院教工一支部党员获科研立项27项,其中国家社科后期资助项目1项,省级项目17项、厅级项目4项、横向项目11项;科研经费总计81.7万元;共发表论文44篇,其中CSSCI收录论文16篇;出版专著15部。
3.党建工作经验方面
法学院教工一支部在实践中,跳出就“党建”抓“党建”的固化模式,充分发挥法学院教工一支部党员学历高、法律实务经验丰富的优势,构建将党建有效融入、贯穿于教学科研工作中,以党建引领价值导向、引领学科发展的有效机制。即以“谈读践考”和“五个一”党建项目为载体,创基层党建新模式;以课程思政建设为基础,创基层党建新课堂;以援法进社区为契机,创服务社会新平台。基于此,既打造了党支部的特色党建品牌,进一步夯实了党建工作基础,又凝聚了教师党员的聪明才智,营造了良好的教学科研氛围和育人环境,提升了基层党支部的组织力,发挥了组织育人功效。
来源:法学院
责任编辑:陈迪
本期编辑:班君 王斯 甄丹洋
▼往期精彩▼
【吉财 | 大思政(一)】吉林财经大学: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 全面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
【吉财 | 大思政(二)】优化组织育人,突出政治功能,为高质量“三全育人”提供组织保障
【吉财 | 大思政(三)】统筹推进课程育人,弹奏“三全育人”主旋律
【吉财 | 大思政(四)】着力加强科研育人,促进“三全育人”结硕果
【吉财 | 大思政(五)】扎实推动实践育人,打造“三全育人”新课堂
【吉财 | 大思政(六)】大力促进心理育人,适应“三全育人”新需求
【吉财 | 大思政(七)】全面推进资助育人,保障“三全育人”落实处
【吉财| 大思政(八)】深入推进文化育人,提升“三全育人”凝聚力
【吉财|大思政(九)】不断深化服务育人,促进“三全育人”入人心
【吉财|大思政(十)】创新推动网络育人,拓宽“三全育人”新途径
【吉财 | 大思政(十一)】切实强化管理育人,完善“三全育人”新机制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