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又是一年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各位萌新们,还在为填报专业而苦恼吗?不要急,你想要的都在这!
你好!
我是江西理工大学理学院
这是我的名片,请查收!
江西理工大学理学院院长卢敏教授接受访谈视频
学院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理学院成立于2001年,其前身是理学系,现有数学信息、物理电子、体育3个系,下设金融数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社会体育、信息与计算科学4个专业教研室,公共数学、大学物理、公共体育3个基础课教研室及医学与信息工程研究所,已建成大学物理实验、理学实验中心、体育实验中心3个基础实验室,其中大学物理实验室是省级实验示范中心。此外,还建有计算科学、智能计算与网络、人工智能、电路设计、嵌入式系统、体育康复6个专业实验室。目前开设有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数学、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5个本科专业,其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省级品牌特色专业,数学、物理是校级重点学科。现有数学、电子科学与技术2个一级硕士点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与通信2个二级硕士点,在校学生1300余人。
学院拥有一支积极进取、师德高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110人,教授10人、副教授42人,硕士生导师21人,目前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30人,教师中硕士学位以上的达80%以上。现有“赣鄱555”人才1人,“井冈之星”青年科学家培养对象1人,江西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人选1人,江西省高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江西省教学名师1人,江西省模范教师1人,江西省中青年骨干教师7人,宝钢优秀教师4人。近5年,主持国家级课题20余项,省级课题40余项,累计科研经费达700万;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其中高档次论文(SCI、EI检索)80余篇;由我院教师主持完成的“耦合混沌同步动力学机理及其在安全通信中的应用研究”和“基于嵌入式IP核的图像传感系统关键技术及相关产品研发”分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和江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此外,还获得江西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项,中国仪器仪表学会科学成果奖1项;学院的科研实力稳步提高。
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夯实基础、因材施教,按专业分类、学生分层次进行立体化建设,朝“精而强、特而优”方向发展。以专业需要和社会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设置,不断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院积极开展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已建成18个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着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学院还以创新实验班为平台,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院高度重视学科竞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积极组织、指导学生参加国内各类竞赛,取得了优异成绩: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累计获全国一等奖13项,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成绩连续四年稳居江西省前茅、中国智能机器人竞赛、健美操比赛等获得全国一等奖共计30余项,有效提升了毕业生的就业优势,进一步提高了就业质量,近3年学生就业率达90%左右,学生考研录取率逐年提高,其中不乏考取中山大学、中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名校。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
专业简介
江西理工大学1996年设立计算数学及应用软件专业,并开始招收本科生,1998年更名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我校第一个理科专业,2008获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硕士授予权。本专业招生至今,已走过了二十年的办学历史,共培养了1000余名合格的毕业生,其中200余名考取了硕士研究生,多名同学后来考取了博士研究生,目前在校学生有260名,为社会培养了大批数学基础扎实,计算机能力强的信息与计算科专业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是由数学、信息科学、计算科学等交叉渗透而形成的一个理科专业,强调必要的数学基本训练(包括数学应用意识和数学应用能力的训练,逻辑分析和逻辑推理能力的训练),信息处理和科学与工程计算能力的训练,以及比较充分的计算机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学生具备在信息与计算科学领域开展工作的坚实基础和一定的后劲,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掌握信息科学和计算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受到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运用所学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能适应新世纪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高级人才。
师资力量
有一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的专业教师队伍。现有专业教师13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7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以上学位占比93.3%;专业教师中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人1人,江西省模范教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近四年教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1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在各级刊物上发表高水平论文60余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项,授权软件著作权20项;获得江西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20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0项,指导学生获得全国高校机器人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
专业特色
本专业按照培养计划和目标,依托江西理工大学在有色金属及矿冶领域方面的研究优势,开展了“本科生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在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信息与计算科学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了有色金属行业特色,强化了信息与计算应用能力培养,探索了信息技术在有色金属和矿冶研究方面的应用,与有色金属企业和矿山进行合作,带领学生开展数字化研究。紧紧抓住提升学生信息处理、科学计算、计算机应用和创新等方面的能力,着重培养学生的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理论思维和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数学建模、数学竞赛和机器人大赛等科技文化活动,教与练相结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提升了学生的信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顺应了社会对信息化人才的新要求。
就业前景
本科就业率稳定在88%左右,考研率稳定在19.23%,研究生就业率100%。毕业生可在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金融机构(银行、证券、信托投资公司、金融控股集团)、统计部门、国有企业以及各类统计咨询机构从事财务管理、统计预测、投资分析、网站设计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各大软件、信息类企业从事项目开发、软件测试、运行与维护等重要工作。往届毕业生多分布在上海、北京、深圳、广州、江苏等省市。
金融数学专业介绍
专业简介
本专业前身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下的金融数学方向,于2011年招生。2015年获批设置金融数学专业,并面向全国招生,授予经济学学士学位。本专业要求学生有较好的数学基础,强调数学方法与金融技能并重,课堂教育与实践运用相结合,主要学习数学和数理金融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数学建模、计算机和金融软件等方面的基本训练。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能在金融、投资、保险等部门从事金融分析;能在银行、保险、证券、信托等金融部门从事理财、风险分析、管理与控制等工作;能在政府金融管理机构、金融业相关委员会从事管理工作;也可以在教育、金融研究机构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或继续攻读金融数学、金融工程、金融学等相关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培养目标
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服务行业,培养学生具备扎实的数学和金融学理论基础,熟悉金融学中的基本分析方法,学生具备运用所学的数学与金融知识对金融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数学处理的能力,能够开发、设计、操作新型的金融工具和产品,能够综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和理论分析和解决金融实务问题。
师资情况
本专业教研室具有专业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5人,讲师3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66.7%,具有博士学位6人,硕士学位3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
专业特色
自专业开办以来,本专业教师承担了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各1门,2门校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多媒体建设课程的建设任务;发表SCI、EI检索论文50余篇,教研论文12篇;出版专著1部,主编教材7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2项。省级教改课题5项,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项。
自金融数学专业开办以来,有20多人次参加国家级、省级、校级等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百余人次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专业组)、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国智能机器人大赛、全国计算机仿真大赛等,共获省级以上奖励56项,其中国家一等奖1项,国家二等奖8项,国家三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17项。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
专业简介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创办于2003年,本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基础扎实、知识面宽、适应性强、发展全面的特点。是一门集物理学、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与信号及计算机科学技术于一体的交叉学科,具有宽口径和理工结合的特色。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严格的科学实验训练和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能在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及相关领域和行政部门从事科学研究、教学、科技开发、产品设计、生产管理工作的高级人才。
师资情况
师资情况:本专业教研室具有专业教师12人,其中教授2人,副教授7人,讲师2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75%,具有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6人,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1人。
专业特色
在教学、科研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建成省级、校级精品课各2门,省级精品共享课1门;获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发表CSSCI、EI、ISTP、ISSHP等各类检索论文50余篇,教研论文10余篇;主编/参编教材4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2项,主持江西省级科研项目13项。获江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江西省高等学校科技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
在江西省教育厅组织的2016年江西省本科教学评估中,江西理工大学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获得同类专业全省第一的荣誉。
就业前景
本专业毕业生从要从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技术研究、开发、维护等工作。近三年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0%左右,历年毕业生有为数众多的学生考取国内985高校(电子科技大学、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电子通信类专业研究生,毕业生广泛工作于华为技术、中兴通讯、中国电子科技集团等知名用人单位。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
专业简介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创办于2002年,是国内较早创办该专业的高校之一。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5人,归国留学体育学博士2人,具有高级职称、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超过90%,学校拥有现代化的体育馆、田径场、游泳池、网球场、健美操房、体能训练房等场馆设施,拥有人体解剖、运动生理、康复保健等三个专业实验室,并于2010年成立了公共体育和体育专业两个教研室。经过十余年的发展,社会体育专业在攀岩、健美操等运动项目处于国内一流。2011年,与文法学院联合增设了“体育文化与道德”研究方向并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使该专业办学层次进一步提升。
培养目标
通过学习社会体育概论、运动生理学、体育经济学、教育学等基础理论和健美操、健身健美、游泳、球类项目等专业技术,并考取至少一项体育行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实现能在健身俱乐部、学校等领域中从事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科学研究、教学训练,以及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多能一专体育专业应用型人才。
师资情况
现有专任教师25人,归国留学体育学博士2人,高级职称教师10人、硕士以上学位教师比例超过90%。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每年面向全国招生70人左右,目前该专业与我校文法学院联合培养“体育文化与道德”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综合成绩排名年级前30%的社体专业学生有资格获得保送攻读研究生机会。
近年来获批省级社会体育专业教学改革项目8项,省教育规划课题4项,主编教材《体育与健康》获第五届全省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开放式应用型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研究获2014年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专业特色
校健美操队近年来参加省级以上比赛获得第一名和一等奖百余个,并参加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广州亚运会啦啦操现场展示,该专项毕业生大都创办了自己的健身工作室或进入大中型健身俱乐部工作,具有较好的就业前景,主教练陈力老师是宝钢教育奖获得者。
攀岩是我校传统优势竞技项目,培养了钟齐鑫、何翠莲、潘旭华、叶向阳等国际级和国家级运动健将,获得世界和全国第一名数十个,其中该专业2007级学生钟齐鑫参加了2016年的央视《挑战不可能》节目,作为国家攀岩队队长曾多次打破并长期保持速度攀岩世界纪录。
就业前景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健身正在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生活时尚。健身房、大众健身器材、各种体育场馆日益增多,我校社会体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经过系统的学习和专业培训,可以获得相应的社会体育指导员、游泳救生员和教练员、健身教练等国家级职业资格证书,还可以考取中小学教师资格证书,学生毕业后可以从事健身教练、群众性体育活动的组织管理、咨询指导、经营开发、教学以及在中小学从事体育教育等方面的工作,考取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在我学校社体专业学生中也占有一定比重。
2011年,学校获批国家体育总局下设的“体育行业特有职业培训基地”,具有培训和鉴定游泳救生员、游泳教练员、健身教练和各类社会体育指导员等体育行业职业资格权限,考取相关证书的同学具有比较好的就业前景。
招生专业目录及招生计划
这就是我
如果你喜欢我
可以打电话给我
赣州校区0797-8312508,8312088
如果对我很有兴趣
也可以登陆我的官方网站
http://lxy.jxust.edu.cn/index.htm
又或者,进入我的微主页……
我就在这等你来
戳→【报考理由】江西理工大学我最心怡,不信你去看看她们家!
戳→【报考秘籍】江西理工大学招生章程+招生计划+招生微主页,您所关注的都在这里!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招生宣传微主页
江小理出品
江西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授权发布
创作 / 理学院
审核 /黄芳
投稿邮箱:jxusttw@163.com
在下方点赞!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