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常熟市人民政府——常熟理工学院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在常熟理工学院举行。
常熟市委书记周勤第,市委副书记、市长焦亚飞,市委副书记、副市长秦猛,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潘志嘉,副市长吴庚昌,副市长陈国栋;我校党委书记朱士中,党委副书记、校长江作军,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沈宗根,党委副书记周宏,副校长张根华,副校长李俊峰出席签约仪式。
焦亚飞、江作军代表双方签署了《常熟市人民政府常熟理工学院校地融合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协议》明确:“十四五”期间,校地双方将聚焦声学、新能源汽车、服装电商三大产业,更好促进地方产业发展。
合作内容有哪些?
常熟理工学院与常熟经开区合作,战略布局声学产业,在高质量发展中抢占“新高地”,在高坐标系中找准“新定位”。
首批启动四个合作项目
共建声学技术现代产业学院
新建声学专业
新建声学技术应用创新中心
共建声通讯与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
常熟理工学院与常熟高新区(大学科技园)合作,赋能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发挥优势跑出汽车产业建设“加速度”,突破壁垒呈现高精尖“氢面貌”。
首批启动四个合作项目
新建新能源汽车工程专业
建设氢燃料电池创新研究中心
共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学院
智能网联研究院
常熟理工学院与常熟服装城管委会合作,加速发展服装与电商产业,利用合作突破发展瓶颈,依靠创新应对变局开拓新局。
首批启动四个合作项目
建设电商产业学院
新媒体电商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项目
常熟纺织服装产业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纺织服装产业研究院
周勤第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双方达成战略合作表示热烈祝贺。
他表示对常熟理工学院最想说的是“真心感谢”。常熟理工学院孕育在常熟、成长在常熟,一路走来与常熟同频共振、共同进步。
常熟在未来发展中对科技创新有着旺盛需求,常熟理工学院将大有可为,常熟市委、市政府对校地合作有着迫切期待。他希望双方以此次签约合作作为新的起点,不负社会期待,在未来五年做出校地合作典范,形成一批成果,赋能常熟经济社会发展。
周勤第提出三点要求
一要紧扣核心,
打造更优质的创新好生态。
二要立足产业,
打造更紧密的发展共同体。
三要着眼未来,
打造更全面的合作新标杆。
周勤第说
常熟市委、市政府将把“名城名校”战略作为一项市级重要战略,由市领导专门牵头统筹,全力支持理工学院发展。各部门各板块要积极联动、加强对接,努力营造更好的环境、适配更多的资源、提供更优的服务,形成良好的紧密合作机制。
朱士中表示
作为一所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常熟理工学院始终将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自己的使命担当,努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学校将依托战略协议继续围绕地方产业发展,在创新技术应用研究、创新人才培养集聚、高新技术成果孵化等方面,拓展合作空间、提升合作层次,全面构筑校地发展共同体,力求形成“大学依城市而兴,城市依大学而盛”的良性循环,努力携手“争创一流、走在前列”,共同书写校地合作共建的新篇章。
常熟理工学院
“十三五”以来,我校不断加强校地合作,服务于一流应用型本科建设、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积极推进与政府、行业、企业的良性互动,在输送应用型本科人才、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服务企业创新发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
“十三五”期间,我校紧扣常熟产业发展和企业需求,针对性培养产业企业需求人才;在常熟地区共建50余家就业基地,向常熟输送了近5000名有用人才。
我校组织政产学研对接活动300余次,成立“产学研合作基地”近40个,建设“五合一”产教融合基地9家,与多家企业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签订“四技”合同1000余项,登记技术交易额4000余万元。与企事业单位联合申报各级各类科技项目,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的35位教师成功入选江苏省“科技副总”。
“十四五”期间,校地双方将聚焦战略布局声学产业、赋能提升新能源汽车产业、加速发展服装电商产业,围绕三大领域创新发展的人才需求,积极深化与国内外知名高校合作,着力引进和培养高水平应用型创新人才,开展高水平应用创新研究,促进科技成果高效率转化应用,加快推进研究生教育体系规划,更好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带你体验____°C的常熟理工学院!
湖畔听 | 那一片沃土
来源 / 常熟理工学院新闻网 常熟发布公众号
编辑 / 席亦淳
审核 / 徐娇娇 吴涛
欢迎投稿,邮箱cslgxwzx@163.com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