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又是一年高考志愿填报时间,各位萌新们,还在为填报专业而苦恼吗?不要急,你想要的都在这!
你好!
我是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
这是我的名片,请查收!
高考结束啦!
六月骄阳,凝聚所有高三学子的热情与希望
六月清风,吹散曾经朝夕相伴的同学与好友
六月的尾巴,迎来新的征程!
呐,滴答君向你寄来我的名片
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Faculty of Foreign Studies,FFS)成立于2003年3月,其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外语系。现有教师90余人,在校全日制学生1000多人。设有翻译硕士、国际贸易学、矿业贸易与投资、矿业工程4个硕士点,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日语和汉语国际教育4个本科专业和1个经济与贸易类(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建有巴基斯坦研究中心、华文教育研究中心、矿业贸易与投资研究中心等省部、校级研究平台。
学院承担了全校研究生、本科生等各级各类学生的公共外语教学任务,不断深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外语+有色”的校本特色进一步彰显。建有 “同声传译实验室”、“外语虚拟情景体验实训室”、“机器翻译辅助实验室”、 “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等学习设施和学习资源。积极开展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获批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每年选派多名师生到美、英、澳、日、韩等地进行国际交流与学习,先后邀请徐一平、曹明伦、刘建达、柴明颎、钟昌标、马会娟等知名专家、教授到院讲学并指导专业和学科建设。
学院特别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组织开展“外研社杯”全国英语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全国英语口译大赛、江西省翻译大赛、POCIB大学生外贸从业资格大赛等各类活动或比赛并且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公益活动,在世界客属恳亲大会、中国钨业百年庆典、中国(赣州)国际脐橙节、中国·江西(赣州)稀土钨产业推进会、国际稀土大会等活动中,出色地完成了会议翻译、联络陪同翻译等志愿服务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学院已经为国家培养输送了近4000名毕业生,他们不断拼搏、积极进取,以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全面的素质能力很快地融入社会,为我国有色冶金行业和社会经济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多年来一直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涌现出薛强、孙元照、赖广洲、程俊华等杰出校友,同时,每年都有许多优秀学子进入国内外著名大学继续攻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
快来Pick你心目中的理想专业
英 语
1
办学历史
我校英语专业始办于1993年,为顺应国家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和我校建设多科性大学的办学定位,经教育部批准,1997年开办英语本科专业(原名国际商务英语),同年开始面向全国招生。本专业一直坚持“立足行业,面向社会”的办学理念,经过20多年的砥砺发展,本专业现已成为学校重点建设学科和特色专业。2007 年,教育部对英语专业进行了评估,我校“外语+有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得到了教育部评估专家的高度肯定。2017年获批江西理工大学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8-2021年,经费30万元)。
2
培养目标
我校英语专业注重语言技能与通用知识及专业知识教育的结合, 既重视通过语言学习系统的知识, 又强调通过专门知识学习语言。以英语为授课媒介,系统、全面地提升学生的跨文化素质和能力。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广博的文化知识、宽广的国际视野和良好的跨文化能力,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旅游、新闻出版、有色冶金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外贸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专门人才。
3
专业特色
我校英语专业秉承“固本强基、发展特色”的理念,依托我校矿冶优势学科,立足于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科研为动力,不断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按照“外语+有色”的人才培养思路,坚持“科技(有色英语)翻译”的特色学科方向,构建了矿业、冶金、材料、机电、信息技术、国际贸易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课程体系,开创了一条既懂外语、又通专业的特色化英语专业人才培养道路。
4
专业条件
作为江西理工大学“优秀教学集体”, 我校英语专业目前拥有省级学科带头人1名,省中青年骨干教师5名,组建了语言文学、科技翻译及商务英语3支教学科研团队。现有一支年富力强、学历职称结构合理的专职教师队伍,其中教授 4人,副教授 15人,100%的教师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均有一定时期的海外留学或访学背景。同时,还聘请了18名涉外高管和资深翻译为校外兼职教师。
我校英语专业行业特色鲜明,校地、校企合作紧密,专业实践活动丰富。依托我校矿冶优势学科,立足于我国有色金属行业,本专业承担了省内外多家矿业企业的科技翻译任务,多次在省市高级别涉外政治、经贸、科技等重大活动中出色完成了各项翻译工作,每年组织学生到上述企业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并定期参与企业的工程实训。与此同时,本专业长期与实践基地平台合作开展实践教学、共同制定教学计划、共同审定人才培养方案。
英语专业教学设施齐全。以中央与地方共建为契机,建立和完善了一批现代化语言实验室如同声传译实验室、计算机辅助翻译实验室、口译微格教学实验室、科技翻译实验室;此外还拥有全数字语音学习系统、 LBD3600系统等教学设施及Trados、ParaConc、Wordsmith 等重要教学软件。
英语专业文献资料充足,长期订购ELT, TESOL,Journal of Translation,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ing Studies,《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中国翻译》等中外文专业期刊以及矿冶特色数据库、有色冶金信息化服务平台等。
5
就业前景
我校英语专业毕业生主要从事外事、经贸、文化、科技、旅游、新闻出版、教育、有色冶金等行业从事翻译、研究、教学、对外贸易等工作。多年来毕业生形成了“基础扎实,为人诚实,工作踏实”的特有品质,在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的同时,积极进取,主动融入行业文化,迅速成长为行业英语精英人才。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0%左右,深受用人单位好评。本校英语专业毕业生就业具有以下优势及保障:
(1)校友资源丰富。我校以矿冶学科为主体,国内300余家大中型有色金属企业的大批高层均为我校毕业生,校友企业可以为英语专业毕业生提供多元的就业途经;此外,珠三角及长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外贸企业中英语专业校友众多,每年均有大量的用人需求。
(2)校企合作平台稳定、巩固。我校英语专业已与江西铜业、中金岭南、铜陵有色、中国日报网站、赣州稀土矿业、赣州虔东稀土集团等企事业单位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积极联合行业企业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这为优秀毕业生提供了优质培养基地的同时也为他们提供了良好的就业保障。
(3)我校在区域及行业内影响力强、美誉度高。曾入选了2010-2011年度全国就业典型经验高校50强,在保障招生规模和扩大就业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措施。6
名师风采
曾繁健
英语语言文学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2005年荣获了“全省高校优秀班主任”(江西省)的称号,2008年7-8月于新西兰坎特伯雷大学短期访学,2016-2017年赴剑桥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11、2012、2013年度考核连续获评为“优秀”;先后发表权威期刊论文1篇,CSSCI期刊论文3篇,北大中文核心论文7篇;出版专著3部;主持国家社科规划项目1项,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江西省教育规划重点项目1项和其它省级课题5项。研究兴趣集中于“英诗研究、跨文化形象学研究、当代美国文学研究”等。
主讲《英美文学史与选读》、《英语诗歌选读》、《批判性思维与中西文化批判》等课程;“研究”与“讲座”的课堂教学特征明显,主张“思索生知,原始计实,修心正形”的高校跨文化生态教育,着重培养学生致用经世、体用合观的大文化能力。
凌征华
英语语言文学博士(浙江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曾经担任任外语外贸学院院长10年,江西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先后发表核心期刊论文6篇,出版专著1部、编著1部、教材3部;主持完成省级科研课题3项,研究兴趣及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语料库语言学、功能语言学等。
主讲《高级英语》、《语言学导论》、《翻译批评与赏析》、《中级听力》等课程;凌征华教授对教书育人的理解是:一个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更重要的还要有人格魅力,这个魅力具体表现在“三真”上,即做学问真实、对学生真心、对同事真诚。在长期的教学生涯中,他全心教书,全意育人,将为人、为师、为学高度统一,在思想和行动上实践了“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为师之道,深受学生欢迎。
国际经济与贸易
1
办学历史
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成立于2003年,同年面向全国招生;
2007年,被学校评估组评为优秀新办专业;
2013年,在部分省份进入“一本”批次招生;
2014年获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批准与英国英国普利茅斯大学开展教学合作,招收“3+1”国际合作班,
同年,获批 “矿业贸易与投资”硕士点并于2015年正式招生。
2
专业特色
本专业依托学校优势学科,固本强基,强化特色,建设成为“国际贸易+矿产、冶金、机电等具体贸易方向”的特色专业。在系统培养学生掌握经济学原理和国际经济、国际贸易学理论,掌握国际贸易基本知识与技能的同时,特别注重强化其语言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在校内建有国际贸易仿真实验室,引进了外贸单证、SIM-Trade、国际结算以及商务谈判等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实训软件;在校外与深圳江铜南方总公司共建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3
专业条件
本专业拥有一批爱岗敬业、勇于开拓创新的专任及兼职教师,高质量的完成日常教学工作,《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应用统计学》、《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实务》等多门课程连续获评为校级核心课程。
在教改及学术研究方面,本专业教师成果突出,在教学研究方面,近三年出版教材《进出口贸易实务操作指南(第2版)》、《世界贸易组织概论双语教程》(获得第五届全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二等奖)、《矿业投资决策理论与方法》、《项目融资贷款评估操作实例》、《国际经济合作理论与实务》,完成如“基于POCIB国际贸易从业技能综合实训的创新训练研究”等省部级教改课题多项以及校级质量工程多项;在科研方面,2012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1项,省级项目5项,企业委托课题多项,以上项目均已顺利结项,出版学术专著8部,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
4
就业前景
经过十余年的人才培养工作,本专业为社会输出了一大批在涉外经贸部门、政府机构、金融机构、高校及科研机构从事外贸实际业务、经济、管理、宣传策划、外语、外贸教学与研究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校友资源正不断的丰富。事实表明,我们所培养的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强,一次就业率高,就业前景广阔。
6
名师风采
毛克贞
经济学教授,新疆大学经济学博士,2001年起担任硕士生导师,2012年江西理工大学优秀本科毕业论文导师,教学风格细腻,辅导学生耐心细致,主讲课程得到广泛欢迎及好评,课程教学质量评价连年优秀率100%。学术底蕴深厚,科研业绩显著,主持、参与完成过多项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及省级科研项目,主持完成江西理工大学校级质量工程项目一项,获得省部级以上奖励9项,在权威及核心期刊如《国际贸易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发表论文多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
主讲课程: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
郑明贵
教授,工学博士。校学术委员会委员,矿业贸易与投资研究中心主任,硕士生导师。同时为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江西省科技评审专家。入选江西理工大学“清江人才计划”,教学风格严谨、敬业,出版教材6部,多次被评为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指导教师。科研业绩卓著,主持完成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在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6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2018年获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1项。
主讲课程:
本科课程:计量经济学、应用统计学、国际经济合作;
研究生课程:矿业技术经济、数据模型与决策等。
日 语
1
办学历史
2007年,在江西理工大学校院各级领导的关怀和支持下,我校日语专业正式申办成功,并于当年9月即成功招录了第一届学生。由此,坐落在具有“世界钨都”、“稀土王国”美誉的赣州的江西理工大学迎来了她的第56个专业的诞生。事实上,日语专业的创办离不开赣南苏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彼时正值赣南苏区稀土和钨矿产业发展步入快车道,诸如东芝、昭和等知名日资企业进驻之际。近年来,随着阪和钢材、万宝至马达等大型日企,五矿三德等大型中日合资企业进驻,以及《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我校日语专业更是迎来了发展的绝佳时机。一直以来,日语专业向社会输出了大量的优秀日语人才,尤其是具有有色冶金背景的科技日语人才,不仅为赣南苏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为我国有色冶金行业的发展贡献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至今,我校日语专业已成功招收了11届学生,并即将迎来第12个年头。正所谓十年磨一剑,我校日语专业特色鲜明,语言与科技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成效显著,因而在《2016年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压数所省内较早创立日语专业的高校,取得了名列全省第四的好成绩。长江后浪推前浪,我校日语专业是一个年轻又充满活力、生机和美好前景的专业。
2
培养目标
江西理工大学日语专业除了开设诸如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视听说、日语写作、日语口笔译等,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的常规课程外,还开设了大学英语、外教授课的中日文化比较、英语口语、商务英语阅读与写作等课程。不仅如此,我校日语专业自2010年起,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开设了“矿业机电翻译实习(日语)”课程,结合自编国家级教材《实用有色金属科技日语教程》教授有色冶金类专业日语。与此同时,日语专业学生通过下工厂、去矿山、走企业,在实践中学习有色冶金相关的专业日语知识。总体来说,我校日语专业培养的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日语语言功底和较广泛的科学文化知识,熟练地应用日语在外事、经贸旅游、文化教育和有色冶金等部门从事翻译、研究、教学、管理工作的“外语+科技”的复合型日语高级专门人才。
3
培养理念
1.培养特色日语人才,亦工亦文好就业。
首先,我校日语专业除了开设诸如基础日语、日语视听说、日语写作、笔译、口译等,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译”等基本能力的常规课程外,还开设了大学英语、英语口语(外教授课)、商务英语阅读与写作等课程,培养学生扎实的双语功底。
其次,日语专业确定了“日语+有色”、“日语+IT”、“日语+贸易”等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向。专业同学在经过三年扎实的日语学习之后,还可以选修科技日语、经贸日语、计算机日语以及有色金属科技日语等课程。日语专业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还要下工厂、去矿山、走企业,在实习实践中学习有色冶金相关的专业日语知识,既扩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又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夯实了基础,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和渠道,让学生的知识面和职场应变能力大大提升,是我校毕业生在各行各业成为拿得起、做得开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有力保证。
2.创新“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提升专业国际化水平。
2015年,日语专业联合中国对外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建我省第一个海外实习基地。目前已有30人次参加赴日实践,既锻炼了日语听说写译的能力,而且接触到了真正的日本和日本人,对日本文化和社会有了更真切地体验,甚至在工作中学习到了相关酒店管理知识和专业日语。赴日实践的同学将自己的工作生活经历通过赴日实践报告和毕业论文等形式,将所学所想转化为课题研究的基本素材,真正达到了“产学研”结合,办学国际化的目标。
2018年5月,我校外语外贸学院与日本东北多文化学院签署了本科生联合培养项目(3+1、3.5+0.5)的协议。自2015级起,学生均可申请赴日学习半年至一年时间,这不仅使我专业的教育国际化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而且同学们通过学习可直接在日本考研,修读研究生,为学生的国际化深造创造了条件。
4
培养条件
1.师资力量雄厚。
日语专业现有专任教师9名,专业教师来自日本东北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厦门大学、日本国立广岛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其中副教授1人,讲师7人,外教1人;博士2人,硕士6人。形成了一支梯队分明、国内教师与外籍教师相结合、学历高职称匹配恰当的师资队伍,教授、博士常年坚持在本科一线组织教学。此外,我专业聘请了赣州昭和电工稀土有限公司等驻赣日资或中日合资企业的负责人,不定期开设经贸日语相关的讲座课程。专业教师们不仅具有扎实、渊博的日语专业知识,还具有有色冶金专业的基础知识,而且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最终形成了各自独特的教学理论,教学方法灵活,课堂精讲多练,课堂气氛活跃,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深受历届学生的好评。
2.科研成果丰富。
日语专业创办于2007年,在短短10年的时间里,在全体教师积极努力和勤奋工作下,日语专业在科研和教研活动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先后共主持或参与完成、在研各类教学和科研课题27项,其中省重点教改课题2项,省部级科研课题10项,国际合作课题1项,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北京外国语大学校际合作项目1项,校级科研基金课题10项,校级教改课题2项,且其中4项科研项目获省部级奖励,2项获校级教学改革成果2等奖。日语专业教师先后共编译著作10部,在省级或核心期刊上公开发表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论文30余篇,其中获奖论文1篇(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九外杯”论文奖),且为全省日语专业教师首次获得该类奖项。
3.教学建设与改革的各类成果显著。
1)教学建设与改革成果显著。
首先,我校日语专业编写出版教材2部,其中《双向渐进式日语教程》教材获学校二等奖;《实用有色金属科技日语教程》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其次,不仅与驻赣日资或中日合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而且与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共同建设了一批海外带薪实习实践基地,创新了我省外语专业“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
2)专业同学考研升学质量稳步提升。
日语专业办学11年以来,每年均有同学或经过推免,或通过统一考试进入国内外知名学府深造,如北京外国语大学、天津外国语大学、吉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东华大学等,整体呈大幅度递增趋势,学生专业知识扎实,学习自信心强,受到外校专业导师的赞赏。
3)专业同学积极参加各类日语考试,成绩显著。
我校日语专业学生毕业时均能通过N2、N1的日语国际能力考试,学生首次参加N1考试时间均在大二下学期,且一次性通过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此外,我校日语专业还是国家日语四八级考试的考点之一,每年国家考试的通过率均在全国平均水平之上。
4)专业同学在各类各级别竞赛中表现优良。
在专业老师的精心辅导下,日语专业同学踊跃参加国内外各类日语竞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如在江西省首届“外研社杯”演讲比赛中获二等奖,在赣州市第一、二届日语演讲比赛一、二、三等奖中均有斩获。除此之外,我校日语专业在一年级学生中举办了日语汇报演出、在各年级开展配音比赛等活动,锻炼了同学们的专业能力,丰富了同学们的第二课堂。
5
就业前景
我校日语专业自2011年首届学生毕业以来,就业形势一直保持在良好状态。毕业生大致有以下4种去向:
1.保研或考上研究生之后继续在高校求学的,每年保持在15%左右。
2.出国留学以及考上公务员、教师岗的,每年在10%左右。
3.就职于国内日企、外贸行业及赴日工作的人数占70%左右。
4.自主创业者占5%左右。
与此同时,我校日语专业毕业生扎实的日语、英语功底、宽泛的知识结构、不断拼搏积极进取虚心好学为人正直的秉性,深受用人单位的肯定和赞誉。
6
名师风采
丁尚虎
丁尚虎博士,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日语专业教研室副主任,硕士和博士均毕业于日本著名国立大学之一——日本东北大学,留学期间曾多次获日本文部省奖学金等多种重量级奖学金,是一位具有扎实专业背景的资深日语专家。至今,丁尚虎博士共参与完成和在研省部级科研课题3项,在国内外期刊上发表教学与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4篇论文发表于日本一级学术会议会刊。在国内知名出版《语言学入门》等著作和教材3部。除此之外,丁尚虎博士还拥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曾担任过青海青藏国际旅行社导游、日本仙台地区中国学友会总务部部长、日本山形县警察署中国语讲师、日本东北大学图书馆留学生志愿服务部顾问、一般财团法人东北多文化财团研究员等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日语教学和对日汉语教学经验。
丁尚虎博士国内外教学经历丰富,先后教授了基础日语、高级日语、日语学术论文写作、日语泛读、日语写作、日语听力、商务日语谈判、高级汉语、商务汉语翻译等课程。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译能力,他在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最新外语教学动态,不断地探索外语教学方式,最终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理论,并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将自身实践经历与授课内容结合,使同学们能够接触到最新的专业知识和文化信息,学以致用。其教学方法灵活,课堂精讲多练,课堂气氛活跃,培养了学生的实际能力,深受学生的喜爱和爱戴。
刘绍晨
刘绍晨老师,江西理工大学外语外贸学院日语专业教研室主任。本科毕业于同济大学,硕士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在日本国际交流基金会关西国际中心访学。目前,共主持完成或在研省部级教学、科研课题4项,主持完成国际合作课题1项,主持在研校级教改课题1项,主持在研北京外国语大学公开招聘课题1项,指导在研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项,荣获校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负责举办了省内首届大型研讨会——“江西上海日本学研究联合研讨会”,负责建立了省内首个大学生海外实践基地。在省级以上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其中1篇论文获第三届中国日语教学研究会优秀学术论文奖,参与编写“十二五”规划教材《实用有色金属科技日语教程》等2部教材,独译作品5部。此外,刘绍晨老师具有丰富的口笔译实践经验,曾在国家体育总局、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国家图书馆等单位从事过口笔译工作,现为江西省翻译协会会员。
“严于己,而后勤于学生”无疑是对刘绍晨老师最好的阐述,“认真,温柔,努力”的光芒,始终在他身上闪耀。为人师表,敬业乐业,始终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的成长。刘绍晨老师教学经验丰富,先后四年担任日语专业班级班主任,教授了基础日语、高级日语、研究生日语、大学日语、日语写作、日语口笔译等课程。他在教学过程中深入了解最新外语教学动态,不断地探索外语教学方式,总结了翻译法、对比法、认知法、实践法等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课堂精讲多练,课堂气氛活跃;他致力于专业人才的国际化教育,为学生们创造了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看到了更加宽广的世界,为学生拓宽了更广的道路,培养了学生的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深受学生的喜爱和爱戴。
汉语国际教育
1
办学历史
江西理工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原名对外汉语专业,2013年教育部统一更改为现名)是学校最富朝气、最具人文情怀的专业之一。2008年初经教育部批准设立并于当年9月开始招生,现已成功培养出7届毕业生。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考研录取率、新闻报道写作、才艺表演等方面均名列学校前茅,具有较强的汉英双语能力和较高的文化艺术素养,专业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已有多位毕业生赴海外留学或从事境外对外汉语教学工作等。
2
培养目标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理论,具备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中国文学、比较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西文化、教育教学等方面的专业熏陶,熟练掌握英语及第二外语,具有从事语言或文化教学研究和传播的基本能力。在培养过程中,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和汉英双语教学,突出“国际化+中华才艺”培养特色,使培养的学生既对中国语言文化有深入的理解,又掌握操作性强的汉语教学技能,同时还具有开阔的国际化视野,对外国语言和文化亦有较为全面的了解,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成为“博古通今、学贯中西、多才多艺、能内能外”的高素质汉语国际教育复合型专门人才。
3
培养理念
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师生秉承“汉语一家亲”的理念,把职业当事业、把同事当家人、把学子当孩子,大力弘扬“家文化”,营造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团结进取、共创佳绩,获得了许多重要的荣誉,并受到学校主要领导的高度评价。
4
专业条件
本专业师资力量强大,现有专任教师8名,整个师资队伍的年龄、性别、职称以及学缘结构较为合理:四十岁以上3人,四十岁以下5人;男性3人,女性5人;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4人;博士3人,硕士5人。教师们毕业于南京大学、浙江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苏州大学、东南大学等国内名校,部分具有海外经历或留学生教学经验,教学业绩和科研成果丰富。近5年来,专业老师获批各种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十余项,其中分量较重的项目有: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2项,国家语委语言资源保护项目1项,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项目1项。此外,2013和2015年分别荣获江西省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二等奖各1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和权威期刊十余篇。公开出版学术专著7部,出版教材4部,获得业内好评。在2016年江西省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中,我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以81分的成绩进入省前四,办学得到了社会好评与肯定。
同时,本专业具有良好的人才培养条件。经过近十年的办学实践,初步构建了一个平台、一个基地、一所孔院、一套体系“四位一体”的办学格局,即:拥有一个校级学科、科研平台(江西理工大学华文教育研究中心);一个国家级华文教育基地(国务院侨办批准设立的江西理工大学华文教育基地);一所孔子学院(江西理工大学—巴基斯坦旁遮普大学孔子学院);一套较为完备的实践教学体系(由“汉语语音与微格教学实验室”“中华才艺实训中心”“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实践基地”等校内外基地与平台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逐步凝练了自己的办学特色。
5
就业前景
由于本专业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具有较强的双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能力,兼具才艺特长,可从事与汉语国际教育、中国文化研究、跨文化交际相关的工作,在企事业单位如高校、研究所、培训机构、新闻出版机构、外交机构、政府部门工作,就业前景广阔,有较大的发展和深造空间。具体流向:
1、国外孔子学院汉语志愿者。
2、国内中小学教师。
3、政府机关公务员。
4、事业单位服务人员。
5、新闻机构从业人员。
6、企业从事文职工作。
7、自主创业。
6
名师风采
罗家国
罗家国,男,汉族,中共党员。江西师范大学教育管理专业毕业,获教育硕士学位,教授,江西省骨干教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计算机应用等。长期从事教学研究与教学管理工作,具体主管学校专业建设、教材建设、多媒体建设、双语教学建设、精品课程建设、教学评价及质量控制、教改课题及实践教学管理等工作。
近年来先后承担了《教育学》《逻辑学》《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文化基础》《数据库应用与技术》《多媒体技术与应用》等课程的教学,授课质量评价优良。
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中文权威及核心期刊论文30多篇;获江西省教学成果奖3项、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2项;《教育学》多媒体课件获江西省高校多媒体竞赛三等奖;参加编写教材5部,其中2部获江西省优秀教材二等奖;出版专著2部:《基于教育测量与统计的高等教育研究》和《中华文化经典诵读》。主持完成省教育规划重点课题1项、省教改课题7项、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研究课题1项;主持横向科研课题4项,参加省、部级课题研究20多项。
获评江西理工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管理育人标兵”,以及学校第五届“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钟舟海
钟舟海,男,汉族,副教授,中共党员。1974年生于江西省崇义县,1992-1996在江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学习;1996-2002在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任教;2002-2005在浙江大学中文系硕士研究生学习;2005-今在江西理工大学任教,现为汉语国际教育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语言学、客家文化和高等教育等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教授的主要课程有:《古代汉语》《古代文学》《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语法专题》《词汇学语义学专题》《国外汉学研究》《客家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大学语文》等。主持国家语委语言保护工程专项课题1项(2016)、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1项(《基于语料库技术的赣粤闽客家俗语资源的研究与保护》,2012)、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项目,2项(2012,2015)、江西省教育科学规划项目1项(2011,已结题);参与省部级各类科研、教研项目多项;主持市厅级、校级各类课题多项;出版个人专著2部(《词海泛舟——关于词汇与文化的研究》和《崇义方言俗语汇编》、参编教材3部(其中《实用口语技能训练》为副主编),在核心期刊或其他刊物公开发表论文约30篇。
获评江西理工大学“优秀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教研室主任”,以及学校第四届“最受学生欢迎的十佳教师”等荣誉称号。
院长有话说
学生眼中的外语外贸学院
风里雨里,外语外贸学院等你~
这就是我
如果你喜欢我
可以打电话给我
赣州校区0797-8312508,8312088
如果对我很有兴趣
也可以登陆我的官方网站
http://ffs.jxust.edu.cn/xyjj/xyjj.htm
又或者,进入我的微主页……
我就在这等你来
戳→【报考理由】江西理工大学我最心怡,不信你去看看她们家!
戳→【报考秘籍】江西理工大学招生章程+招生计划+招生微主页,您所关注的都在这里!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进入招生宣传微主页
江小理出品
江西理工大学招生就业处授权发布
创作 / 外语外贸学院
审核 /贺示婷
投稿邮箱:jxusttw@163.com
在下方点赞!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