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丨物理创新,获奖三江学子有话说~

三江学院,艺考

三江学院

2021-3-29 13:01:06 文/沈芬 图/黄诗琪

关注

江苏省高校第十七届大学生物理与实验创新竞赛由江苏省物理学会、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与实验创新竞赛组织委员会主办,经过网评初赛,决赛在南京师范大学仙林校区举行。来自全省38所高校的392项作品(含论文类、实验类、企业创新创业类)参加本次比赛,共评出一等奖32项,二等奖79项,三等奖123项,优秀奖20项。江苏省高校大学生物理与实验创新竞赛是省内公认的高水平物理竞赛,主要评选学生的创新作品,如研究论文发表和实验作品创新性及专利发明和授权。竞赛旨在促进我省高校物理及实验教学改革,激发广大学生刻苦学习、锐意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及实践能力。

本次竞赛分为预赛、复赛和决赛。预赛由各参赛学校教务处组织,并将通过预赛的论文或作品推荐至竞赛组委会参加复赛 。复赛由竞赛组委会组织,由专家复审,并确定参加决赛的论文或作品名单。决赛由竞赛组委会聘请竞赛评审委员会组织实施,通过报告、答辩和展示等进行现场评审 。

本次江苏省高校第十七届大学生物理与实验创新竞赛,我校共有五项作品进入决赛,并且取得佳绩,分别荣获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秀奖2项,优秀指导教师1项。

我校参赛的实验类作品,经答辩评审,许庆鹏、钟莹霖、黄森伟3名大二学生的“电测金属杨氏模量实验仪”荣获一等奖;另外4件作品“电阻温度特性测量实验装置的设计与制作”、“基于视觉识别技术的窗帘升降系统”、“智能辅助起身设备”和“智能药箱”分别荣获三等奖和优秀奖。

三江学院

三江学院

三江学院

三江学院

颁奖现场

三江学院

三江学院

三江学院

三江学院

三江学院

荣誉证书

据悉,为了迎接此次竞赛,自赛事通知日起,在创新创业学院支持下,数理部积极做好组织工作,动员师生参与竞赛,广大三江学子借助实验室现有平台,积极投入到学科竞赛中去,在竞赛中不断强化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高质量完成实验作品项目,最终喜获佳绩。尤其是在疫情期间,指导教师和学生克服种种困难进行线上指导;回校后,又抓紧时间进行零器件的采购与加工,不断查缺补漏,共同克服难关。多次校外采购并加工零器件。“一分耕耘一分收获”,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参赛队在此次比赛中交出了令人满意的答卷。

小江有幸采访到获得一等奖的同学,他们分别是土木工程学院的钟莹霖、黄森伟和机械与电气工程学院的许庆鹏同学。

三江学院

敢想敢做 理论成真

电测金属杨氏模量实验仪:装置为减少杨氏模量的测量量,操作简便精度高,创新设计具有可移动性和抗干扰性。作品结合了杨氏模量与双臂电桥实验,由于两个实验都是去测一个微小的量,同学们便产生了将两个实验结合出一个新作品的想法。

三江学院

电测金属杨氏模量实验仪介绍

三江学院

电测金属杨氏模量实验仪

三江学院

电测金属杨氏模量实验仪在现场

敢于尝试 持之以恒

三江学院

三江学院

答辩现场

这场竞赛,从预赛到复赛再到决赛,经历过坎坷,也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从写申报书到一步步改进实验装置,从书面海报制作到现场介绍,三位参赛同学始终有条不紊地进行。在实验作品上,三位同学以所学书本为基础,不断扩充知识储备,活灵活用,积极创新。那段时间在实验室中,总能看到他们认真研讨,投入试验的身影。

钟莹霖同学说道:“既然有这么好的机会,就应该去争取,得到了这个机会之后,不管成绩怎么样,努力就好。有时往往是大家不敢尝试,从而错失了这个机会。”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实验上,有失误,有困惑,也会因为不停的修改而感到苦恼,会在比赛前为最后背稿而忧愁,但正是越挫越勇,精益求精的精神态度,让他们的作品愈发成熟。

对于参与竞赛的同学而言,除了在实验室的反复研究,修改实验,对于现场的介绍展示,也是一个考验,在专家面前,如何准确介绍,精确传达作品至关重要。当问及竞赛时的心态,黄森伟同学表示:“不免有些紧张。在现场,有很多著名物理系的专家与教授,也不乏优秀的参赛选手们,对于自己的作品,期待和紧张的心理共同存在。”

风雨同舟 团结共进

三江学院

许庆鹏

三江学院

钟莹霖

三江学院

黄森伟

对于三位同学而言,物理是优势学科。出于对物理的趣味相投,三位同学一拍即合,组成了团队,参与了此次江苏省大学生物理与实验创新竞赛。

对于一个团队而言,凝聚力很重要,三位同学在准备竞赛的过程中,一直都相互理解。团队中唯一的女生钟莹霖同学表示,自己也是起到了另外两位原本不太熟的同学“桥梁”的作用,两位男生因为自己认识,从陌生人到好兄弟,共同完成了此次作品。

小江了解到,在团队中,每个人都认真完成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责任,不推卸,不掉队。再次,由于每个人擅长的领域有所不用,课程安排也不一样,在分配任务和协调时间方面,三位同学也是主动联系,齐心协力。

数月的团队合作让他们风雨同舟,共同进退。

学得贵师 心怀感恩

三江学院

“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指导老师的认真负责也是竞赛能获得佳绩的原因之一。参赛同学们开玩笑说,自己在很多方面都是第一次,有些“糟心”。老师在作品上给予了很多学术上的帮助和指引;在做申报书和材料报告上,很多问题和细节甚至是老师深夜加班加点改正的。在此,参赛的同学们向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

而在接受采访时,周老师却谦逊地表示,大二的学生们,刚接触大学物理不久,思维上灵活发散,行为上更是敢试敢做,这是他们能够取得优异成绩的主要原因。

“本科时期物理知识点范围框定,这意味着选题易起冲突,学生们的新点子,组委会专家看来也许并无新意,或是同样的新点子,自己做的却没有别人好,都时有发生。”因此,在参赛前,周老师要求学生们要提前了解历届参赛作品,所以,同学们在几番考虑后最终选定“电测金属杨氏模量实验仪”这一选题。

周老师说:“在作品完成过程中,许多看似不可能的点都是在学生们的坚持后,用事实证明了可行性,最终使作品得以完成。老师只是在引导学生去想,主体的完善要交给学生自己。”

在竞赛现场,不仅会有组委会的专家,也会有其余参赛选手,但是,即使紧张,也不能生硬背稿,也要面带微笑、从善如流。有时专家会在自己研究领域的点上深度提问,对于没有经历过答辩的学生们来说,这无疑是对心理素质和临场应变能力的考验。

为了避免学生们在现场过于紧张,周老师提前请了好友为学生们模拟了一个面对陌生老师的环境,去帮助同学们适应。周老师说:“相信经历过这些比赛的同学,在不久的将来进行答辩、面试时一定会更加自信、从容。”

来日方长 砥砺前行

三江学院

参赛师生合影

当小江问到从比赛开始到结束整个过程中,最开心的时刻是什么,钟莹霖同学向我们分享到:主要有三个时刻;第一个就是准备去现场决赛的那天,喜悦感油然而生,算是通过了前期的筛选考验,终于可以现场展示作品。第二个是在比完赛讲解完之后,专家们耐心积极地对作品进行分析和指点,那一瞬间,既体会到师者传道受业解惑的感动,也因自己学到更多而有一丝兴奋。第三个毫无疑问就是得知获得一等奖的时候,有意外,更有喜悦。努力的结果得到肯定是一件很不错的事!

当然,正如黄森伟同学所说,这次外出比赛,不仅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不熟知甚至闻所未闻的知识,也提醒了大家在物理实验创新这条道路上,仍有很长远的路要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这次比赛取得的优异成绩,是对三位同学的肯定和激励,同时也使他们更坚定、更稳重地在学习之路上继续前行。

对于如何在竞赛中取得好成绩,热心的三位同学给出了建议:首先,在比赛的准备过程中,凡是要提前准备,积极主动必不可少。其次,要耐得住性子,经得住考验,要热爱实验,勇于尝试。因为在学习上,基础知识是实验创新的地基,所以掌握好基础知识至关重要。最后,要多问为什么,多琢磨专业知识,“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学习永无止境,贵在持之以恒。

END

三江学院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成功的背后需要日积月累的努力和不畏困难的尝试。在这里,再次恭喜我校在江苏省高校第十七届大学生物理及实验科技作品创新竞赛中取得优异成绩!小江也希望三江学子在未来的日子里砥志研思,积极创新,奋勇向前!

图丨赵丝雨 朱家怡 受访者提供

文丨程妍 高秋琦

编丨高秋琦

(点击即可阅读)

三江学院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增至11个

三江学院首届“校花”评选,你pick谁?三江**宿舍写真

2021314

三江女生图鉴

2020三江温暖图鉴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江苏本科院校-三江学院-微高校-院校号-三江学院-喜报丨物理创新,获奖三江学子有话说~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