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之气,溽暑至,大雨时行,寒热互至。
南艺官微与新华社创意海报突击队联合出品
民谚曰:“大暑不暑,五谷不鼓。”
大暑,作为夏季最后一个节气,正值“三伏天”里的“中伏”前后,是一年中最热、降雨最多的时期,因雨热同期,植物疯长。
闻一多先生在《大暑》中写道:“我们园里的丝瓜爬上了树,几多银丝的小葫芦,吊在藤须上巍巍颤,初结实的黄瓜儿小得象橄榄……月下乘凉听打稻,卧看星斗坐吹箫”,实乃大暑之意趣。
SUMMER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萤火虫多在夏季水边的草根上产卵,由此,古人认为“萤是从腐草和烂竹根而化生。”
二候土润溽暑:溽暑,犹言暑湿之气,指盛夏,土壤浸润,空气湿热,植被繁茂。
三候大雨时行:《逸周书》曰:“大雨不时行,国无恩泽”。正是指大暑雷阵雨、暴雨多发,浸润土壤,孕育丰收。
SUMMER
大暑习俗
饮伏茶:伏茶指的是三伏天喝的茶,由金银花、夏枯草、甘草等十多味中草药煮成,有清凉祛暑的作用。
烧伏香:大暑节气大部分地区的旱、涝、风灾也最为频繁,因此百姓烧香祈福,祈求风调雨顺,百谷丰登。
送“大暑船”:送“大暑船”是浙江沿海地区,特别是台州好多渔村都有的民间传统习俗,其意义是把“五圣”送出海,送暑保平安民。
SUMMER
大暑诗词
《晚夏》
南朝徐勉
夏景厌房栊,促席玩花丛。
荷阴斜合翠,莲影对分红。
此时避炎热,清樽独未空。
《销暑》
唐白居易
何以销烦暑,端居一院中。
眼前无长物,窗下有清风。
热散由心静,凉生为室空。
此时身自得,难更与人同。
《大暑》
南宋曾几
赤日几时过,清风无处寻。
经书聊枕籍,瓜李漫浮沉。
兰若静复静,茅茨深又深。
炎蒸乃如许,那更惜分阴。
饮姜茶,啖荔枝,祛湿销夏,难得自在。
何以消烦暑,端居一院中。
官微君愿大家暑假愉快,闲傲得自恣,防雷雨,谨疫情,少出门~
-本期责编-
文案:刘若萱
排版:刘若萱
美工:王湘
出品: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宣传部
-推荐阅读-
1.关于进一步强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
2.杨明参加所在党支部专题组织生活会
3.南艺限定明信片等你拿!党史问答第十四期
NUA
|以艺术的名义 讲述有温度的故事|
欢迎广大粉丝向我们提供资讯和投稿
联系我们:nua1912@sina.com
扫描关注,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关注
让我们点亮1912个赞和在看,让世界看见南艺!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