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史天天学|红色印记:国共携手赴国难

长春中医药大学,艺考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10-09 14:00:19 文/俞梓轩 图/马超

关注

用声音刻录百年记忆,我是革命文物讲述人、一个年近80的老文艺工作者、配音演员乔榛。我讲述的文物是李大钊在国民党“一大”上的发言稿——《北京代表李大钊意见书》。位于广州的国民党“一大”旧址内存有它的复刻品。

《北京代表李大钊意见书》原文节选:

诸位同志们:兄弟深不愿在改造的新运中,潜植下猜疑与不安的种子,所以不能不就我个人及一班青年同志们加入本党的理由及其原委,并我们在本党中的工作及态度,诚恳的讲几句话。

艺考

△图:北京代表李大钊意见书

发言稿近2000字,用端正的小楷从右到左竖排写成,字迹刚健、力透纸背。这张已泛黄的纸页,长29.2厘米,宽33厘米,展开后就像一幅古朴的书法字贴。

李大钊这份洋洋洒洒、言辞恳切的《意见书》,曾经对促成第一次国共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艺考

△图:李大钊

下面我们就一起回到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1922年。

这一年的秋天,一位戴眼镜的先生叩响了上海香山路7号孙中山寓所的大门。原来,一个月前召开的西湖会议作出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进行“党内合作”的决议。为此,李大钊专程来拜访孙中山先生。

几次会面之后,两人之间建立了深厚的信任。李大钊对孙中山说:“其实我们的共产主义和先生的三民主义是一致的,所以,我建议中山先生必须改组国民党,去恶存善,让党形成活力,充满动力”。而在孙中山的心目中,李大钊正是帮助他改组国民党的不二人选。

1924年1月20日,在广州一座仿罗马古典式钟楼里,国民党“一大”会议召开。孙中山主持会议,李大钊、毛泽东等20多名共产党人出席了大会。

艺考

△图:1924年1月20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

在会上,是否允许共产党员参加国民党的问题,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电视剧《铁肩担道义》原声:我是国民党广州特别区的代表方瑞麟,我有一个紧急提案,必须在党章的条文中,增加一条那就是本党党员不得加入他党……

面对这场尖锐的斗争,顶住来自部分国民党人的质疑与不屑,李大钊代表中国共产党、义正辞严地阐明了立场,并印发了这份《意见书》。

《北京代表李大钊意见书》原文节选:“我们加入本党……是想为国民革命运动而有所贡献于吾党的,不是为个人的私利与夫团体的取巧而有所攘窃于本党的……”

艺考

△图: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场旧址(摄于20世纪30年代,广州鲁迅纪念馆提供)

《意见书》既对国民党右派污蔑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是一种“阴谋”的谬论进行了回击,同时言辞真切,一番肺腑之言,深深感动了在场的大多数代表,让会场形势顿时逆转。

李大钊纪念馆副馆长于海英:大会的参加者何香凝也曾经这样回忆,李大钊和蔼与诚恳的态度以及他透明而伟大的言论,一见便使人折服。

最终,会议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确认了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的原则,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形成了革命统一战线。

艺考

图:中国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旧址

这期间以反对北洋军阀和帝国主义为目标的革命运动,似滚滚洪流席卷中国大地。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也蓬勃发展起来,短短几年,党员从500多人发展到了5万多人,增长了近100倍。这一颗颗火红的种子,深植在人民中间,在中华大地上生根发芽、开枝散叶,给积贫积弱的中国带来了希望。

广东中共党史学会原副会长黄振位:国共合作的形成使国民党获得了新生,使共产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中国革命的整个历史进程中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艺考

△图:在北伐胜利进军和工农运动大发展的有利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的队伍继续壮大

历史的画卷,总是在砥砺前行中铺展,那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绘就的壮美。1927年4月28日,这位毛泽东口中“真正的老师”、年仅38岁的李大钊被反动军阀杀害,慷慨就义。

绝美的风景多在奇险的山川,绝壮的音乐多是悲凉的音调,高尚的生活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李大钊

艺考

△图:李大钊(中)就义前与其他狱友的留影

广州鲁迅纪念馆、国民党一大旧址讲解员何礼衡:我叫何礼衡,在广州出生,今年刚好21岁。我在国民党一大旧址担任讲解员。每当我讲解到《北京代表李大钊意见书》这一件展品的时候,我的眼前总会浮现出李大钊的身影。

艺考

△图:广州鲁迅纪念馆内展出的《北京代表李大钊意见书》和其他相关资料复制品 官文清 摄

广州鲁迅纪念馆、国民党“一大”旧址讲解员何礼衡:“以青春之我,创建青春之家庭,青春之国家,青春之民族……”写《青春》这一篇文章的时候李大钊只有27岁。穿越百年风雨沧桑,李大钊的这份青春宣言依旧铿锵有力。我在想,他没能实现的青春梦想由我们来延续;他没能完成的振兴民族重任,我们也一定会承担过来。

艺考

△图:两名参观者正在观看广州鲁迅纪念馆内的相关展品和介绍 官文清 摄

翻开厚重的中国共产党百年党史,从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到迈向民族的伟大复兴,一件件饱经沧桑的革命文物,记录了一段段直抵人心的红色故事、一个个继往开来的历史瞬间,是中国共产党披荆斩棘、砥砺奋进最好的见证。

建党百年之际,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国家文物局、中央网信办联合推出《红色印记——百件革命文物的声音档案》,在中国之声和总台央视新闻、云听、央广网等新媒体平台同步推出。100位讲述人,用“最美声音”刻录百年记忆。

内容来源/党史学习教育官方网站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吉林本科院校-长春中医药大学-微高校-院校号-长春中医药大学-党史天天学|红色印记:国共携手赴国难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