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攻坚克难中壮大,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为了大力营造共庆百年华诞、齐心共创新局的浓厚氛围,江苏海洋大学官微推出“献礼100”专栏,分“读100”“思100”“画100”“答100”“忆100”“唱100”“赞100”“爱100”“创100”“行100”十个系列专题,讲述波澜壮阔的党史故事,挖掘报道身边的党员事迹,记录贺岁百年的精彩瞬间,齐声唱响共产党好的主旋律,激励全校师生弘扬伟大精神,以更加高昂的姿态投身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
今天推出“忆100”⑤专题——“三大战役”,带领大家重温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解放军在战略决战——辽沈、淮海、平津战役中取得的伟大胜利。
天翻地覆慨而慷
硝烟散去,精神永存
重温那段峥嵘岁月
铭刻红色记忆,汲取奋进力量
时光回溯
1948年底的中国
面临着重大的历史转折
辽沈战役,曙光从这里初现
1948年9月,中共中央在石家庄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政治局会议,提出用5年的时间从根本上打倒国民党反动统治。当时,在全国五大战场中,只有东北战场上的军力和经济力超过了国民党军,因此,党中央决定,将战略决战首先选在东北战场。
锦州,被称为东北的“咽喉”,控制着东北与华北的通路。解放战争中,攻克锦州相当于封闭了东北国民党军撤向华北的退路。根据中央军委指示,1948年9月12日,东北野战军挥师南下北宁线发起辽沈战役。
辽沈战役中,当地百姓组成担架队,积极支援人民解放军 。
1948年,辽沈战役期间,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解放军突击队冲向辽宁锦州城垣。
70多年前,关乎中国前途命运的战略大决战,在辽沈大地打响。东北大地上,双方共计投入兵力160余万,经过52天的鏖战,东北全境终获胜利解放。历史证明,我们党作出了一个极其重要的正确决策。正如毛泽东主席所预判的一样,我党我军拥有了东北这个强大的战略后方,全国的胜利就有了巩固的基础,这也为淮海、平津战役的胜利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位于锦州西北约20公里的牤牛屯村,曾是东北野战军锦州前线指挥所所在地。如今,借助红色资源发展旅游经济,这里的老百姓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淮海战役,小车推出来的胜利
冬日早晨,薄雾散去,宁静的河水从村里淌过。新春将至,家家户户置办起了蔬菜、禽蛋等年货。
位于江苏徐州市邳州的碾庄村,是70多年前淮海战役的首捷地。在碾庄圩地区,解放军歼灭黄百韬兵团约10万人。当年波澜壮阔的战争场景,定格在一张张黑白照片上、镌刻于一封封泛黄的战时电文中。
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淮海战役期间,中原人民支援解放军的架子车队把弹药运往前线。
淮海战役中,人民解放军突破浓烟密火,扑向国民党军的指挥所鲁楼 。
碾庄圩有两道圩墙,圩墙间有宽约10米的水壕,易守难攻。在碾庄围歼战的作战中,解放军艰难地与敌人展开逐屋逐堡的争夺。解放军华野6纵爆破组长张树才挺身而出对连长说:“不炸掉地堡,我决不回来!”随即抱起20多斤重的炸药包向地堡冲去。几个敌人突然出现,张树才扔出手榴弹,对方应声倒下。又有敌军扑来,他毅然拉响了导火索,抱着冒烟的炸药包冲向敌地堡,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部队打通了前进的道路。
上战场前,战士们就做好了牺牲的准备,有的在棉衣上写下姓名、部队和籍贯,有的在口袋里装着准备寄回家的钱,还有的揣着“光荣证”,以便牺牲时能够识别。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时任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曾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淮海战役期间,人民群众共运送了近44万吨粮食,大部分由支前民工以人背、肩挑、车推等方式完成,共出动推车88万多辆、挑担35.5万副、支前民工543万人。
淮海战役期间,山东省泗水县模范运输团运粮的“功劳车”。
淮海战役期间支前民工的常备物品:狗皮、蓑衣、葫芦瓢
是什么原因让人民群众义无反顾选择支前,哪怕付出生命的代价?支前民工们的回答是:“解放军尊重咱们,亲切地叫我小兄弟”“他们在部队休整时,帮我家挑水扫地”“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作风严明”……历史证明,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是决定战争胜利的根本因素。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之下,一片园林郁郁葱葱。苍劲挺拔的雪松,数十年如一日静静地守护着烈士的忠魂。
拾级而上,雄伟高大的纪念塔已庄严矗立在眼前。暖阳下,毛泽东主席亲笔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九个镏金大字熠熠生辉。纪念塔两侧的浮雕,生动展现着人民解放军英勇作战、人民群众奋勇支前的英雄画卷。
平津战役,新中国定都奠基礼
平津战役是决定中国前途命运的三大战役中最后一个战役,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华北军区部队、地方部队百万余人,在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的500余公里的战线上,与国民党军傅作义集团进行了战略性决战。
1948年11月29日,解放军华北第3兵团向张家口地区的敌人发起进攻,平津战役正式打响。张家口被包围,傅作义急令部队驰援张家口。1948年12月初,东北野战军先遣兵团行进中攻克密云,傅作义判断东北野战军主力已经入关,于是急调军队星夜从张家口返回北平。
解放军华北第2兵团第4纵队12旅及地方部队英勇阻击,第2兵团主力昼夜急行军,最终将国民党军队成功包围在河北省西北部的新保安。经过10小时激战,被包围的国民党军队及保安团队1.6万余人被歼灭。
新保安围歼战对战役全局具有重要意义,傅作义失去了在和谈中讨价还价的筹码。此后又经过张家口之战,傅系主力大部分被歼。1949年1月14日,东北野战军第1纵队攻占国民党军天津警备司令部。1月15日,经过29个小时的激战,天津攻坚战胜利结束,我军全歼国民党守敌13万余人。
1949年1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入天津市区。
1949年1月31日,在北平原国民党守军撤离市区后,人民解放军进驻北平城,北平和平解放。至此,历时64天的平津战役胜利结束。2月3日,人民解放军举行进驻北平的盛大仪式。
平津战役战绩辉煌,解放军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解放了华北大片地区。平津战役的胜利,为中共中央机关、人民解放军总部进驻北平创造了条件,成为新中国定都奠基礼。
硝烟已然远去,号角仍在回响。三大战役的凯歌犹在耳畔,激励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来源:学习强国
实习编辑:张华晨
美编设计:武程宇
编辑:李思雨
审核:陈晓艳
往期回顾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