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国家全民接种新冠肺炎疫苗的号召,建立学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屏障,根据省市工作安排,我校将于近期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在“知情、同意、自愿”的原则下分批免费接种新冠肺炎疫苗。
疫苗接种共需注射两针
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疫苗接种具体安排如下
↓↓↓
疫苗接种时间
3月26日(周五)
14:00—15:00 以教工接种为主
15:00—20:00 以学生接种为主
3月27日—28日(周六、周日)
9:00—20:00学生接种
疫苗接种地点
江南大学体育馆
(入口在体育馆东南侧,贵宾入口处)
接种流程
1、师生提前阅读“新冠病毒疫苗接种知情同意书”后,在微信公众号“育苗通”中填写建档信息,获取“临时档案二维码”,将二维码截图备用。
2、佩戴口罩,在体育馆东南侧入口处出示苏康码并测温后,有序进入接种场所。提前准备好临时建档生成的二维码(可以截图)与身份证原件,做好进入疫苗登记区的准备工作。
3、在登记区进行登记,出示临时档案二维码(扫描二维码不成功的,需使用身份证原件建档),师生上报自己的户口地址,回答医生的询问,并在签名板上签字,拿到接种凭证后,到接种区进行接种。
4、在接种区进行疫苗接种,接种完成后,由医生在接种凭证上填写接种时间,接种人员必须到留观区留观30分钟后才可离开,不可提前离场。
5、留观时间满30分钟后,经出口管理人员核验后可离开接种场所。
“不接种会吃亏”!张文宏发声
3月24日凌晨,在武汉举行的中国耐多药结核病超短程方案研究启动会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谈到,希望我国在新冠肺炎防控中积累的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经验,未来可以更好借鉴于耐多药结核病患者的防控工作之中。
张文宏介绍,目前,国际上的发达经济体都在开展大规模疫苗接种,预计今年6月至9月将基本完成免疫屏障的建立,之后,世界开放,互联互通,若我们没有完成足够数量的疫苗接种,将面临很大的风险。“之前,我们可以通过物理隔离来解决,但未来,若更多经济体实现疫苗接种后群体免疫,我们也必须避免新冠病毒带来的、远远超过其本身的不良后果。”
新冠疫苗是否收费?
疫苗是否安全有效?
接种疫苗又有哪些禁忌?
……
针对大家关心的热点问题
今天,小鼋君就来为您解答
Q:
新冠疫苗接种免费吗?
A:
按照目前国家政策,新冠疫苗实施免费接种,不向个人和单位收取费用。
Q:
接种对象是哪些人群?
A:
本次接种对象主要为18周岁以上无接种禁忌人群。
Q:
接种新冠疫苗后可能出现哪些反应?
A:
目前使用的新冠疫苗为灭活疫苗,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极少数人在接种后可能会出现注射部位红肿疼痛、一过性发热等反应,一般2到3天后可缓解。
Q:
接种疫苗有什么注意事项?
A:
接种前,应提前了解新冠疫苗相关知识及接种流程。接种时,需携带本人有效身份证件(如身份证等),并做好个人防护,配合现场预防接种工作人员询问,如实提供本人健康状况和接种禁忌等信息。接种后,需现场留观30分钟;保持接种局部皮肤的清洁,避免用手搔抓接种部位;如发生怀疑由疫苗引起的不良反应,报告接种单位,必要时及时就医。接种后,一周内避免接触个人既往已知过敏物及常见致敏原,建议清淡饮食、多喝水,适当休息。
Q:
新冠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A:
非常有必要!新冠肺炎是以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新发传染病。我国几乎所有人都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几乎所有人对新冠病毒都易感,感染发病后,有的人还会发展为危重症。阻断新冠肺炎疫情流行需要建立牢固的人群免疫屏障。安全有效的疫苗是预防流行病传播最有力的武器,接种疫苗后可以刺激人体产生抵抗新冠病毒的免疫力,减少新冠发病、重症和死亡。当人群中疫苗接种率达到一定程度时,即可形成有效群体免疫屏障,阻断新冠肺炎传播蔓延。因此,在没有接种禁忌症的情况下,符合条件的人群均推荐接种新冠疫苗。
Q:
哪些人不适合接种新冠疫苗?
A:
目前阶段,以下情况建议暂缓接种新冠疫苗:
对疫苗中任何成分过敏者;
既往发生过疫苗接种严重过敏反应(如急性过敏反应、血管神经性水肿、呼吸困难等);
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慢性疾病的急性发病期和发热者;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
患未控制的癫痫和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者,有格林巴利综合症病史者;
具体以疫苗说明书为准。
Q:
打了其他疫苗还可以打新冠疫苗吗?
A:
新冠疫苗通常情况下和其他疫苗接种要间隔至少两周以上,但是有些特殊的情况,比如公众遇到了动物咬伤或者出现外伤,这时候要接种狂犬病疫苗或者破伤风类毒素,在这种情况下不建议按照两周间隔接种,可以不考虑间隔,优先接种狂犬病疫苗或者破伤风疫苗。
接种新冠疫苗
是常态化疫情防控期间
预防传染、保障全民健康
最安全、快捷、有效的手段
早接种,早受益!
本文欢迎微信公众号转载。如需转载,请在文章前注明:本文首发于江南大学,微信号:jnu-1958。
稿件来源:江南大学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网络
本期编辑:张铁根
欢迎您积极投稿或建言献策
投稿邮箱:jnuxmt2014@163.com
爱母校,从点赞、评论和转发开始!
Copyright 2014-2020江南大学新媒体工作室.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