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电台 | 李玉——研寻食菌惠民生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艺考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2021-7-08 02:34:11 文/马诗云 图/郭婧宸

关注

亲爱的小耳朵,我们又见面了。欢迎收听周末电台系列栏目“他们,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第七期:《李玉——研寻食菌惠民生》。

作为“小木耳大产业”的领路人,现年76岁的李玉是我国食用菌领域唯一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菌物科学和工程产业化研究。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初心不变,心系农民。“哪里农民需要,我就出现在哪里”,2012年以来,他不顾70多岁高龄,率队深入全国40多个深度贫困县市进行科技扶贫,每年有280余天奔走在河北阜平、山西临县、安徽金寨等革命老区,云南澜沧、贵州铜仁、新疆阿尔泰等边陲一线。

走在崎岖山路、冒着严寒酷暑、克服高原反应,日行颠簸近千公里,成为帮助贫困地区、困难群众在蘑菇地里捡钢镚的“财神爷”。面对农村无资金、无技术的窘境,他慷慨捐款480万元,帮助农民从零起步发展香菇产业扶贫。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投身科研,矢志战贫。他在国内首倡“南菇北移”“北耳南扩”等食用菌产业发展战略,探索出以“科技专家+示范基地+农业技术员+科技示范户+辐射带动农户”的“五位一体”食用菌科技扶贫模式,打通科技扶贫最后一公里,引领食用菌栽培成为95%的贫困县主导性扶贫产业。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前往陕西省柞水县金米村了解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称赞柞水木耳是“小木耳,大产业”。

李玉和柞水的缘分,始于2017年。那年,吉林农业大学在柞水县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助力柞水县食用菌产业脱贫攻坚。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在柞水的木耳大棚里,360°高清摄像头和传感器等数据系统实时监控木耳成长情况,收集温度、湿度等关键要素信息;通过智能分析,实现木耳大棚自动通风、自动遮阳和自动喷水。

在李玉团队的技术支持下,柞水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木耳小镇”,年产木耳菌包能力近1亿袋,年产干木耳3750吨,实现产值近3亿元,已有3138户贫困户依靠木耳产业稳定脱贫。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李玉表示,跟“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这一荣誉比起来,他更开心的是脱贫攻坚战的胜利,“我走了这么多地方,看来那么多乡村,原来的落后状态通过精准扶贫改变了面貌,真是让我由衷幸福。绝对贫困的标签撕得可真不容易,能够有幸参与其中,我为自己和团队感到骄傲。”

本周周末电台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你的聆听,我们下期再会。

——往期回顾——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周末电台 | “农民院士”朱有勇播科技种子

赣南师大科技学院

周末电台 | 崔雪琴——老土布织造新生活

文案| 温冬梅

音频剪辑 |张祺悦

封面 | 王淑红

图片 | 来源网络

编辑 | 邓愈越

责编 |丘彦君 赖华春

终审 | 朱敏

▼更多科院新闻,敬请留意科技学院官方网站。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江西本科院校-赣南师范大学科技学院-微高校-院校号-赣南师大科技学院-周末电台 | 李玉——研寻食菌惠民生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