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烈士碑文敬读
敬读者:曹芳菲
学院:制药工程学院
班级:190812班
职务:学生会文艺部部长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烈士纪念碑坐落在北京西郊香山脚下的李大钊烈士陵园中,是为中国共产党主要创始人之一、毛泽东称为“我真正的老师”的李大钊而修建。进入青松翠竹掩映的李大钊烈士陵园,在汉白玉全身像和墓地后,矗立着一块高4米、宽2米的黑色大理石纪念碑。正面镌刻着邓小平1983年4月1日的亲笔题词:“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钊烈士永垂不朽”。背面为《李大钊烈士碑文》。
李大钊同志,字守常,一八八九年十月二十九日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七岁起在乡塾读书,一九〇五年入永平府中学,一九〇七年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青年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一九一三年,含愤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在日本向中国袁世凯政府提出二十一条亡国条件后,参加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这时,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一九一六年回国后,积极参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大钊同志受到极大的鼓舞和启发。他逐步明确地站到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成为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一九二〇年三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许多青年在他的影响下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其中有些成为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著名活动家,如邓中夏同志、高君宇同志等。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也都受到过他的影响。大钊同志为建立中国共产党努力奋斗,是我党主要创始人之一。
在李大钊身上,我们看到优秀传统文化与近代先进思想的完美结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共产主义道德的和谐统一。
“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李大钊撰写的名联恰如他革命的一生。
供稿 | 制药工程学院
编辑| 廖慧玲
责编 |李立尧
审核 |王春玲
主办 | 党委宣传部
反馈&投稿邮箱:ccutchi_xcb@163.com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