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文系商学院徐永生老师在学校搬迁之际,满怀对学校的热爱写下的一篇文章。宣传处稍作改动后发出,谨以此文献给浦江全体师生,祝福学校明天更加美好!
到了,到了,终于到了搬家的时候……
虽是心里早做了准备,却总感到有很多东西没有放下。是一些个人工作目标没有实现而心有不甘吗,显然不是的,我对自己“半斤八两”拎得还是比较清的;是相对习惯的工作生活条件不想舍弃吗,当然也不是,那些握在手里的身外之物终须放下的。走在校园的林荫道上,当吵闹的蝉声萦绕在耳边,令我烦躁不安,抬头望去,被太阳刺的双眼生疼,揉也不敢揉,酸酸涩涩的汗液、泪液在眼里鼓胀着,那一个滋味儿,在今年的盛夏似乎来得更猛烈些。但我却恨不起那些吵闹的飞虫,一点也不,只当是它们顽皮或恶作剧。忽然意识到,那些使我放不下的东西,不就是每一个平常日子与我相伴的一草一木么?!它们以不同方式触碰或诱发着我的感觉,令我欲罢不能。
- 一 -
浦江的一草一木,大军压境般走入我的笔端。
在学校工作五个年头,接待过很多外地来的学生家长。当车子驶入大门,沿着转盘走向行政楼的路上,我总要向他们热情地介绍,学校的各类植物多达上百种,是生态校园,等等。那口吻和自豪令我“主人翁”意识大涨。他们在接下来的视觉触觉嗅觉感受证明我一言不虚。生活在其中的师生们,当然不是身在福中不知福。特别是那些在浦江生活了多年的老浦江人,在他们的情感认同里,不是因为你的地位有多高、借口有多漂亮,就可以随便乱动一下浦江的一枝一叶的。不信你试着去做一下,我敢肯定地说,骂你的声音即便传不到你的耳朵里,也纵然会停留在人们的口碑里。操场边还有其他几处的小竹林里,一到春天,那些青亮饱满的竹笋破土而出,甚至长到了路边,可就是有那么几个嘴馋调皮的人们,趁大家不注意时,把竹笋给拔去了不少,在成为餐中美味的同时,享受着自己顺手牵羊的成果。还包括摘花断枝、踏草损叶者,除了不更事的屁孩,均是应该内心不安的。浦江的事业是大家的,那么,附着于她的大小草木也是大家的。对于这样一个共识,大家是深切认同的,也上升到了原则的高度,拓展到了情感的深度。一切这样那样的毁损行为,显然是在撞击浦江人的敏感神经,挑战浦江人的承受极限。当然啦,如果你把浦江当跳板,就会对眼前一景一物视而不见,一旦有了去往别处机会,或者别的利益牵引,是否会深情回眸一下那些无语的草木呢,或者用一颗心去扫视一下它们的容颜呢。春夏秋冬四季,散布在各处的桃花、梨花、桂花渐次绽放,竞相争艳,在小湖边、在教学楼一侧,在路旁各处,我总能看到师生们举着手机、相机摄取枝头、地头美景,那兴奋劲儿、满足劲儿,让人觉得是一种奢侈的享受。即使是入冬季节,晴日里的枯枝衰草,在阳光下散发出一种乡野里的味道、油画般的品质。冬天里,如果再遇上一场雪,那就等于为一草一木披上节日的盛装,与静卧在雪中的浦江大道、景观石等相映成趣,再加上人们红扑扑的脸蛋,彰显出浦江的另一种风格。也难怪,浦江成为了摄影爱好者、写生爱好者的打卡之地,都以不同方式、不同角度观察着、体验着、记录着。我任职商学院工作四年,由于种种原因,未能组织举办一次相关作品展览,很有一种失职失责的难受,我在写下这些文字时,似有一种还债的意味。
一草一木带来的和谐与美,是能够打动每一个人的。它们所散发的气息,无时无刻不在激荡人心。
珍爱浦江一草一木的人,不分先后,不分内外,不分老少。
长在人迹罕至的山野草木,是断然不能与深宅大院的“家养”草木比富贵、比地位的。浦江的草木也是有着这等富贵与地位的,它们的“阅历”是那样的丰富,根茎处贮满了浦江人流淌的奋斗汗水,以及他们的梦想、失落、烦闷、迷茫,等等,它们早已成为一位位无言的朋友,摆出倾听的姿态,呈现化解的功能。不是么,浦江人无论是面对个人的挫折失败,还是对学校前途命运的担忧迷惑,只要一个人或者三三两两地围着浦江转上一圈,沿途的花花草草、枝枝蔓蔓,都以不同的面孔、姿影向你送去问候,使你或驻足、或沉思,然后使你拥有一份好心情,更加坦然面对该来的一切。
无法想像,如果没有了这些高贵的草木,或者它们在一夜之间化作了无,浦江还能叫浦江?!
一茬茬草木不曾挪动过半步,却始终步履从容地伴随我们前行。美丽源自草木,忠诚有如草木,标杆正是草木。
正是这些有名有姓、无名无姓的草木,使浦江成为一个完整意义的家。
- 二 -
阴差阳错之间,我与浦江结下了不解之缘。我在想,当我被浦江草木深深吸引的那一刻,我便完成了浦江人的身份转换。
2016年6月下旬,我来到浦江工作。初来乍到浦江,感觉与我过去所在的部队机关营院,是截然不同的两种环境。一个地处城外,营区开阔,所有的草木都有自己的一席之地,林林总总,版块式、成规模地存在,甚至是以原生态而存在;一个地处城内,营区逼仄,品种不多的草木被挤到没有地方了,在纷纷扬扬的尘埃下,几乎成为了假花假草,你就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最多只能算是一个特定环境的点缀。故而,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接纳我的,是浦江的树们草们,是与树们草们一样灵动的鸟们虫们等。
有时是吃过早饭,有时是晚饭过后,我便精神抖擞地围着浦江转上一圈。有一个地方是我必然停留之处。在往行政楼走的路上,有个不大的水塘,水塘四周是高高密密的蒿草,水面上密密匝匝地铺满了宽大的荷叶。每每我走到那儿时,腿肚子有些累了,正好可以歇息一下。坐下来后,我便不紧不慢地欣赏起了水塘的风景。比如说水面上的荷叶,与我在玄武湖见过的荷叶,似又多一份娇嫩,荷叶中间一根茎杆高高举起的荷花,让人感觉那是一个芭蕾舞者,让人忍不住多看几眼。还有,雨后来到这里,滚动在荷叶上面的大小水珠,圆圆滑滑地,煞是可爱,俨然一身淘气的三两岁小孩。特别是家鸭三分之一大小的黑色野鸭子,在荷叶上面跳跃腾挪,在平静的水面上快速游走,更令人目光不忍移去。这个时候,无聊的时光变得充实起来,有着陶渊明式的人生释然。
不过,这样的时光没有持续多久。军训过后,我便被分到了商学院工作。一段时间,熟悉人头,熟悉业务,接受一些有一定难度的工作任务。总之,身边的一草一木,退到了次要的位置,甚至一度忘却了它们。因为一片繁忙,对于身边的草木荣枯,简直是抛到了脑后,脑子里尽是一些工事纷杂。现在想想,对于大自然的疏远,特别是对于身边草木的疏离,使我一度迷失了奋进的方向、追寻的初衷。只有在朋友同学来校看我,我才在百忙之中陪他们在院里匆匆地走上百十步,没有多少的耐心领着他们一一品咂各类草木。倒是他们,在脚步挪移时、目光所及处,所发出的点赞声,令我一阵阵地汗颜,使我蓦然觉得,自己愧对了这一院景色。
直到自己经过几回跌跌撞撞后,才猛然意识到,工作在这儿,千万不要忘记这一院景色。只有这无言的草木,才不会背叛你,才会抚慰你。与大自然重新建立亲近的关系,这要感谢我亲爱的女儿。女儿婉儿是那种爱穿花裙子的小女孩。她特别喜欢我带着她在浦江院子里转悠。在各个地方,我给她拍下了不少照片、视频,她或在花丛间笑,或在树底下走,总之,她小小的身影与浦江的一草一木是那样地契合。偶尔遇上双休日,操场上的足球场,绿草茵茵,我会带着婉儿在上面踢球儿、扔球儿,她不时地发出欢快的尖叫声。球玩累了,便会一个人蹲下来,或干脆一屁股坐下来,专注地抚弄着一株株小草,那神情儿仿佛是在与小草私语,反正带给她的快乐感令我动容。或者,她会让我带着她,在草地上,采摘长在草丛间的黄色的小花。走在路上,她小心翼翼地捏在手里,稍不小心根茎断了,她的眼泪就涌出来了,于是我赶紧带她返回,重新采摘上一朵两朵,这才平复她小小的情绪。我发现,在女儿的眼里心里,一朵小黄花的份量远比我重。那些我看不上眼的小黄花,不卑不亢,自怜自爱,散发出芸芸草木的另一种品味,让我肃然起敬。因此说,是女儿,把我对草木的亲近又重新拉了回来。
你看那水边垂柳,依水而居,有着静女其姝般的恬静怡然。
你看那道旁大树,枝蔓蓝天,衬托出经受风雨的底色。
你看那四季花草,无所不在,却做好了化作尘土、再续来生的充分准备。
……
但愿浦江的一草一木,所有的归宿是美丽的、闪光的、温暖的。
- 三 -
在湖边的步道上,经常会碰到一位推着垃圾车,打扫落叶杂物的老者,我每每经过时,他都会停下手里的大扫帚,举起右手给我敬个很不标准的军礼。也许有人想笑,但我不能,我被他的尊重、认真所感动。我从来没问过他姓甚名谁,只知道老先生是一名临时聘请人员,拿着微薄的报酬,但他对于本职工作却是一丝不苟的。无论什么时候,抑或是风雪天后,老先生负责的步道总是干干净净、清清爽爽的。
奋斗在平凡岗位的人们,与浦江一草一木一样,令人生出很多的敬重来。最有存在价值的,恰恰是那些可亲可敬的“草根们”。
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有一个17级学生,名叫张名郡,是个质朴执拗的孩子,是学校国旗班的擎旗兵,高高的个子,满脸痘痕,身体从上到下透露出一股“兵”味,一口东北口音,其貌其音其人,让人印象深刻。我认识他是在17年新生军训时,烈日下军训教官一声命令,休息!他从队伍中急匆匆地跑过来问我:“老师,我是不是刚才摆臂不好看?老师,我是不是步伐太快了?老师,这个旗子我挥出去以后,什么时间在哪条腿踢出去以后收回来???”。我不耐烦的一个个问题回答着……说实话在部队久了,这样的兵我是不待见的,因为他自己不动脑子。下午操课结束,学生们疯了一样逃离操场,有同学把帽子落在了操场,有同学把矿泉水瓶子留在了操场,操场上散落着零星的垃圾。这阵风驰电掣后,总有一个学生手提袋子,一样一样的拾起来,把垃圾归类扔进垃圾箱,把同学们遗落在操场上的物资收好放在主席台前,然后反复叮嘱我,“老师,再训练的时候您一定提醒同学们自己过来认领,要不训练时同学会挨骂”。后来他在学工处担任学生助理,在学校团委帮忙工作,还替老师管理了大学生活动中心。但我感触最深的是,每每有人使用或者到大学生活动中心,我总是想办法让他去帮忙,一个个房间,一个钥匙箱,在他的嘴里如数家珍,不管到几点最后他一定会按照要求将场地恢复成使用前的样子,原本的杂乱无章,由于他的存在,瞬间变得生动起来。
相对于张名郡这个名人,还有很多的普通师生则是名不经传了。但我想,正是因为他们的存在,浦江这部人才培养的“大机器”,才能运转自如,不出故障,出好产品。把他们珍重起来,把他们使用起来,办学育人才能托底。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我的同事从彩虹,2015年入职浦江,商学院的辅导员。若干年来,她勤学善思、勤勉敬业,热爱辅导员工作,全身心的奋斗在学生教育管理一线,深受学生喜欢,还获得过全国民办高校优秀辅导员等等这个奖那个奖的。再后来,很幸运,我们成为了同事。因为与这样优秀的人一起工作,手中有粮心里不慌。学生工作涉及面广,临时性、突击性、保障性任务繁多,经常需要面对八面来风,既要做好“急先锋”,更要当好“排头兵”,熬夜加班成了工作常态,虽然经常熬到“星星点灯”,但以苦为乐、乐在其中。2019年9月,刚刚修完产假的她,抱着刚满百天嗷嗷待哺的女儿站上新生军训场,那一年商学院的军训成绩是历年来最好的,学生们说,“彩虹姐抱着小宝站在国旗杆下,像油画一样,真美!”是啊,只有眼睛紧盯着浦江的一草一木,才能留下画作,只有蹲下来、沉下去,才能发现四季当中的、阳光风雨里的草木之美。
每到下班时,我都准时到商学院的办公室催辅导员们下班,虽然都是下意识的回复,“马上走。”但我知道这个马上的定义是极不精准的……
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天黑有灯,下雨有伞,愿你在奋斗的路上有草木良人相伴!
人生在世,要给自己设置参照系,参照系就是一面镜子,可以照长短、照得失、照里外、照忧乐。盘点这些时,把自己放下来,把心态放平和些,就能使自己变得沉稳、从容、淡泊。
一草一木,是真正浦江人的化身。
对于浦江,对于无数的浦江师长,我们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后来者。论贡献,那些专家教授们的成就让我们仰望,那些在奋斗岁月里开拓者们留下的辉煌让我们钦佩,我深深感到,不管世易时移,浦江是屹立不倒的。
入夏了,几场雨水过后,草木深深。趁着还未搬迁至溧水校区,我拿起手机,一草一木,悉数入画,连同草木的气息。草木之上,我倾听到了知了的鸣叫、学生们的吵闹,倾听到了老师们授课之声反复萦绕……
壮哉浦江!祝福浦江!
-END-
校记者团荣誉出品
1、开学啦~想和浦江来一场甜甜的约会!
2、最全浦江校园网红打卡点,一整天拍个够!
3、同学别跑 | 20级新生,我们在浦江等你!
封面 | 校记者团 魏思思
图片 | 校记者团
文字 | 徐永生
编辑 | 校记者团 魏思思
校对 | 校记者团 陈静
责编 | 刘永恒
微信号:NJPJIANG
来稿邮箱:njpjinews@163.com
艺考用户说说
友善是交流的起点