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指示思想,以实际行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7月10日,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匠造——绿色高效筑梦援乡”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结合机电学院专业特色,来到实践第一站:苏州市乡村振兴学堂、柳舍村等地,通过开展实地入户采访、书记工作室访谈、分发调查问卷等形式对江苏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大学生返乡就业创业情况以及农业机械化水平展开调研。
Vol.1
实践第一站
Vol.1
苏州乡村振兴学堂
团队首先前往苏州乡村振兴学堂参观学习。学堂是江苏省首个乡村振兴综合实践教育培训基地,是集中展示苏州乡村振兴成就的平台、培育乡村振兴人才的摇篮、汇聚乡村振兴智慧的高地。
团队成员学习苏州乡村振兴发展之路。///
@暑期三下乡
参观“振兴展示馆”了解苏州乡村振兴发展史
“振兴学堂”,是学员们学习的主要阵地,一根根木柱支撑着大课堂的屋顶,天花板上铺的是望砖,学员上课的椅子是一排排长凳,一种就久违的农村大队气息,十分接地气!
Vol.2
柳舍村
随后实践团来到“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柳舍村开展实地调研。一到柳舍村,就被眼前优美的环境和整洁的道路所吸引。柳舍村不仅有着古朴的风格,还兼具现代化农村的整洁。百家民宿聚集,各自风格迥异,独具特色。怀旧复古的半山艺、多彩多色的十八舍、与茶为伴的易成居、美式田园的花坊孖、还有更多风格民宿即将进驻。
柳舍村的导览图
实践团成员在柳舍村书记工作室,对朱书记进行了专门采访。朱书记表示:“现在的柳舍村自成旅游景区,不仅有民宿,还有配套的咖啡馆和茶社等多家休闲场所,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实现了村庄环境的生态可持续发展”。随后,团队成员通过走访调研,了解到柳舍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引进全新文化旅游产业进入柳舍村,打造别具特色的民宿聚集地。
采访书记
做详细记录
通过居民采访及调查问卷反馈,我们了解到目前苏州农村本地大学生回村就业创业人数不多,大部分是外来投资者,另外,苏州农村主要粮食作物耕种机械化普及率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标准,如插秧机、收割机、无人机植保、烘干设备等使用率已大规模普及。由于部分地区地形的影响,以及未形成规模化种植,蔬菜、果树等特色农业的农业机械化率稍低,农机设备的使用率还有待提高。
助力乡村振兴,每个人都在路上。作为当代青年大学生,匠造团队的成员们利用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走出校园、走向乡村、走向基层,为地区乡村振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用红色的青春写下了大学生应有的担当。
转载自:机电V时代
初审:司聪
终审:赵俊韬
玩转经贸
育厚德之人,炼强技之才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