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小耳朵,我们又见面了。欢迎收听周末电台系列栏目“他们,奋战在脱贫攻坚战场”第五期:《崔雪琴——老土布织造新生活》。
一块土布有什么用途?它可以做成服装或是家居用品。但你是否知晓,小小土布也可以让一方百姓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赞皇县位于太行山脉中段东麓,境域内山峰雄奇、风景秀丽。可由于历史原因和自然条件等制约,该县一度被确定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面对这样的情况,县里有位“能人”将传统手工织布技艺与扶贫结合起来,赋予了土布新的时代意义。
她叫崔雪琴,当地百姓亲切地把她称为扶贫路上的“织布状元”。10月17日,崔雪琴荣获2020年全国脱贫攻坚奖。就像那一块块质朴的土布,崔雪琴始终一步一个脚印,践行着自己的初心,为当地乡亲带来幸福的希望。倾心老土布,一生事业有寄托。
“回家吧,老祖宗留下的手艺不能丢。”母亲的这句话,让崔雪琴决定回家乡织布。
“70多道工序、70多种声音,只有原汁原味的手工技艺才能发出。”说起赞皇原村土布,崔雪琴声音中充满了柔情。传承古老技艺,带领乡亲们过上好日子。立下这个目标,崔雪琴已然拥有了直面困难的勇气。
前期,崔雪琴每天都骑着自行车奔波在寻找这些物件的路上,经过几个月的东拼西凑,才找来了7架手摇纺车和5台木结构的织布机。崔雪琴就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开启织布计划。
崔雪琴每件事亲力亲为,每一项繁琐又耗时耗力的工作她都会认真细致地完成。作为“原村”土布纺织技术非遗传承人,崔雪琴向留守妇女、贫困家庭妇女无偿传授土布纺织技术。
她带领1000多名农村贫困妇女不断整理、创新生产工艺,把原村土布由单一品种发展为纯植物染棉工艺、泥土染布等天然环保工艺等多种品类,领导制定土布行业标准。她相信,原村土布不是简单的粗布,土布一样可以做成“高大上”的产品,一样能穿出时尚的“国际范儿”。
2007年,在赞皇县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崔雪琴成立了河北省**农村妇女专业合作社——赞皇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现如今,合作社不仅有了完整的产业链条,产品更是从简单的床单、衬衣增加到服装服饰、家居用品等六大系列,图案也发展到了2000多种,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钢木织布机350多台。
为传承土布历史文化和传统织布技术,让更多的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原村土布纺织”技艺,2019年6月,崔雪琴建立了赞皇县太行原村扶贫文化产业园暨原村非遗文化产业园。在衣、食、住、行方面打造科学性、艺术性、文化性为一体的现代生态观光、文化传播、健康养老、非遗体验和研学实践教育基地,以此来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经济收入、带动周围更多村民脱贫致富。
赞皇原村土布第一代传承人是她的姥姥王红玉,第二代传承人是她的母亲秦喜辰。她听母亲常说:“你姥姥当年纺花、织布养活了我们一家人,希望你能将姥姥的手艺传承下去,这是我多年的夙愿”。把纺花织布手艺传承下去,也成了崔雪琴的夙愿。在她看来,土布代表的不仅是文化传承,还是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希望。
本周周末电台就要和大家说再见了,感谢你的聆听,我们下期再会。
——往前推荐——
周末电台 | 支月英——无私奉献,初心依旧
周末电台 | 毛相林——用真心蹚出“致富路”
文案| 焦珂
音频剪辑 | 张祺悦
封面 | 王淑红
图片 |来源网络
编辑 | 邓愈越
责编 |丘彦君 赖华春
终审 | 朱敏
▼更多科院新闻,敬请留意科技学院官方网站。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