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耳朵,我们又见面了。欢迎收听周末电台系列栏目“百名党员的入党先声”第一期:《张弥曼——与古鱼研究“先结婚后恋爱”》
一九五三年,她响应新中国“地质报国”的号召考入北京地质学院,后被选拔赴莫斯科大学学习古生物学,选择古鱼类研究。一九六零年,她回国进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工作,开始了她的“寻”鱼生涯。年轻的她,每年有三个月都随地质勘探队在荒野采集化石。她曾说过“克服困难,是一件很高兴的事情,好长时间不洗澡不洗头那是很普通的事情,差不多每年都要带虱子回来,毛衣里面的衬衫,回来都只能煮一下。”
在约三点八亿年前,究竟哪一条鱼走上陆地,最终演化成四足动物。古生物学家为此进行了数百年的寻求和研究,其中鱼何时学会呼吸,何时有了内鼻孔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正在瑞典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进修的她,在没有CT扫描技术的情况下,通过复杂严谨的化石还原技术研究了云南曲靖杨氏鱼、奇异鱼的结构。大胆指出,它们没有内鼻孔,是一种原始的肺鱼。
这一观点挑战了当时的权威学说。她说“我们总的来说都是在研究进化,从水到陆,是一大步,没这一步的话也就没有我们。”她的发现让世界古生物界为之震动,对四足动物起源,新一轮的探索由此开启。
随着中国云南曲靖陆续发现震动古生物界的泥盆纪,志留纪鱼花石,她的观点逐渐获得学界认可。二零一八年她获得了“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她开创新的工作,为水生脊椎动物向陆地的演化提供了化石证据,八十二岁的她,是中国第五位获得此殊荣的女科学家。她对科学的热爱是如此深沉,正如她在《朗读者》中所说的那样:我遇到过千种不同的动物,目睹千般绝妙的事物。然而,没有你,我做了什么都是失落;有了你,我做什么都是收获。
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这是一个哲学问题。而她却用对地质科学的毕生探索,漂亮作答。她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世界杰出女科学家奖获得者张弥曼。
本周周末电台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你的聆听,我们下期再会。
文案|温冬梅
音频剪辑 | 朱玉虹
封面 | 聂鹏承
图片 | 来源网络
编辑 | 吴冰
责编 |丘彦君 赖华春
终审 | 朱敏
▼更多科院新闻,敬请留意科技学院官方网站。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