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在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时代,《书》学研究越来越受到重视,《尚书》的现代诠释显现出巨大的张力。《尚书》屡次被国家领导人在讲话中引用。此次三江通识大讲堂第57讲,由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与三江学院共同携手,助推方志文化进校园,邀请到了中央电视台《典籍里的中国》节目特聘专家《尚书》大家钱宗武教授,为我们讲解典籍里的中国——《尚书》的台前幕后。
师者,人之模范也。
钱宗武,扬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尚书》学会会长,《典藏里的中国》特邀专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尚书》学文献集成与研究”首席专家,中宣部《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首批解读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古汉语研究》《先秦文学与文化》《Macrolinguistics》等学术期刊编委。曾先后赴欧美、日韩、港澳台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讲学和进行学术交流,多次主持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和学术讨论。出版著作24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参与或主持的研究成果曾获“中国国家图书奖”、“五个一工程优秀图书奖”、“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吴中江校长致词
吴校长指出,三江学院作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为建设高水平的民办大学,学校先后提出了近阶段的四个坚持、广大任务建设思路以及学校的发展愿景;立足现实,着眼长远,系统设计,创建“三教融合,三院协同”的人才培养模式。
他提到,在通识教育工作中,学校于2020年6月与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达成了战略合作,在共同开展科学研究和学生通识教育方面进行合作。在建党100周年之际,江苏方志大讲堂与三江通识大讲堂将共同打造一张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强大精神力量的闪亮名片。
他说,本次走进大讲堂的钱宗武教授所要讲的《尚书》其实与我校有着很深的渊源,“三江”之名皆源自于《尚书》,这一观点也得到了钱教授的赞同和认可。最后他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我们做人的精神力量,我们也要紧密地对接江苏发展需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把三江学院建设成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成功的、充满幸福感的、地方离不开的、特色鲜明的一流应用型民办大学。
江苏省地方志办公室党组书记、主任左健伟讲话
左主任指出,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为落实 “以史育人、以史铸魂”的“四史”教育,地方志办公室专门打造了方志大讲堂。此次方志大讲堂来到三江学院,与三江的通识大讲堂结合,共同为三江学院的广大师生进行方志文化的宣传和教育。他介绍到,中国的历史是由三个部分组成的,一是国家的历史,称之为“史”,二是地方的历史,称之为“志”,三是家庭的历史,称之为“谱”,“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这三大体系共同铸就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华文化之所以能够五千年一脉相承,延续不断,正是因为这三大支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他提到,“为党立言、为国存史、为民修志”是地方志工作的重要职责,今天有幸能邀请到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著名专家钱宗武教授来到方志大讲堂,作为方志人十分感谢钱教授对于方志文化的情怀,同时也希望通过今天的讲堂能让更多人了解历史文化,从历史文化中间去汲取智慧,共同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周更生主持讲座并总结讲话
周副校长对钱教授的到来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他说,通过今天的讲座,让我们对于《尚书》有了更深的了解、学习,领略到了《尚书》的核心价值和现代意义,强调了只有典籍中的中华文化能够被传承和弘扬,国民的文化自信才能得以彰显。
周副校长说道:“今天的精彩报告让我们更加坚定了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和初心,我们一定学习传承钱老严谨治学的精神,把学校办好,把人才培养好,我们有信心,有这样的目标和追求。”
讲座现场
博学而不穷
钱宗武教授主讲:《尚书》的台前幕后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2021年2月12日开播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第一期选取《尚书》作为开篇之作,之所以选择《尚书》作为开篇,是因为《尚书》是人类文明史上最早的政书和史书,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是方志之肇始。《尚书》构建了华夏文明最早的知识体系,是华夏文明一些重要思想、理论、概念、观点的源头。《尚书》也是最早外传的中国典籍之一,当代英国汉学家彭马田就曾说:“除非你读《尚书》,否则我不认为你能理解今天的中国。”
下面,让小江为同学们介绍一下钱宗武教授的主讲内容吧!
一、台前节目的总体设计,精益求精
《尚书》是“政书之祖,史书之源”,其文献性质就是中国最早的政史资料汇编,所以,《典籍里的中国尚书》必须紧紧围绕政治和历史展现《尚书》的内容。
那《尚书》的核心价值和现代意义是如何表现的呢?《典籍里的中国尚书》里有两个戏剧部分演绎,一个是“大禹治水”的故事,一个是“牧野之战”的故事,前者是政治,后者是历史。《禹贡》的“大禹治水”的核心价值强调的是华夏九州的多民族性和大一统思想;其现代意义是自古一体的华夏九州,拥护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必须团结统一。《牧誓》的牧野之战的核心价值强调的是得民心者得天下;其现代意义是中国共产党人必须执政为民,为人民服务,在任何困难面前,中国人同心同德,团结一致。
《尚书》按时间顺序编排史料,一共分为四个部分:《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共五十八篇。其有四种文体:典、诰、誓、命。它在戏剧情节的设计方面,有扎实的文献依据,让其有可读性,为台前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二、幕后史实的考定,严谨惟真
《典籍里的中国》对幕后节目史实的考定惟实求真、严谨科学,立志将历史的原本面貌还原出来展现给屏幕前的观众。钱宗武教授指出,要做好幕后节目的史实考定,必须要有语言学的知识素养,同时必须要有方志学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
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中国’这个词,在文献中最早出现在《尚书》里。” 蒙曼说,禹划九州是中国,尧舜禹、汤文武、孔夫子、伏生也是中国;“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是中国,“敦睦九族,协和万邦”也是中国……
《尚书》书名号的错误标识的例子:《今文尚书》、《古文尚书》,正确的标识应该是:“今文《尚书》”、“古文《尚书》”。《牧誓》篇并未提到姜太公参加“牧野之战”,但《典籍里的中国》姜太公参与了戏剧表演里的“牧野之战”。钱宗武教授还给我们介绍了古、今《尚书》里的地名的古今不同之处,理清了古、今《尚书》的界限混淆。
三、台前幕后剧本的修改,一丝不苟。
据节目组统计,《典籍里的中国尚书》单期节目就有585人参与制作,咨询相关专家65位,查阅相关书籍68本、论文上千篇,整理资料几百万字,剧本打磨了53个版本。面对细节的处理,钱宗武教授从语言学的角度,列举了多个例子,表明了对学术研究的一丝不苟,既要尊重古代的历史,又要增添现代的内容,不能为了满足观众的趣味性而擅自改动。
四、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天道酬勤,大道惟公。
在讲座的最后,钱宗武教授向在座的各位同学们寄予了厚望。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缩影和写照。中华文化的经典教育是文韬武略、至贤至圣,需要我们去推广它,去普及它,这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唯有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复兴伟大民族精神。
笃行而不倦
《尚书》作为“政书之祖,史书之源”,意义重大,在今天这个时代我们为什么还要学习《尚书》?
社会发展是螺旋式发展,历史也是螺旋式发展的历史,内容不一样但实质是一样的。世界上有四大文明古国,四大文明古国中其他三个文明古国都陨灭了,只有我们中国的文化能够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方志。由于我们有非常优秀的文化传统和文学传统,我们的祖先积蓄的智慧都记录在古老的文学里保存下来了,所以一代代人才能从文学里面吸取到祖先的经验和智慧。《尚书》代表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精神文化层次的东西,是教你怎么做人、怎么治理国家的学问。我们的祖先把国家治理得很好,虽然遇到挫折,遇到灾难,但是我们能够坚持下来,就是由于我们和其他的文明古国比起来有悠久的文化,我们现在也能够在典籍里面寻找这些经验。如今我们与世界接轨,与西方国家接轨,虽然在一些技术方面要向他们学习,但我们在精神文化方面一定不会比他们差,在与他们的文化碰撞交流的同时,有一部分人因为一味地吹捧和追求西方文化,而丧失了文化传统和精神,迷失了自我。《尚书》里从头到尾都讲民族、民生和民治,不学习感觉不到它的重要,真正学习了才会感受到它的重要性。作为大学生,特别是在像三江学院这样开展通识教育的学校,我们就应该抓住机会多读经典,多读名著,多思考。
钱教授,请问您对当代大学生读《尚书》或者了解《尚书》有什么建议?
《尚书》在我们的汉语里面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在所有的分析里,《尚书》是最难懂的,如果把《尚书》读懂了,那么再去阅读其他东西都是没有问题的。但现在有一种现象是:能者不为,为者不能。《论语》现在翻译成一百多种文字,但并不是每一种译文都值得去读的。因此,大家现在要在老师的指导下,读最好的书,花最少的时间,和最好的大家进行思想上的交流,这样才能得到极大的文化享受。
《尚书》原文已经丧失,现多为他人编撰。刚刚听您讲今文《尚书》是公认为真的,想问一下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今文《尚书》的版本据说是伏生传承下来的,古文《尚书》的版本是孔子的后代传承下来的。清代阎百诗通过考证,证明了古文《尚书》是东晋人写的一本伪书,但是通过清代学者的艰苦努力,发现假的里面也存在着真的。因此,从思想史的角度来讲,古文《尚书》也是非常重要的。
《尚书》的流传史是展现中华文脉薪火相传、不绝如缕的最佳代表。作为经典中的经典,《尚书》总结的治政经验、历史规律和思想观念,具有时代超越性和真理延续性,经典的当代价值亦将日益彰显。读《书》知先贤治政之本,知朝代兴废之由,知个人修身之要。此次通识大讲堂钱宗武教授为我们带来的精彩纷呈的讲座让大家受益颇丰,对《尚书》 的了解更上一层楼。
最后,小江特地为大家保存了讲座的直播回放,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按钮,即可观看当天的直播录播,回顾精彩瞬间!
图丨吴疆应山 邝凯元
文丨吴蕾蕾 朱家怡 黎春莉
编丨吴蕾蕾
(点击即可阅读)
三江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增至11个
三江学院首届“校花”评选,你pick谁?三江**宿舍写真
2021314
三江女生图鉴
2020三江温暖图鉴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