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院校史】萍乡师范学校学生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的故事

萍乡学院,艺考

萍乡学院

2021-8-10 13:50:26 文/赵阳 图/高雪芬

关注

点击上方蓝字可以订阅萍乡学院哦!

萍乡学院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萍乡师范学校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在校领导的倡导下,学生的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如雨后春笋在校园内成立了。如学生中成立了古典文学、现代文学研读小组,写作小组、邮学、物理、化学兴趣小组,还有气象观测小组等,一时间学校多种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活动成风。

萍乡学院

原退休老师龙学起回忆道:

我当时是气象观测小组的指导教师,学校为小组开辟了一个小小的气象园,还拨款购置了百页箱、风向标及百页箱中的温度计、湿度计、地温计等仪器,活动组由学生自愿报名参加。按组规参加活动,负责每日按时记录当时的风向、气温、地温、湿度等多项气象要素。通过观测活动,使学生掌握了多项气象要素的观测和记录的技能,知道了每天的天气预报是怎么来的,可是由于气象园是在校园内又地处市中心,空气流通性很差及技术水平的缺失,学校活动小组不能利用观测的多项气象要素进行天气预报,在市气象台成立后,我们收数年的记录赠送给了市气象站,受到了他们的欢迎。

萍乡学院

萍乡学院

气象观测小组还同时开展了绘制地理教学地图和制作地理模型的活动。

一、采用土制幻灯透视的简易方法,收师范中、外地理教材上的地图放大在大张报纸上供地理教师教学使用。

二、以瓷泥、纸浆、铁钉、木板为材料,将地理教材上的地图制成模型。使地图主体化、形象化,并用多种颜色的油漆按不同亮度彩色,显示出地图的地形、山川、河流、城市、矿产等,教师在课堂上指着模型进行讲解。

地图的绘制和地理模型的制作,大大方便了地理教师的教学,增强了地理教学的直观性和学生的空间感、立体感,加强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对课文内容的记忆,提高了学习质量。

萍乡学院

凡事都贵在坚持,这些兴趣活动小组坚持数年的好处:一是增强学生对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二是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观点和动手能力;三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教学质量,校友世模参加了写作小组活动后,提高了写作能力,他有一篇作文,用学校发的一本作文本还抄不完,又有校友张淑娴反馈:毕业后分配在南昌市某小学任教,领导分配她教高年级地理课,她利用幻灯透视土法的方法,在数天之内收地理教材中的地图绘制出来了,校领导非常高兴,并说萍乡师范的毕业生真行。四是加深了师生的情谊,1958年中师毕业的校友黄鹤林,是当年气象观测小组的组长,现任分宜县党史办公室的主任,当年我和他在气象观测组朝夕相处加深了彼此的感情。现在他离校已半个世纪了,还保持着和我密切的联系。每逢节日,他都会来电问候,他有什么作品就会寄给我品尝。1990年4月5日就给我寄来一本由他主编的《纪念分宜县解放四十年》专辑一本,其中收录了他的多篇文章。

萍乡学院

——原萍乡师范学校退休老人龙学起追记

图片来源网络

编辑|朱一鸣

审核|陈国俊

萍乡学院公众号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江西本科院校-萍乡学院-微高校-院校号-萍乡学院-【萍院校史】萍乡师范学校学生课外兴趣活动小组的故事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