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万,对于学校办学微不足道。但它是我对学校、对林业教育、对学生们的一份情怀。”
6月19日,江西农业大学举行了一场温暖而庄重的捐赠仪式,82岁的杜天真老教授将毕生积蓄110万元,捐赠给学校设立“林业教育基金”,用于奖励江西省林业类专业师生,投身林业事业。
退休老教授捐资百万助学的消息在校内外传开后,师生们对杜天真的义举由衷地敬佩,却一点也不意外。
情节使然!
1959年,19岁的杜天真从浙江省东阳县的一个小山村考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江西农业大学前身),毕业后留校任教,2009年,在副校长岗位上退休,年过八旬的杜天真,有太多的头衔和荣誉,而他最喜欢的确是“杜老师”。
“学生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财富,我很感谢我的每一个学生,是他们成就了我做一名合格的大学教师。”当了一辈子老师,杜天真最怀念与学生们在一起的时刻。
从教58年来,杜天真自豪地说:“我这辈子大的成绩不敢说,但我没迟到过一节课,也没有马虎应付过一节课。”
对待学生百***的认真和负责,也让杜天真感受到了教师特有的幸福。一次,杜天真到万年县出差,一学生得知后,特意赶来看望他,“杜老师,如今我已退休多年,但您写给我的毕业留言我一直留着,也记着,谢谢您!现在我把它作为对我儿子的要求。”
80级学生李晓洁至今还记得杜老师在毕业24年后的同学聚会上,当场叫出了30名同学中24个人的名字。
即便退休了,64岁时杜天真还主动承担了城市规划专业《城市林业》这门新课的开设。林学专业是实践性强业,为增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杜天真带领学生深入林场、自然保护区开展现场教学,经常从早跑到晚,中午只能在山上吃干粮,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
学校在山区农村设有不少科研实践基地,彼时暑假,杜天真都会带着科研团队的成员进行科研活动,一个暑假下来,每个人都要晒黑一层,瘦上几斤。
白天奔走于十几个科研实践基地,测量树木大小,记录长势,有时候还要浇水、施肥、修枝、打药;晚上有时借住在附近村民的土房子里,有时就住在山上临时搭建的草棚里。
“被蚊子咬的浑身是包,但因为太累了,居然也睡得挺香。”学校首席教授刘苑秋,一度是杜天真的学生。据介绍。当时一位没怎么吃过苦的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几度想退出,但看到杜老师这么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都和大家一样同吃同住,也就硬撑过来了。
70多岁时,他还带领学生到修水县开展荒山绿化成效野外调查,和学生们同吃同住同工作。
杜天真喜欢和学生们在一起。
“现在,我每天在校园里隨时隨处可见一张张阳光稚嫩的脸庞,我虽然不认识他们,但感到特别亲切、可爱,他们会使我联想到已经毕业的学生和校友的工作、成长和成就。我就想,几年以后,这批可爱的学生就将走上社会,也将成为社会各领域的有用之才。”这也成为杜天真设立“林业教育基金”的初衷,他期望孩子们茁壮成长,有责任有担当,成为社会栋梁之才。
到了耄耋之年,杜天真一如既往保持着那股为人治学的“天真劲儿”,对于工作仍怀有强烈的紧迫感。“80岁了,还有人请我作报告、当评审,我不能吃老本,跟不上时代。”
杜天真一生倾力于林业科研工作。从20世纪80年代的鄱阳湖区防护林建设,到90年代的全省消灭荒山植被恢复,再到21世纪的林业创新发展,江西省林业发展的每一个重要阶段,都留下了杜天真攻坚克难、服务社会的足迹。60多年来,他深入林场、苗圃、山头、地块,开展林业科研、指导生产实践,足迹遍布江西的山山水水。
退休后,杜天真仍然站在林业科研最前沿,研究专业问题,向有关部门积极建言献策,还接手担任了江西农大老科协会长,一干就干到80岁。
“我现在的状态是生活能自理、行动可自如、表达很自然、工作有自信。我愿意为学校、为林业一直工作下去。”如今,82岁高龄的杜天真依然全身心地做好每一件事,因为他始终倡导和笃行——“只要有心,就会有好的思路;只要用心,就会有好的起步;只要尽心,就会有好的成效。”
在“杜天真林业教育基金”成立暨颁奖大会上,记者看到,杜天真亲身参与设计的奖励证书,朴素简洁的扉页上,题写着他郑重的亲笔:“我为教育奋斗一生,学生幸福我一辈子!”
▲点击阅读初心连环画第一百期:林苑赤子杜天真
党史教育
往期回顾
毕业季典礼 | 愿你此去繁花似锦 归来仍是少年
“声”情告白!江农“奋斗百年路,启航新征程”教职工合唱比赛举行
朱述斌:他和老乡们一起种下“幸福果”
图文编辑 | 文静怡
图文来源 | 江西农业大学官网 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 |王诗慧
审核 | 高芸
监制 | 贺一松
点分享
点点赞
点在看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