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
春
立,始建也
立春,春气始而建立也
冬去春来,万物复苏
从此雪消风自软,梅花合让柳条新
立春三候
一候东风解冻
立春之日,东风送暖
世间万物纷纷
从冰冷的冬日中苏醒过来
二候蜇虫始振
蛰伏了整个漫长冬日的昆虫
被春日的暖意惊醒
动而未出
三候鱼陟负冰
鱼儿感受到了春日的萌动
渐渐向水面游动
河面没融尽的碎冰
如同被鱼儿背负着一般
浮在水面
立春习俗
打春
打春,指用鞭子抽打泥土做的春牛,祈愿新的一年五谷丰登。
相传打春的风俗最早来自皇宫,西周时期“周公始制立春土牛”,宋代“自京都至各州县俱于衙前陈列土牛”,清代《燕京岁时记》中也记载:“立春日,礼部呈进春山宝座,顺天府呈进春牛图,礼毕回署,引春牛而击之,曰打春。”
春天到了,人容易犯春困,牛也会懒洋洋,挥鞭一打,象征着把人和牛的懒惰都打走,意在鼓励农耕,发展生产,以祈丰年。
咬春
咬春即在立春这天吃春饼、春卷、萝卜等食物,祈求身体健康。一个“咬”字,道出节令的众多食俗。
杜甫曾在《立春》一诗中写道,“春日春盘细生菜,忽忆两京梅发时。盘出高门行白玉,菜传纤手送青丝。”可见唐代已有立春做“春盘”的习俗,将韭菜、春饼等置于盘中作为食品,寓迎新之意。
咬春也是古人的食疗养生法。立春之后,天气由寒转暖,萝卜、韭菜等食材有辛甘发散之效,利于生发和保护阳气。《燕京岁时记》亦云:“是日,富家多食春饼,妇女等多买萝卜而食之,曰咬春。谓可以却春困也。”
立春诗词
《减字木兰花·立春》
(宋)苏轼
春幡春胜,一阵春风吹酒醒。
不似天涯,卷起杨花似雪花。
《立春》
(宋)黄庭坚
韭苗香煮饼,野老不知春。
看镜道如咫,倚楼梅照人。
《人日立春》
(唐)卢仝
春度春归无限春,今朝方始觉成人。
从今克己应犹及,颜与梅花俱自新。
立春是二十四节气之首
是一个新的轮回的开始
年味渐浓
过去这一年的悲喜沉浮
都让它过去
让我们以立春为新的起始
新的一年重拾信心和勇气
为爱付出,为梦想努力
本期出品
宣传部
本期审核
翁煜
早安
午安
晚安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