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记者团
扬新锐,话说身边榜样;
颂新风,讲好校园故事。
喜迎小年
小
年
快
乐
小小年夜祭灶君
年年都迎财神到
快迎牛年祥瑞归
乐喜朝朝好运来
小年是春节的序曲,如果说春节是中国人的狂欢节,那么小年就是狂欢前夜的兴奋与忙碌;由于各地风俗不同,被称为小年的日子也不尽相同;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三,部分南方地区是腊月二十四,旧时官家二十三,百姓二十四;小年一到,“年”就真的来了!
小年的由来
相传,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乞讨。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封他为灶王,负责管理凡间各家的灶火,每到腊月二十三,二十四都要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锅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是一家的保护神。于是,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小年的习俗
祭灶王
民间传说,小年这天,灶王爷要上天汇报每家人的善行或恶行,然后玉帝会根据汇报情况进行赏罚;因此祭灶时,人们会将一些糖瓜,清水,料豆等摆在灶王像前,以表自己真诚祭拜灶王爷,祈求灶王爷降吉祥于全家人。还有的说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那里讲坏话了。
吃灶糖
过去,祭灶时都会给灶王供奉糖瓜,糖瓜是一种麦芽糖做成的糖,非常甜,寓意希望给灶王爷吃了以后,让他嘴巴甜一点,上天给玉帝汇报时多言好事。但是毕竟灶王爷是神,不会真正的吃糖,最后糖瓜也就落在了小孩的嘴里,那时物资匮乏,小孩子很少有机会吃到糖,所以晚饭后的糖瓜就更令人期待了。
剪窗花
剪贴窗花是最盛行的民俗活动,窗花内容有动,植物各种掌故,如喜鹊登梅,三羊开泰,狮子滚绣球等种类繁多,贴在窗户上,寓意新的一年越来越好。
贴春联
小年以后,家家户户都要写贴春联,用最普通的红纸黑毛笔,写下简朴却不失年味的对联,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大门上的对联是一家的门面,需要特别重视,每当一大家子为此出谋献策的时候是最温馨的了。
扫尘土
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掸尘”,汉族还有句民谚叫做:“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在春节前扫尘是我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它蕴含了人们“推陈出新”“辞旧迎新”“破旧立新”的愿望和期待,寓意把一切不美好的东西统统扫出门去,因此,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房子,对住所进行彻底的大清理,干干净净地迎新春。
洗浴
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过小年这天,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沐浴更衣,把上一年的尘埃晦气除去,把新一年的好运带来,寓意新年新气象。
南北方小年之差
在中国民间,小年有“官三民四船五”的传统,北方地区在南宋以前都是政治中心,受官气影响较重,因此小年多为腊月二十三;相反,南方地区远离政治中心,小年便为腊月二十四;而沿湖,海的居民,则保留了船家的传统,小年便定在了腊月二十五。
而当今南京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地方,这是因为在明代朱棣篡夺皇位后实行了暴政,当时的百姓在永乐元年正月十五举行灯会,心里纷纷怀念朱允炆时代的宽政,场面胜似过年,因此在南京地区,正月十五的元宵节便成了小年。
小年一过,新年的脚步就越来越近了,无论是在南方还是北方,回家过年都是给亲人最好的礼物,家,是让我们丢掉疲劳,抛下烦恼的地方,小年夜是家人团聚吃饭的日子,让我们带上微笑,带上祝福,回家看看吧!
21世纪的小年
在这个信息化便捷的时代,网络的迅速变迁也影响着小年,人们开始用网络贺卡或微信红包等方式去庆祝节日,送出祝福,同时通过网络上的交流使得南北方人民对彼此的习俗有了更多的了解,人们也都慢慢尝试用新的方式去庆祝这一古老的节日。
你get到这些年俗了吗?
你的家乡
还有哪些独特的习俗呢?
快来评论区和城城一起探讨
中国各地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吧!
年俗传承 | 年味知多少(年前篇)——“年满人间”作品征集
冬去春来,又是一年立春
国旗国徽国歌最新标准版本,你知道吗?
流年·觉时惜华
微信还可以这样玩?
南城记者团
责编 |朱小蔚
审核 | 强慧媛
文字 | 杨婉婷 虞新影
编辑 | 杨婉婷 虞新影
图片 | 杨婉婷 赵微来源于网络
校正 | 赵微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