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我校第十届辅导员实践创新奖暨2019年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案例申报答辩评选会在新图视频会议室进行。哇哦,小编看到这已经是“第十届”的时候还是很惊讶的呢!
校党委书记顾晓虎莅临评选会现场指导工作,党委副书记李震出席活动并讲话。
下面,小编就带大家一起看看他们的现场表现,看看有没有你(曾经)认识的老师哦!
01
外国语学院 王姗 (个人项目)
《以赛促学,学以致用——外国语学院英语专四考试工作探索》
该案例以开展“青春榜样力量”为主题的先进事迹系列宣传报道活动,旨在通过鲜活的人物和先进的事迹,在广大师生中树立可敬、可信、可学的身边榜样,尤其是发挥党员师生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引导广大师生见贤思齐、无私奉献,激励师生勤奋学习,扎实工作,形成创先争优的良好风气。
02
文理学院 季芳 (个人项目)
《小伙伴发展计划创新实践探索》
该案例围绕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总目标,以解决学生学业问题、培养综合能力为小目标,提高班级四级考试通过率和个人专业课程学习成绩,同时培养一种学生之间的良性互动关系,锻炼任务管理与执行能力,培育有责任意识、志愿精神、善于合作、勇于坚持的应用型人才。
03
艺术与传媒学院 刘颖春 (个人项目)
《用手绘就 用心点亮》——艺传学院用专业化引领社会服务功能案例展示
该案例利用学院专业特长和优势,与社区、单位等进行结对合作,开展各类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生的专业技能也得到了锻炼和展示,综合能力得到了提升,也为学校赢得了社会广泛关注和赞誉,可谓“实现双赢”。
04
建筑工程学院 高政 (团队项目)
《对“家庭类”大学生特殊群体的教育路径研究》
该案例对信息工程学院2015级和2016级家庭类大学生特殊群体进行了统计分析、分类处理、总结归纳、寻找规律,在此基础上,以2015级某班作为主要研究对象,选取了一个特殊群体成员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05
商学院 陈景贤 (团队项目)
《以高等数学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风建设》
该案例创新点在于以高等数学为载体,进一步加强学生的学风建设。通过多举措加强学生大一阶段高等数学学习过程的监督,让学生全面掌握高等数学的知识点,不断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将问题解决。
06
商学院 张田 (团队项目)
《依托“义讲堂”搭建“三自”教育平台践行实践育人》
该案例中,“义讲堂”是由张田老师在商学院2017 级学生中发起的一个学生考前自助式辅导班。它开始于2019年1月,由商学院若干学生担任讲师,在期末考试前,以集中授课的方式给学困生、自愿接受考前辅导的学生进行辅导,全程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并以此实现自我教育。
07
学生处 吴垚 (个人项目)
《文化搭台 社团唱戏 构建宿迁学院服务地方发展的新格局》
该案例紧密围绕学校办学定位,找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切入点,把握两条主线,拓宽覆盖面,由校内走向校外;提升影响力,由服务师生走向服务社会。实现三个走进:实现志愿文化进县区;红色文化进社区;多彩文化进校园。达成四个目标:学生受锻炼;群众得实惠;学校有作为;社会更实惠。
08
文理学院 周晓红 (个人项目)
《“官微宣讲”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学校代言人》
该案例围绕学校官方微信设计内容,“官微”是我校的新媒体宣传平台。为推动学生阅读官微,了解校内近况,深入学习身边优秀人物、优秀事迹,激发学生爱校热情,通过“官微宣讲”项目组织学生宣讲官微故事,及时向优秀人物学习,锻炼语言组织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增强成才信心。
09
机电工程学院 王曼曼 (团队项目)
《以学涯规划助推学风——“四个一”人才培养工程具体实践》
该案例针对2017级学生转专业数量较多,班级学风、学生思想行为等出现各种问题的现象,设计问卷,发现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27位大二暑期留校学生暑期留校参加技能竞赛,针对性制定专业发展规划,树立典型,提高专业认知和认可度。
10
学生处 石敬敏 (个人项目)
《学生宿舍“三位一体”工作体系之教育管理探究》
该案例从制度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三个方面开展创新实践探索。通过对日常工作制度化、事务申办流程化、网络化,日常检查公平规范等方面,让学生理解制度、用好制度,最终能更好地遵守制度;实行申诉制度等方式,实现服务育人;以思想建设进宿舍,占领宿舍育人阵地。
11
信息工程学院 夏丹 (团队项目)
《求同存异,以社团为载体推动大学生个体发展》
该案例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培养大批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具有健康和谐个性的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积极探索如何更好地引导学生社团发挥促进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载体功能,最终实现每个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全面发展。
12
法政学院 宋静 (团队项目)
《以学生党员为标杆在考研工作中的实践与探索》
该案例积极探索引导学生考研新举措,在书记进班级、辅导员分级指导、家校联合(家长进校园)、考研政治辅导班、考研送温暖等一系列措施基础上,充分调动学生党员的主人翁意识,在考研初步意愿、学校最终选择、过程结伴扶持中起到很好的作用,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13
法政学院 杨春燕 (个人项目)
《积极心理学在特殊学生群体学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
该案例借助积极心理学理论,实施温暖教育,不断激发部分特殊学生自身的积极品质和积极力量,面对困难勇往直前,克服学习上生活上的一个个障碍,能圆满完成大学学习并进一步迈向考研之路。
14
建筑工程学院 王倩 (团队项目)
《新时代青年团员政治意识提升对策“四个一”培养工程》
该案例旨在通过调研、微团课、主题团日活动等形式,提升基层团支部的活力,提高青年团员的政治站位,强化团员政治意识教育,这是保持共青团员先进性,增强团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保证。
15
学生处 刘翠英 (团队项目)
《事无大小 防微杜渐 慎防“破窗效应”——学生违规违纪处分与教育的思考》
该案例通过汇总统计我校2016-2019年度学生违纪处分情况,发现各学院受处分学生数差异较大。受处分类型主要集中在夜不归宿、存放使用违禁电器、考试作弊等方面。关注学生处分后教育,而并非“一处了之,待到评议时”,而是要融入过程管理PDCA循环思维。
16
学生处 孙勇 (个人项目)
《宿迁学院基层就业人物志》
该案例立足关注大学生基层就业情况,它不仅是促进地方基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也是改善和吸引更多人才参与基层建设的原动力。案例创新成效主要有两个,一是建立宿迁学院市委选调生联系通道(微信群);二是编印《宿迁学院基层就业人物志》——选调篇。
17
建筑工程学院 张福贵 (团队项目)
《以地方文化为载体,培育文化育人体系》
该案例以地方文化为依托,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地方文化”模式,打造“钟吾书院”地方文化育人品牌,实现刊物编辑,新媒体平台,文化展览,基地实践“四位一体”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方特色,强化地方文化载体育人功能,增强文化自信,发挥文化育人的价值引领作用。
18
学生处 王敏 (个人项目)
《退役复学大学生关爱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该案例围绕退伍大学生开展探索与实践,以关注该群体个性化需求为出发点,增强退伍大学生群体的凝聚力,激发正能量,探索以关情重爱为主要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新理念新方法。
答辩会上,李震副书记为获奖学工人员颁奖。
一等奖:张福贵 周晓红
二等奖:王敏 刘颖春 夏丹 刘翠英
三等奖:王倩 宋静 陈景贤 杨春燕 孙勇 王曼曼 石敬敏 张田
近年来,学校学工队伍紧密围绕理念、思想有创新;教育、激励有创新;方式、模式有创新等三个方面,通过不断创新提升学生工作实力、竞争力,树立学生工作品牌和特色。
学校新闻
我校召开高等数学课程思政
与学习管理工作专题会
12月19日上午,我校在新图书馆学术报告厅召开高等数学课程思政与学习管理工作专题会。校党委书记顾晓虎、党委副书记李震、副校长孙以泽出席会议并讲话,相关学院主要负责同志作交流发言。
顾晓虎书记在会上指出,抓好高等数学课程思政与学习管理工作是学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找准的“小切口”。要着力解决学生高等数学学业难的问题,推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要做到齐抓共管,“学教管”多重结合,共同推进人才培养;要充分提高同学们学习高等数学的兴趣,不断破解同学们学习高等数学的瓶颈,进一步提高学校人才培养质量。
图片 | 陈志颉 戴炜涵
责任编辑 |祁悦 卢瑶瑶
SQC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