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运与共,爱无国界。
中国加油!意大利加油!
愿中意两国友谊长存!”
这一句句发自肺腑的告白,来自江西科技学院意大利留学生塔诺。3月份的意大利正是新冠肺炎疫情严重的时候,他在不少媒体上看到中国通过提供物资、派遣医疗队支持意大利抗击疫情的消息,深受感动,于是用中文录下短视频,声援两国抗击疫情,祝福两国人民友谊长存。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牵动着国人的心,也牵动着国际留学生和外教的心。疫情发生后,江西科技学院董事会、党委、行政高度重视留学生防疫工作,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及时传达教育部、江西省各级主管机构对留学生疫情防控工作的有关要求,把各项防疫措施做实做细,切实保障留学生和外教的平安健康,保证校园安全稳定。
▲召开专项会议研究部署学校防疫工作
▲探望患胰腺炎住院的留学生
江西科技学院召开专项会议研究部署学校防疫工作,着重强调将留学生疫情防控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竭尽全力为远离家乡在校的留学生提供周到、细致的服务。第一时间为在校留学生发放口罩、消毒水等基本防护用品,每天准确掌握所有在校留学生的动态,及时关注留学生防疫期间的心理情况。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在学校全力做好留学生防疫工作期间,涌现了一个个暖心的故事。
留学生们的“党员爸爸”
1月23日,武汉市封城,全国各省市各地区也陆续出台了封城、封路、封村等政策,学校留学生管理工作人员大都被隔离在了外地。国际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郭留松家住南昌,当他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按下休假“停止键”,随即进入战“疫”状态,扮演起240余名在校留学生的“党员爸爸”。校园封闭后,郭留松积极和学校有关部门协调,请留学生宿舍旁边的小食堂老板帮忙共同解决留学生的吃饭问题;主动和附近的超市联系,请超市老板接受留学生在线下单,免费配送,为留学生生活提供卫生纸、矿泉水、水果等基本的生活物资。
留学生和中国学生没有什么不同,他们面对疫情也会怕,也会想家。每一天,郭留松都和学校医务所的医生为在校留学生测量体温,发放、补充学校多方筹集的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防护用品,前往他们房间关心生活近况,通过聊天安慰他们只要在学校,“党员爸爸”就一定护他们周全。这些暖心举措,让留学生们感到满满的安全感。
哪里有你,哪里就有我
各地解封后,留学生辅导员立即回到工作岗位值班值守,刘佳明就是其中的一位。每天对留学生进行防疫知识宣传教育的有他,给留学生日常检测体温的有他。他就像一张便利贴,哪里需要贴哪里。3月初,来自孟加拉国的留学生马杜突发急性胰腺炎。刘佳明从门诊到检查室,从药房到住院部,忙前忙后协调、配合医生工作,帮助马杜与医生沟通。期间,校领导前往医院亲切探望慰问。历经十五个日夜后,马杜最终平安健康出院。
有一次,留学生发高烧。刘佳明在学校医务所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按照疫情防控有关要求,带留学生到定点医院进行核酸检测。从下午五点半到晚上九点,仅三个半小时,就完成了排查、监控、倒查轨迹、检测、排除感染等一系列工作。到岗之后,刘佳明一直奋战在工作岗位。留学生不止一次问刘佳明:“老师,你为什么一直在工作?”他总是说:“我不能休息,因为你们在哪里,我就会在哪里。”
为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
疫情期间,可能有的人觉得在家隔离很无聊,但作为要给300余名留学生上课的老师,陈婧却觉得异常充实。2月初,接到学校线上教学通知后,陈婧立即开始准备线上教学的相关事宜。一方面,她教授的计算机专业课程要全英文授课,基本上没办法直接使用现有的各大教学资源平台的优质教学资源,需要自己准备课程讲稿教案,制定教学进度表,录制课程教学视频。另一方面,她还要指导留学生下载和使用学习通APP,在线帮助同学们解决试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3月2日正式线上教学后,陈婧每天忙着上课、答疑、改作业、传资料;忙着帮同学们解决网络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忙着与有关领导、同事、留学生辅导员和留学生们沟通……她做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留学生们的学习情况。由于部分留学生存在时差的问题,有时候陈婧甚至会给他们批改作业、答疑解惑到半夜。陈婧表示,虽然挺累的,但为留学生插上腾飞的翅膀,带他们在“云端”学习,又很快乐。
此心安处是吾乡
朱小倩是江西科技学院一名乌兹别克斯坦籍留学生,也是2019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1班的班长。她原本计划着利用寒假旅行,但疫情打乱了她的计划,于是她毅然决然地留在了学校,协助学校和老师一起抗“疫”。朱小倩表示,病毒面前,中国政府控疫举措坚决有力,中国人民面对困难坚强不屈,学校坚定有效的防疫举措以及辅导员老师给予留学生们的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这些都给予了她巨大的力量,令她深受感动。
她主动协同辅导员老师每日对同学们进行体温检测和登记,为同学们解读并普及相关的防疫知识,热心地为同学们进行心理疏导。在朱小倩看来,中国是她的第二故乡,她很喜欢中国。中国人民已经证明,通过展开科学指导下的协同行动,新冠病毒可以被击败。疫情期间能留在学校为防疫工作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很开心,也很有意义。
一个个暖心的故事
温暖了那一段病毒肆虐的时光
其实,还有个“惊喜”
诞生于那段时光
外教宝贝“江科仁”
来自美国的Bethany和Matt是江西科技学院一对外教夫妇。2月10日,他们在自己的第二家乡——南昌,迎来了爱情的结晶。为了纪念宝贝的降生,他们接受学校领导的建议,给孩子取了个中文名“江科仁”。夫妇俩解释说,“江”表示宝贝在中国江西出生,而“江”也是中国人常用的姓;“仁”是中国人最崇尚的品德即“仁,义,礼,智,信”,有大爱的意思;“江科仁”三个字表明一家人和江西科技学院有着深厚缘分——“江科仁”就是“江科人”。夫妇俩期望孩子能铭记学校和江西人民在非常时期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顾。
2月3日,Bethany的预产期已过一周,胎儿还未发动。为避免突发状况发生,学校外事处工作人员在征求其主治医生意见后,将其送至医院并办理相关入院手续后待产。外事处同志第一时间帮助Bethany 和 Matt购买了充足的应急物品,并与医院食堂工作人员进行对接,请他们为外教夫妇提供送餐服务,避免在疫情期间出现交叉感染。Bethany待产期间,学校与医院医生和护士一直保持联络,协助夫妇解决语言沟通方面的问题。医生催产6天后,发现产妇羊水有异样,在征得其爱人及学校外事处同志签字同意后对其进行了剖腹产手术。手术很成功,母子平安。由于特殊时期请不到护工,身边也没有老人照顾,Bethany 和 Matt有些不知所措。学校和医院在特殊时期给予他们无微不至的照拂,及时买来新生儿必用的物品,不厌其烦地教他们如何照顾宝宝,还从家里炖了汤来给Bethany增加营养。2月14日情人节当天,Bethany他们一家三口出院回家了。Bethany说,这个宝宝是他们收到的情人节最好的礼物。这一段时间的非常体验,让他们对学校的爱、对南昌的爱、对中国的爱更加深厚!
一句温馨的提醒,一个及时的帮助,一段真心的陪伴……像这样的暖心故事还有许许多多。在江西科技学院,不同国家的留学生们感受着相同的温暖。
此外,江西科技学院还对留学生公共厨房等公共区域每日消毒,落实好外地返校学生的隔离措施,建立留学生身体不适应急处置流程,做好“日报告、零报告”工作;邀请高新公安分局出入境大队来校为留学生宣传疫情期间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境内必须遵守的法律法规;嘱咐留学生保持充足睡眠,适当开展锻炼,增强体质和免疫力,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和健康生活方式。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让在校的留学生们充满信心。许多留学生表示,这场危机让他们更深刻地认识了中国,也切身感受到中国人民众志成城的力量。
前景可待 未来可期
生活明朗 万物可爱
如今校园也已恢复往日活力
自2016年首批留学生进校
他们的校园生活便精彩不断
相信未来的生活亦如往日般绚烂
▲2016年首批留学生进校
▲留学生参观校园
▲留学生参加端午节活动
▲外教和留学生的茶话会
▲留学生参加汉语大赛
▲留学生参与预防艾滋病宣传教育活动
▲外教和留学生参加新年晚会
▲留学生参加校党委主办的全民悦诵活动
低迷终会散去,美好在慢慢萌芽
生活的步履不停,美好的脚步便不止
无事伴心弦,所念皆如愿
爱与希望将常伴我们左右
来源:江西科技学院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