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文章发表时,标题特地加了两个字

南京大学,艺考

南京大学

2021-8-19 14:24:46 文/庞瑾 图/韩冬

关注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8月18日,系列短视频“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之《这篇文章发表时标题加了哪两个字?》燃情上线。一起来听南京大学学生孔柳淋、李阳对百年大党的青春告白。

南京大学

“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系列短视频第 25 集《这篇文章发表时标题加了哪两个字?》今天上线,本集视频中的青青讲述人是南京大学学生孔柳淋、李阳,两人都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

孔柳淋说:“现在,刷屏的爆款文章比比皆是。这些文章可能会火几天,但风头很快就过去了。有一篇文章已经火了 43 年,还是不时被提起和关注。它就是《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的校史馆里,珍藏着刊登这篇“爆款文”的报纸原件。1978 年 5 月 11 日,《光明日报》头版刊发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胡福明是这篇文章的主要作者。

1977 年 7 月底,作为南京大学哲学系老师的胡福明,一边陪妻子住院,一边完成了近八千字的初稿,当时题目叫《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文章经过多人多轮的修改和审定,发表时标题加上了“唯一”两个字。

南京大学

为何会加这两个字?两位青青讲述人前期已做了不少案头工作。为了更清楚了解文章的创作历程,她们还专程拜访了 86 岁的胡福明老人。胡老头发花白,眼睛也不太好,但他每天请老伴帮忙读报,了解这个世界的变化。提到当年那篇文章,胡老缓缓道来:“文章标题的‘唯一’两个字是从毛主席的观点中分析出来的。毛主席强调,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个‘只有’‘才是’就说明(真理)标准只有一个。”

今年 3 月 24 日,胡老又在《光明日报》发文,题目是《在关键时刻“喊一嗓子”》。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一名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就是要有在关键时刻“喊一嗓子”的魄力和担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南京大学

能坐在胡老身旁听他讲当时的情景,孔柳淋和李阳仿佛穿梭时空,成为胡老创作过程的亲历者和见证者。孔柳淋表示,当时一个细节让她印象深刻:“胡老讲述时一次又一次前倾身体,眼里更泛着真挚热烈的光芒,让我感受到了他心里永远激荡的热忱,我的内心也涌起了崇敬和钦佩。”李阳也表示受益匪浅:“作为一名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学生、新时代马克思主义传播者,胡老对真理的执着正是我们需要学习的。胡老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无所畏惧,这也是对我们青年学生最宝贵的启示。”前辈对真理的执着追求,让她感受到一种奋进创新的力量,“新的征程上,吾辈当自强,继续用奋斗书写华章。”

“我比任何时候更懂你 ”系列短视频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中共江苏省委网信办出品,现代快报 + 联合全国 30 所高校、30 个青青讲述人团队制作完成。期间奔赴全国 21 个城市,走进全国 26 家红色场馆,行程 12000 多公里,讲述 30 个党史故事。

精彩荐读

南京大学

点击图片阅读:

休戚与共,守望和平!南大牵头完成“拉贝日记与和平城市”国际云科考

南京大学

点击图片阅读:

叮~请查收您的南大“一卡通”

南京大学

点击图片阅读:

收到习近平主席的回信,南大这位留学生校友说……

来源:南大新闻中心、现代快报

编辑:高沁彤

责编:佘静

南京大学

南京大学

艺考相关文章

发现更多好内容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
带你看艺考艺考推送时光机
位置:艺考-江苏本科院校-南京大学-微高校-院校号-南京大学-这篇文章发表时,标题特地加了两个字
咦!没有更多了?去看看其它艺考内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