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粒好种子
——在2021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
吉林农业大学校长 冯江
2021年6月24日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上午好!今天,又到了我们不得不说再见的时候。今年的毕业典礼,对我而言别有不同,因为我和17级的同学同年来到吉林农业大学,只是我早来了几个月,所以大家是我在这里完整陪伴的第一届学生。非常荣幸,这些年,我们共同见证了光荣与梦想,共同分享了收获和喜悦。在此,我代表学校,向圆满完成学业的你们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向辛勤培育你们的师长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记得我刚到学校做的第一件事,是维修、调整和建设学生公寓,改善大家的住宿条件。这些年,学校坚持以学生为本的育人理念,致力于服务同学们的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相信大家都能明显感觉到校园更美了、配套设施更完善了,学习和生活环境也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了。更重要的是,立足建校70周年的新起点,我们共同坚定地朝向百年建校目标蓄力前行,打造了省属高校奋进赶超的“吉农样板”、擦亮了新农科建设领跑全国的“吉农名片”、贡献了支撑吉林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吉农力量”、进一步弘扬了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吉农理念”,学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越来越强了,学校的综合排名大幅提升了,学校的社会地位和社会声誉越来越好了,我们作为吉农人的大自豪和小确幸也越来越溢于言表了。
同学们都是好样的。这些年,你们拿到了“挑战杯”全国总决赛一等奖、“互联网+”全国总决赛银奖、全省大学生辩论赛冠军,在亚洲定向越野锦标赛夺取银牌,同学们的就业率和考研率连创新高,特别是今年,植保5班的同学全都考研成功。作为老师,我为你们的成长和收获,感到由衷的欣慰和高兴。取得这些成绩,与你们的勤奋和拼搏是分不开的。你们在课堂上冥思苦想、自习室里挑灯夜读、实验室里屡败屡战、试验田里挥汗如雨、赛场上奋力奔跑、疫情中勇敢逆行,这些最美丽的过往都铭刻在我们的校园里,积淀成这所学校厚重历史中不可或缺的精彩一刻,成为大家日后最弥足珍贵的青春回忆。
母校真正带给大家的是什么?很多教育家说,是忘记课堂上学过的具体知识后,剩下的那部分东西。我想,这说的应该就是精神层面的道德情操和胸襟眼界。母校对大家最直接的影响,应该是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和改变大家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让你知道以什么样的方式去认识和对待世界,用什么样的精神和态度去做人做事。
吉农带给大家哪些不同呢?作为校长,我可以骄傲地说,吉农人最质朴,吉农人很伟大。长期以来,一代代吉农师生以苍生为念、解民生之多艰,坚持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奋力书写着矢志报国的传奇,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着不可替代的智慧和力量。我们吉林农业大学培养了一代代杰出的农业人,我国著名的大豆遗传育种家、世界大豆杂交种之父孙寰,中国工程院院士、全国脱贫攻坚楷模李玉,贵州省原省长吴亦侠,国家燕麦荞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任长忠等都曾在这里求学……。他们身上都镌刻着鲜明的烙印:热爱祖国、扎根大地、明德崇智、厚朴笃行。我们吉农人始终践行着共同的信念: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
同学们,刚才,母校向毕业生代表赠送了包括两次获得全国优质稻金奖的“吉农大667”在内的学校自主研发的种子,这既是一种留念方式,也是想告诉大家,你们每个人都是学校精心培育的种子,母校相信,你们身体里都已经蕴含了改变世界的力量。今天以后,你们将被播撒在祖国的四面八方,请不要忘记学校的嘱托:做一粒好种子!
做一粒好种子,是人生的一个大课题。在这里,我就围绕这个主题,送给大家三点希望。
做一粒好种子,首先要有信仰本色,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深植心田。再过7天,我们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百年接续奋斗中,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伟大道路,建立了伟大功业,铸就了伟大精神,积累了宝贵经验,创造了人类社会进步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令人刮目相看的奇迹。希望你们能够把爱党、信党、听党话、跟党走内植于心,外化于行,坚定理想信念,把个人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传承好历史的接力棒,牢牢扛起一代人应有的使命和担当,做永不变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做一粒好种子,还要有文化底色,让美学基因滋润人生、温暖世界。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崇尚温暖、成熟、兼容并蓄的调和美,这在我们的校园里也有充分的体现。大家看看我们的校园,单单从正门到行政楼,就有古朴肃穆的巍峨楼宇、整齐划一的神农广场、苍劲挺拔的参天古树、郁郁葱葱的林木花草、低吟浅唱的飞鸟鸣虫、婉约灵秀的小桥流水,古典与现代、自然与人工在这里交相辉映,构成了吉农学府的不凡气象。大气象塑造大格局,希望你们能够欣赏美、创造美、敬天爱人、善于合作,无论走到哪里,都把“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中国智慧发扬光大。
做一粒好种子,更要有进取基色,让创新基因活力迸发,惠泽天下。宇宙苍穹浩瀚无边,未知世界等待着人类的发掘开拓。当下,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接力传承的伟大历史征程,赋予了吉农人广阔天地大有作为的宝贵机遇。希望你们在新的岗位上,以“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的朝气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不断开阔胸襟和眼界、不断解放思想束缚、不断发掘自身潜力,勤于钻研、善于创造、乐于求新,在破解“卡脖子”技术难题上,在解决制约发展瓶颈问题上,大显身手、建功立业。
同学们,种子种在哪里,不是种子决定的,但结出什么果实,一定是取决于种子自身的。从种子到果实,发芽破土注定磕磕绊绊,展叶开花注定风雨洗礼。同样的,你们未来的路上也不会始终一帆风顺,除了阳光雨露,你们一定还会遇到各种诱惑,甚至冷眼、刁难和打击,可能时常会感到无助、倦怠和事难做、苦难言的焦虑,遇到这些的时候,希望你们记得向种子学习,提高免疫力、完善硬实力,一直向上生长、始终顶天立地!
亲爱的同学们:
鲲鹏展翅、扶摇万里,莫伤别离、后会有期。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你们是吉农的名片。母校的大门永远为你们敞开。无论何时再回母校,希望你们还是今天这个不油腻、不媚俗、不苟且、真诚阳光的青春少年。
最后,祝同学们未来的事业根深叶茂,硕果累累!
谢谢大家!
来源:学校办公室
责编:胡鑫
审核:刘青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