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名城之古韵,以专业筑未来|走近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

苏州科技大学,艺考

苏州科技大学

2021-1-28 21:06:17 文/庞飞 图/曹蓉

关注

苏州科技大学

苏州——一座以文史为核的城市

苏州科技大学

在拙政园的荷风四面亭中看夕阳,在沧浪亭的濯濯清流中听昆戏,名城行走、山林游荡,花木繁茂、移步换景,这里,是中国苏州。

在中国的城市中,有的城市棱角峥嵘,引领四方,有的城市静水流深,精致细腻。苏州已然是现代化进程中位列前排的“优等生”,但更是一个以底蕴看见未来的城市。

苏州科技大学

“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平江路、观前街、山塘街,河街相邻、水陆并行的双棋盘格局历来为世人所称道;姑苏老城区七条河流纵贯南北,十四条横越东西,前门是街,后门是河,纵横交错间,浸润流淌着人与城市和谐相处的艺术。

苏州科技大学

历史文化是这座城市的“核”

古城沧桑,承载历史,雨巷悠悠,传承文化。经历了经济的高速发展,苏州的经济实力和城市建设跻身高位,文化、创新与治理等软实力的高质量建设渐次提上日程,名城如何发展、古城如何再生,已然成为新时期的重要议题。

苏州科技大学

名城院——服务于古城保护的智库

2014年3月,苏州科技大学依据“省市共建协议”,成立了“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下简称“名城研究院”),“名城研究院”实行苏州科技大学和研究院共建管理委员会双重领导,由学术委员会总体指导学术研究工作,属于校直属研究机构。

同年,姑苏区人民政府、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管委会与苏州科技大学签订共建“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协议书,全面参与研究院建设,共同打造历史文化名城之“核”。

“名城研究院”自成立以来,获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批国家级研究项目,获“全国优秀城乡规划设计奖”“江苏省优秀城乡规划奖”等多项设计奖;承担完成了《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一批地方法规、行政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工作;累计中标完成了苏州市古城20个街坊的城市设计编制等大量工程项目。

一直以来,“名城研究院”潜精研思,研究方向基本涵盖了名城保护全领域,并与苏州市政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国内外相关高校、研究机构、社会组织及大型企业都建立了密切联系,积极开展各类合作,提供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课题研究或工程咨询服务;组织名城保护相关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推动保护实践经验交流和学术探讨,培养高层次名城保护专业复合人才。

苏州科技大学

通过参与承办中国建筑学会与苏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苏州古城保护建筑设计工作营”,连续合作主办“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学术会议”,以及在苏州市承担的国家城市设计试点、历史建筑保护利用试点等重点工作中担当的关键角色,“名城研究院”脱颖而出,成为苏州名城保护具有影响力的“智库”。

赋能古城——不忘初心,匠心传承

城市的精细化管理,于苏州而言,一向是一门克制且平衡的艺术。

白墙黛瓦,蓝天绿水,光波树影,游廊低回。风从这里经过,都要咏叹这一温柔的百转千回。于城市之中,而能享山林之乐,是古城为人造福的气韵。在未来,想要将这份闲情雅趣延续,给生活于其中的人们带来更丰厚的体验,离不开对这座城市的持续观察,深入研究,合理规划。

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与传承,是助力苏州在现代化进程中前行的不竭动力。今后,“名城研究院”将继续秉承初心,依托“政校共建”优势,以学科交叉协同全覆盖的“全科型”和面向苏州实践应用的“落地型”为研究特色,紧密结合苏州名城保护与发展实践中的重大问题,重点研究名城保护的“苏州模式”,为古城保护与更新出谋献策,提出更有本土意义的解决方案。

苏州科技大学

一面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骐骥狂奔,一面保持江南独有的水乡韵味,近代的苏州,在这里曾留下艰难的进退取舍。面对斗转星移、星光闪耀的未来,“名城研究院”愿成为新时代不断为古城保护赋能的智库,让这颗世界历史文化的城市瑰宝,在保护中传承、在保护中发展,接续千年,亘古恒新,熠熠生辉。

苏州科技大学党委宣传部

素材来源: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

文字:王勇

排版:陈虹睿

责任审核:徐燕华 崔炜

苏州科技大学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江苏本科院校-苏州科技大学-微高校-院校号-苏州科技大学-承名城之古韵,以专业筑未来|走近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研究院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